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已占國內新車市場的比例超過五成,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購電動汽車,不過電動汽車車主的煩惱也是越來越多,其中之一無疑是電車貶值飛快,落地就貶值10萬的並不少見,原因就是電動汽車更新車型太快了。
2023年中國市場就湧現了120多款新車型,這些新車型之中有許多都是汽車企業替代原有的車型,統計數據顯示電動汽車的車型更新時間平均只有10個月左右,如此飛速地更新車型,導致的後果就是車主的電車貶值飛快。
相比起電動汽車,燃油車企業在以往開發車型往往要慢許多,一般是4-5年時間才會更新車型,如此做的結果是可以更好地保障原有車主的利益,而且燃油車的降價速度很慢,往往推出後兩年才會降價。
對比之下,電動汽車不僅車型更新快,降價也快,某知名車企原來售價22萬左右的車型如今只要16萬多,而它今年以來推動了國內汽車的價格大戰,旗下諸多車型都在大幅降價,飛速的降價已對汽車市場產生巨大影響,有汽車企業就指責它搗亂了市場。
電動汽車貶值速度快,還與電池的技術升級分不開,從2015年以來,電池的能量密度不斷提高,這對於電車的影響其實並不是太明顯,影響最明顯的還是快充技術。
早期電動汽車充滿電要4-5小時,後來快充技術的升級,將充電時間縮短到2小時,再到1小時,如今甚至已出現半小時就能充滿電,快充技術的升級導致老款電動汽車被淘汰,貶值嚴重。
電車的車型升級,則與電車與燃油車有很大差別不同,電動汽車的三大件整合度很高,而且這三大件基本都形成了標準件,因此電車企業往往是自己做下外殼,塞入三電系統就推出一款新車型。
這方面連豐田這家全球最大汽車企業都差不多,它推出的一款車型,除了車身外殼是它自家的,其他基本由國內供應商供應,這就導致電動汽車倒是類似於組裝廠,汽車企業什麽都可以由供應商搞定,貼上品牌標識就可以銷售了。
不過電動汽車如此飛速改款,卻也導致了一些後果,例如在安全性、可靠性方面就不如燃油車,汽車與手機有很大的不同,它的使用壽命長達10年以上,因此汽車企業在推向市場之前需要進行長時間的測試,確保汽車的耐用性和可靠性。
汽車還涉及到生命安全,汽車企業以往在推出新車型之前都要進行長時間的碰撞測試,發現問題然後進行改良,確保安全,然而電車企業在這些方面顯然不如傳統汽車企業,例如隱藏式門把手推出後就屢屢被詬病發生事故後難以救援車內人員,然而諸多電車企業卻視為兒戲而沒有進行改進。
凡此種種,隨著電動汽車的普及,這些問題正暴露得越來越多,只不過在這場電車普及大戰中,消費者被媒體宣傳所蒙蔽,暫時還沒關註到,但是隨著電車存量增加、事故的增加,車主遲早會感受到其中的困擾。
電動汽車企業如此做法可以說是顧頭不顧腚,隨著負面影響的增加,消費者最終會對電車和燃油車得到深刻的認識,在海外市場,電車的占比就一直未沖破一成而努力,海外消費者大多數選購燃油車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