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日本汽車工業的「現在」和「未來」都被中美摁死了。
從全球市場的角度來看就清楚了。
日本是一個以外銷出口為絕對核心的汽車工業大國,2022年全球乘用車銷量在7200萬輛左右,如果按照規模分為三級市場。
第一級別是中歐美,年銷量破千萬,單純一家中國2340萬輛就占到了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加上美國的1380萬輛就超過了全球銷量的50%,歐洲市場是散的,但是零零碎碎整合在一起也破了1120萬輛。
也就是說這三家加起來,就占到了全球銷量的65%以上。所以你看其他快消品說結束XX市場都有可能,汽車不可能。因為市場太集中了,對於像日韓這樣以出口為導向的國家丟了任何一個都是致命的損失。
第二級別是日印和各個經濟大區,這個級別新車的銷量在100~400萬區間,印度為什麽今年特別開心,就是因為他們擠掉了日本,以436萬輛躋身全球新車銷量排行榜第三名。這些市場往往是一些二三線品牌的核心市場,比如標致、鈴木。
而除了國家,實際上還有一些經濟大區,比如東協、中東、南美洲,這些地區每個國家新車銷量可能都只有大幾十萬甚至十幾萬輛,但是屬於一個共同的經濟文化圈,體量不大,不過經濟發展較高,結果就是很容易產生一兩個工業強國席卷控制的效果。
比如東協,一直是被日系車當成禁臠一樣的存在,包括我們的台灣省,也是被日系車完全傾銷。直接結果就是這些地區的美國車和歐洲車都被日本車擠出了市場,或者只能占領一個細分領域。
第三級別則是非洲,西亞還有部份經濟地區。它們的特點就是窮,窮到最基本的新車銷量都沒法統計出來。很多時候它們不是新車銷量的市場,而是歐美日韓這些頭部新車市場的二手車垃圾場。
跟這些地區的經銷商聊過,他們甚至有專門的軟體可以從日本直接買到想要的二手車,而大量淘汰下來的二手車賣到了這些地區,因為缺少體系化的銷售維修體系,導致路上車五花八門,然後被國內YYP這種垃圾車評人稱為有汽車文化。
好,這時候回歸主題。現在三級市場在發生什麽?
第一級別市場,新能源占比在快速突破,其中中、美(其實就是特斯拉)幾乎完全吃掉了所有的新能源份額。特斯拉不僅在美國,在中國和歐洲都殺得天昏地暗。而這些國家市場因為智慧化後涉及的大量工人就業,數據安全,基礎充能等等搭建,也開始越來越偏向本土品牌。各國都給出了本土品牌的補貼政策,鼓勵本土品牌發展。
作為外來者的日系就尤為尷尬,並且因為在新能源市場毫無建樹,是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市場被中美兩家瓜分。
第二級別市場,日本傳統優勢的東協,中東被中國品牌沖的一塌糊塗,吉利寶騰在馬來西亞已經把日系合資的幾家車企擠得痛不欲生。然後長安、長城、比亞迪都陸續在泰國、印尼建廠,這些都是日系在東南亞的核心市場,現在無一例外都被中國車企沖擊了。
結果就是比亞迪門口深夜排隊買元PLUS的泰國民眾。同樣的還有特斯拉,靠著上海工廠龐大產能,源源不斷的輸出東協。
第三級別市場,非洲和西亞,中國人搞了一帶一路,深耕非洲市場,然後借著華人商會對當地市場的了解,開始在搭建一套全新的銷售維修體系。
以前講過吉利在安哥拉開連鎖4S店的例子,因為關稅腐敗等等問題,在西亞和非洲買二手車的價格並不比新車便宜,當帶著服務和維修保障的國產車殺進去的時候,對非洲人來說無異於降維打擊。
這時候再回頭看日本的定位:一個以外銷出口為核心的工業強國。它面臨的是:
中美在新能上的巨大沖擊(工業能力不再領先)
中國依靠工業優勢,對核心市場巨大沖擊(核心市場快速遺失)
中國依靠規模優勢,正在重新搭建市場生態(直接把門都關了)
因此日系並沒有做錯什麽,就是中國崛起了,工業規模優勢帶來的降維打擊,讓日本汽車工業不再是可以坐地起價的香餑餑。
而特斯拉比亞迪引領的新能源化正在席卷全球,日本跟進的話無異於直接放棄傳統工業優勢,海外市場遺失的速度只會更快,轉型無異於找死。
所以日系車衰落是必然,因為真的無路可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