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大眾汽車集團CEO Herbert Diess在與大眾軟體部門CARIAD中國負責人常青進行對話時表示,大眾在中國的軟體團隊應專註於車內使用者體驗,和輔助駕駛系統及自動駕駛技術兩大領域。Diess同時表示,大眾汽車軟體必須實作本土化研發,因此大眾正在積聚資源,「但僅僅從其它公司挖掘人才可能還不夠,我們還需要在中國落實一些重大的舉措。」
事實上,大眾在中國落實重大舉措的行動已經開始。4月28日,大眾CARIAD中國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CARIAD在歐洲之外的第一家子公司。大眾CARIAD中國子公司的任務是推動面向本土消費者的軟體產品開發,包括與總部共同開發統一、可延伸的全新軟體平台,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和自動駕駛,以及下一代智慧互聯功能。
為此,大眾CARIAD 中國子公司已透過整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大眾品牌和奧迪品牌中的尖端人才,組建了一支 600 人的團隊,且還將繼續擴大人才規模,預計 2023 年底前實作人數翻倍,達到 1200 人,其中90%以上將是本土軟體人才。
不僅如此,6月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辦的未來金融峰會Diess表示,未來10年,大眾集團將基於2030戰略,努力向一個全球領先的車用軟體服務商轉型,10年後(2032年)大眾集團的車輛軟體自給率將達到90%,2030年該比例為60%,2025年為30%。為此,大眾已經在中國(還有美國)市場進行了大量投資,目前還在持續收購與軟體相關的團隊及公司。
在今年早些時候就有外媒報道大眾汽車集團正在和華為公司展開談判,計劃以數十億歐元的價格收購其自動駕駛部門,最後大眾中國回應「不予置評」,華為方面也表示「不做評論」。盡管事情還沒有得到雙方的正面回應,但是去年7月,華為曾與大眾聯合釋出「全棧一體化仿真平台」解決方案,此為同類方案在中國汽車行業的第一個規模套用。同期,華為官宣與大眾汽車集團供應商達成專利授權合約,且該協定為汽車領域達成的最大授權。因此,也有猜測大眾和華為可能成立合資公司。
除了與國內軟體企業進行合作,大眾汽車還加快了與地方政府的合作。7月1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大眾安徽宣布與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及江汽集團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攜手在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推出智慧物流試點計畫,進行智慧網聯移動出行與自動駕駛運輸服務的相關測試。在此戰略合作協定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將與合作夥伴共同完成巴士和貨運卡車車隊客製、數據管理及人工智慧技術開發與套用,以及城市公共基礎設施與交通系統的管理和運維。
CARIAD中國子公司執行長常青在公司成立釋出會上表示:「中國在數位化套用和創新上領跑全球,消費者對於新功能和新體驗的需求日益增長。我們將基於本土客戶體驗和期望,以中國速度研發、叠代、並不斷完善自己的產品。此外,中國團隊將與集團在中國的各個品牌以及三個合資企業夥伴緊密合作,為消費者提供軟體定義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在軟體層面實作集團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