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人註意到,新能源車受制於電池的形狀和體積,空間表現普遍比同尺寸燃油車差點兒意思,尤其是轎車。
1.後座偏矮
厚厚的電池組鋪在底盤上,車內地板被墊得很高,但轎車的豎向空間本來就小,這就造成大多數純電轎車要麽175cm以上坐後排頂頭(所以才喜歡用玻璃天幕換空間),要麽座椅太低(少數車甚至前排都這樣)承托不到大腿前側。我坐過的車中,蔚來ET5、小鵬P5、智界S7、小米SU7、啟源A07、極氪007都有這個問題,可以說是純電轎車得通病。
2.前座卡腳
燃油車的前排座椅即使調到最低,距離地板往往也還剩幾公分高的空當,能讓後排乘客把大半截腳面伸到前座底下舒展舒展。但在很多出自新能源專用平台的車上,這部份空間也被電池占了。本來座椅矮就需要把腳往前伸才能保證膝蓋窩和大腿前側有坐墊支撐,現在又被前座卡著伸不開,因此相同的腿部舒適度,新能源車的膝部空間必須比燃油車更大才能不憋屈。這可能也是新能源的車長和軸距普遍更大的原因之一(許多軸距2公尺8幾的新能源車,後排也沒多寬敞)。
3.後備箱扁
很多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