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來風滿樓。
汽車行業大裁員大潮伴隨價格大戰而產生。
裁員當然是為了降本增效,背後的真實原因,就是行業在轉型,大家都要步入汽車發展的大趨勢,油轉電。
以廣汽及合資品牌5月份的銷量為例,同比下降嚴重,車賣不出去,人力成本巨大,不裁員恐怕難以抵禦這個寒冬。
最近廣汽本田公司約900名合約工。現在公開訊息是這次裁員數量是大約1700人,但小道訊息是可能達到4000人。
時至今日,國內車市大變天,純電動汽車如日中天,燃油車的魅力漸失。曾經屬於這些知名合資品牌的細分領地,逐漸被後來者所分食,甚至是取代,在電氣化時代,曾經的主角光環正在慢慢褪去。
新能源汽車行業下一個洗牌時間預計會在2025年,未來的新能源戰場必然是硝煙彌漫,能拼到最後的,一定是綜合實力硬核的車企。到目前為止,各個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號召力和產品競爭力都遠不如自主品牌。在硝煙四起的新能源戰場,這些企業想要逆風翻盤的難度極大。
對於企業來講,只有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才能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對於在職場中的我們也是一樣,只有不斷提升自我價值,才能在如今大企業不斷裁員的環境中更好的生存。
如果這些一眾老牌合資車企們繼續固步自封吃老本,遲早會被歷史車輪碾壓在原地。如果現在還是不能加快步入新能源時代,或許真的就要被時代拋棄了。
面對裁員大潮,600萬汽車人,60萬汽車研發人員如何應對呢?
對於傳統崗位工程師和面臨就業的群體而言,新能源汽車領域提供了全新的機遇。
新能源汽車行業薪酬待遇比較好,而且年齡要求不高。超過60%的從業者年齡在29歲以上,薪資與年齡呈正相關,越老越吃香。近50%的從業者有望在35歲時年薪達到30萬以上。電池工程師、汽車電子工程師、智慧駕駛系統工程師等職位,已經成為了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緊缺的人才。
關於如何應對被裁員的詳細對策,可以閱讀以下連結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