作為一個「偽馬粉」,我其實是很期望看到EZ-6這樣的車出現的,哪怕它們血統再怎麽「不純」,但是如果的確能夠實實在在地「拯救」馬自達,那麽總比有一天「純正」的馬自達在國內消失,從此只活在鍵盤車迷的嘴裏要好得多。
對於那些註重品質和操控,又希望自己能享受到新能源實實在在的好處的「半理想主義者」來說,像EZ-6這樣的車的確很有吸重力。不過,這種主打「強強聯合」的「混血兒」,真的如同它試圖傳達給大家的那樣,「魚與熊掌兼得」了嗎?只有看了實車才知道。
首先要肯定的是,這個外觀設計是很成功的,至少我個人覺得比深藍03更好看一些,哪怕基礎的車身比例、關鍵部位的造型特征都是一樣的,細節的塑造也讓它在光影效果上比深藍更富於變化,光是側面的車身曲面、輪圈設計就比深藍03強太多了。
前臉和燈組的設計也是一絕。可以看到EZ-6外顯的「鷹眼部份」,實際上只是日行燈,主大燈隱藏在了黑色格柵內部的兩側。這種日行燈和大燈組分開的排布方式,其實和深藍03是完全一樣的。而馬自達巧妙地透過黑色的格柵和前臉發光部份的配合,把燈組在視覺上「隱藏」了起來,這種處理方式非常高明。
由於馬自達的家族格柵特征被保留,所以純電版和增程版也可以使用完全不同的格柵設計。純電版的格柵被完全封閉,取而代之的是內部帶有發光點陣的黑色面板;而增程版則可以保留格柵內部的鏤空來增加散熱器的進氣量。當然,兩套完全不同的格柵也會給成本帶來額外的壓力。
但是不得不實話說,一進了車廂,外觀設計給予我的好感就被消磨了大半。如果光看造型,其實這套內飾的設計並不差,炮筒狀平底方向盤、帶遮光板的儀表盤、層次分明的中控台,視覺上的檔次感並不差。中控台上方用的是帶假縫線的硬塑膠,搭配鍍鉻飾條,觀感還是不錯的……但是,車廂裏的異味非常明顯。Console上杯架的裝飾面板也顯得有些廉價。
儀表的UI在深藍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了一套以藍色為主的主題,然而這個主題卻顯得有些花哨。原本儀表的螢幕尺寸就不大,加上多余的背景、外框的漸變色,反而一定程度上幹擾了核心資訊的獲取。儀表中央駕駛輔助的SR車模渲染,雖然流暢度不錯,但基本上就是模型的平移,看上去就像是PPT。不過考慮到車機的配置,也不好要求太多就是了。
車機系統也和現款的深藍一樣,有兩種不同的首頁風格,兩者的底部Dock欄位置一致,但其中一個是左側放置快捷卡片、以地圖為背景的風格,實用性更強;另一個是當下比較流行的下側橫置自訂卡片、以桌布為背景的風格,視覺上更美觀。在我看來,兩種風格完全可以統一一下,只保留第二種風格,然後改成地圖為背景就行了。系統流暢性方面還是能滿足日常使用的,拖拽地圖時雖然明顯幀數不高,但是跟手程度尚可。
換成了純電平台之後,人機布局也沒有了以往「人馬一體」的低坐姿了,哪怕把座椅放到最低,坐姿也只能算是普通轎車的水平。不過,得益於坐姿變高,前方的視野也相對開闊了一些,能夠更容易看到車頭。此外座椅的包裹性還是不錯的,只是皮料的手感一般。
雖然全系都采用的是不可開啟的天幕,但是低配車型是沒有遮陽簾的,單純就是一整塊玻璃覆蓋車頂,只能透過後裝的手動簾遮光;而高配車型則帶有從車頂中央開閉的電動遮陽簾,並且後排頭部的位置做了掏空,頭部空間會更寬裕,但因為收納遮陽簾的橫梁的存在,頂部的采光面積也會減小。
後排座椅的舒適性就顯得差強人意了。膝部空間中規中矩,但是坐墊角度比較平,而且地台略高,加上前排座椅下方放腳的空間不算太大,所以對大腿的支撐性不足。靠背的角度也比較直,因此哪怕已經到達了中級車的尺寸,它的後排依然對乘客不夠友好,更適合日常自己開。
另外,增程版和純電版的標稱尾廂容積是不一樣的,純電版高達578L,比「原版」車型深藍03要大得多,而增程版卻只有479L,足足少了近100L。此外由於帶有掀背尾門,尾廂開口非常大,日常取放東西還是很便利的。
毫無疑問,動態是大家對於EZ-6最關心的部份。對此我只能說:
感官上的確做到了和昂克賽拉、阿特茲這樣的「傳統馬自達」相似,但由於人機布置的差異,實際上差距還是存在的。
首先是動力,雖然是一台純電平台的車型,但是它很好地「繼承」了馬自達的性格——「快」而「頓」。響應性依然是一流的,油門踏板剛踩下去就會有動力湧現,而且輸出力道也很像是以往的自吸燃油車,在保持了優良的線性度的同時,扭矩輸出顯然會更加豐滿一些。但是,在Tip-in/Tip-out時也會有一定的頓挫感,甚至有時候會讓人有點不敢相信,這是一台電驅平台的車子。
再來講下重點——底盤。
轉向的手感非常沈,而且手感有點粘滯,回正的阻尼偏大,低速掉頭時還需要稍微拉一把方向盤,好在阻尼變化還是比較均勻的,而且保留了一些路感。這種手感,可以讓人感受到一股濃厚的「戰鬥」氣息。緊繃的懸架有效行程很短,能夠保留大量的路面資訊,同時吸收一些比較細微的震動,但是如果遇到比較大的顛簸,還是容易「露餡」。
過彎時,這副懸架的支撐性也很強,側傾極其微小。不過,畢竟車身比起昂克賽拉這樣的A級油車足足重了500kg,加上更高的座椅讓駕駛者更偏離了整車質心,所以感官上車身的跟隨性也沒有那麽靈活。
NVH方面一直都是馬自達的弱項,這一點在EZ-6上也不例外,不過得益於走了新能源路線,所以比起以往的燃油馬自達還是有所改善,起碼動力系統已經沒什麽明顯的噪音了。不同於展廳裏的純電中配車型搭配的佳通Giticontrol P10,試駕的頂配版增程車型用的是米其林的E.PRIMACY,雖然還是有明顯的胎噪,但至少還能讓人接受。剩下的也就是無框門帶來的風噪了。
最後再吐槽一下自動泊車功能,常見的劃線垂直位和側方位泊入都能輕松過關,問題還是在於簡陋的UI,不但只有俯視的2D視角,而且泊入過程中整個畫面上只有自車和車位的渲染,缺乏周圍障礙物的資訊,和正兒八經的自主頭部水平還是差距挺大的。
駕仕總結:
作為市面上最早開始「穿洋裝」「吃螃蟹」的「混血兒」,EZ-6的賣相我個人可以給80分。它的確做到了把馬自達和深藍的優勢相結合,比傳統合資新潮、省錢、劃算,比主流國產好看、好開。加上自己的品牌有獨特的生態席位,要爆款或許談不上,但是第一眼的吸重力顯然不差。
當然,在智慧化、配置價效比方面,它和「根正苗紅」的國產車相比依然有明顯差距。而且深究下來,它的問題也不少。內飾異味大、車機UI設計粗糙,顯得有些糟蹋了這股好皮相。更關鍵的是,在當前沒有折扣的情況下,純電版的價格嚴重偏高了——增程版的低配如果能優惠個大幾千的話,還是可以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