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風波不斷,而汽車裁員真的是層出不斷,一連好幾個月都是這些車企裁員的熱搜, 有的員工拿到豐厚賠償還好,有的卻只能啞巴吃黃連,前一天還在兢兢業業工作,後一天就進入了裁員行列 。
在我看來裁員最直接的根本原因很簡單, 節約成本!
近幾年不少 車企的汽車銷量並不理想 ,這是不爭的事實。
加上 新能源汽車的崛起 ,如同一股不可阻擋的洪流,席卷了整個汽車行業,讓許多傳統車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但將裁員簡單歸咎於市場沖擊和成本節約,可能有點太過片面和膚淺了。
汽車行業是一個高度競爭的行業,在這個行業中,車企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 ,每個車企都在為了市場份額、品牌影響力和利潤而拼盡全力 。
然而,在這場競爭中,許多車企並沒有形成自己的 核心競爭力,而是陷入了同質化競爭的泥潭 。
通俗一點來說,如果你是一個消費者,面對 眾多外觀、效能、價格都差不多的汽車產品,你會如何選擇? 我想你可能會感到困惑和猶豫,因為這些產品在你看來都大同小異,沒有哪個能真正打動你,最後就會 選擇比較熟知的品牌 了。
比如寶馬奔馳,誰人不知道?但是你要是說蔚來什麽的,可能就很多人沒有聽過了。
在這種情況下, 一旦市場有所波動,很多車企很難透過自身的力量來抵禦沖擊,無耐裁員維持自身戰鬥力 。
而不少車企在管理和營運上也存在不少問題,許多車企在擴張過程中,可能 過於追求規模而忽視了對品質的把控 。
這種盲目擴張的結果,就是 導致產品品質下降、品牌形象受損和消費者信任度降低 ,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市場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車企也很難保持 穩定的銷量和利潤, 這些也變相加劇了裁員的風險。
但是說到底裁員受苦的還是員工,這時候員工最關心的就是賠償金了。可以參考一下這個裁員賠償,我覺得比較靠譜一點了。
職場是殘酷的,不管在哪個行業,最慘的都是打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