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格局?市場?潮水褪去誰都不想裸泳

2024-09-25汽車

近期網上有不少訊息顯示寶馬旗下車型迎來優惠,是否預示著寶馬要重回價格戰呢?在市場的大環境下,價格戰是難以避免的。各車企在技術上內卷,而國內汽車市場的價格戰也愈演愈烈。各上市車企年中財報出來以後,綜合來看,比亞迪、吉利等民營車企賺了不少,而新勢力車企也在迎來不同程度的增長。「卷」的車企確是迎來了好勢頭。

具體來看,比亞迪以136.31億元的利潤領跑,隨後是吉利汽車的105.98億元,然後到長城汽車的70.79億元,民營車企占據了前三甲。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比亞迪奪得了2024年上半年的銷量第一,乘用車銷量達1607145台,份額占比13.7%。但結合利潤來看,比亞迪的每車利潤為約0.85萬元,一些新勢力車企甚至是在倒貼。不算高的利潤,這是以量取勝嗎?

的確,價格戰的打響也讓各車企不得不采取補貼、優惠或者直接降價等各種政策。畢竟促銷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搶占市場份額,從而用更大的銷量規模完成成本回收。現在的汽車市場同價位的車型相較來說多的不是一點半點,市面上選擇多了,車企紛紛田忌賽馬,以確保自家車型處於同價位中最有競爭力的那一批。

價格打下去的同時,要知道各個車企都在不斷增加研發的投入。許多新勢力車企研發投入占營收比超10%。可見技術革新的戰略投入已是共識,每車利潤雖不高,但車的品質可不低。比亞迪的研發投入更是一絕,上半年201.77億元的研發投入冠絕車企。如刀片電池,DM技術,雲輦平台等等,這些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資金。據統計目前比亞迪的研發投入累計超1500億元,如此恐怖的一個數位才帶來今天不斷叠代的技術。

放眼全球,中國車企的盈利能力卻遠不如跨國車企,在國內市場中合資車仍是許多人購車的第一選擇。一方面,這些品牌歷史悠久,在燃油車時代取得技術領先,擁有龐大的技術積累,掌握了市場話語權;另一方面是品牌效應,這些品牌在華經營二三十年,使用者基數大,造就了許多人在買車時的慣性思維,多種原因使得這些品牌擁有較高的單車利潤。進入新能源時代,情況發生了180°大轉變,自主品牌率先完成轉型升級,開拓了藍海。合資車想分一杯羹,就必須放下身段,研發新技術的同時還得加入價格戰。

小編還記得十多年前家中購置某款車需要十二三萬,但如今同款車型不到九萬就能拿下,且配置升級不少,放在當時那是不敢想象的。十多年前許多車仍要加價購買,現在部份車型不補貼賣不出去。技術的內卷,價格優惠的讓利等等的因素造就了當下優勝劣汰的中國汽車市場,當然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

有道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車企能在海外闖出一片天,實作後發制人。也期待中國的汽車市場能在良性競爭下,為我們帶來物美價廉的汽車。

歡迎各位朋友在評論區留言,談談你對目前中國汽車市場的看法,也一起聊聊這些年來你所觀察到的行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