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兩家上市車企「賠了夫人又折兵」?

2024-08-28汽車

230億!長安汽車最終與同在重慶的賽力斯,分別各換得引望10%股權。但從短期股價表現來看,「賠了夫人又折兵」。

作 者 | 清 辰

責 編 | 陳 楚

出 品 | 汽車K線

8月23日, 賽力斯 董事長 張興海 與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深圳落筆簽字。

此舉,標誌華為幫助車企「造好車」這一目標而打造的汽車產業智慧化開放平台——引望(華為車BU),正式迎來第二個合作夥伴(股東)。

這也意味著,華為前期投入不菲的華為車BU,或將開始「盈利造血」,在賽力斯的公告中,明確提到, 引望2024年將實作盈利

值得註意的是,8月20日,同樣是115億元收購仰望10%股份,但不同的是,簽約地點在長安汽車「主場」——重慶,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與華為徐直軍簽署【股權轉讓協定】,長安汽車以聯營企業阿維塔科技的名義,率先正式入股引望。

朱華榮或許也在暢想,自己第一個決定投資引望,長安汽車股價會不會實作躍升。

在此之前,哪家車企若與華為產生關聯,其股價基本上就像「坐火箭」,一路飆升。

「圖片來源:長安汽車公告」

此前,賽力斯便因「牽手」華為,制造問界,股價從不足10元/股,一度上漲至破百元,市值更是輕松破 1000億元 大關。

就連包括興業證券、東吳證券、民生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 都對上市車企入股引望表示看好 ,紛紛給出 「買入」、「推薦」或「增持」 評級。

其中,民生證券認為,伴隨華為車BU 加速形成正向迴圈 ,智慧駕駛硬體成本下降, 出資股東均有望受益華為智慧化賦能

所以,不少投資者也在期待入股引望後,長安汽車股價也能一路「狂飆」,至少不能輸給賽力斯。

「圖片為:長安汽車股價K線圖」

然而,事與願違,簽約當日,長安汽車股價大跌4.3%,成為自4月30日跌停之後,下跌較為嚴重的一個交易日,早盤跌幅一度達到5.23%,最終報收於12.45元/股。

此後5個交易日,除8月23日迎來小幅上漲1.01%外,長安汽車股價一路下行。

截至8月27日收盤,其股價已跌至11.68元/股,逼近2月5日創下一年多來最低點11.26元/股,市值較8月19日收盤蒸發 超130億元 股價較今年4月中旬高點18.46元/股,下挫達36.7%!

無獨有偶,賽力斯在8月25日官宣入股引望後,其股價同樣遭遇兩連跌,市值蒸發超 70億元 。也就是說,兩家公司要掏出230億元真金白銀不說,還連累市值短期累計蒸發約200億。

「圖片為:賽力斯股價K線圖」

分析其中原委,近期大盤走勢拖累或為原因之一,但華為汽車概念拉動下,個股逆市上揚的案例,不勝列舉。

或許,投資者對長安汽車,有著更深層的擔憂。對賽力斯而言,最近智界、享界新聞不斷,讓其「專寵」地位略有松動。

2023年11月,長安汽車在公告中提到投資深圳引望的股權比例,不超過 40% ,但本月靴子落地這一天,卻只有 10%。 這麽大的落差,可能成為令投資者感到失望的重要因素。

本可能獨享,如今卻要跟賽力斯,甚至其他車企分享,情況就大不同。

8月27日,華為再與同為總部在深圳的公司——比亞迪簽署合作協定,也同樣值得註意。後者是目前中國最大單一銷量車企,連續兩個月力壓上汽集團。

此前,有訊息稱,原計劃長安汽車、中國兵裝集團和重慶國投共同出資收購引望40%股權,但因引望總部和分公司都沒有選擇落地重慶,令計劃作罷。

雖然該訊息未得到證實,但考慮到朱華榮在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上「炮轟」華為智選車模式,恰好與引望註冊成立、落戶深圳同為今年1月16日。

如此巧合,不免令投資者對長安汽車與華為的合作,多了一絲擔憂。

其次,今年7月長安汽車銷量同環比雙雙下滑,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預計 同比下降58.19%~67.33%,僅為25億~32億元 ,直接「腰斬」。

「圖片來源:長安汽車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顯示,7月中國汽車產銷量同環比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1~7月累計產銷量增速,較此前也分別收窄1.5和1.7個百分點。

可見,目前長安汽車自身銷量表現和財務業績,以及汽車整體市場環境均不容樂觀。以至於長安汽車在公告中提到「引望未來經營狀況存在不確定性,可能存在投資不達預期效益的風險」。

一旦投115億元無法如預期那樣收回成本盈利,僅憑借阿維塔目前月銷3000~4000輛表現,何時才能補上虧空?自然還要依靠其背後的長安汽車。

「圖片來源:阿維塔微信公眾號」

如今,盈利能力大不如前的長安汽車,即使日後能維持盈利,可是115億不是一個小數目。

因此,也就不難理解,「抱大腿」的長安汽車,為何反倒被資本市場看低。同樣的問題,也可能隨著華為朋友圈的迅速擴容,也出現在問界和賽力斯身上。

不過,對於中國汽車產業而言,這兩家上市車企做出的巨大貢獻不可忘卻。

畢竟, 無論如何,中國汽車需要一個平台和能夠聚齊一眾車企勇闖世界汽車市場的「帶頭大哥」,推動中國汽車產業進步升級。

更何況,作為最先深度參與引望的兩家上市車企,筆者認為,不排除接下來還有更多汽車業上市公司會投資引望,或者是采用引望提供的技術。

屆時,從長遠來看,如今種下的種子,未來也可能結出豐碩的果實。所以,短期來看,賠了夫人又折兵,可能未嘗不是一步好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