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為53.3%。
一部份人驚呼新能源車發展太快,短短幾年時間成為主流。
但也有一些人在感嘆,怎麽還有46.7%的人在買燃油車!
於是...... 10月28日,國管局、中直管理局聯合發了份通知,要求國家機關單位,應當帶頭使用國產新能源汽車。
科小編仔細看了下,發現它對新能源車企和新能源車主,都是重大利好。
但燃油車的天,大約的確是要塌了。
新能源轎車不超過18萬
比亞迪成最大贏家
這份「通知」並不長,加導語一共六小段。
除了要求國家機關,帶頭使用國產新能源車,還給出硬性規定。
除非是地理環境特殊,實在找不到合適車型,不然新能源車占比,必須達到「十四五」規劃要求的目標,以後還得逐年提高。
國三以下排放的「老爺車」趕緊淘汰,換成新能源車。
值得註意的是,「國產新能源車」並不等於自主品牌車型,上海生產的特斯拉Model 3/Y也符合這一條件。
但「通知」中,對配備的新能源轎車價格也有要求,「不超過18萬元」。
除非馬斯克趕緊推出更便宜的Model 2,不然特斯拉還是沒法吃上這塊蛋糕。
最大贏家當屬比亞迪。
科小編在汽車之家上搜了下,發現符合相關條件的車型,銷量排前五的分別是:秦L、秦PLUS、海豹06 MD-i、驅逐艦05、漢。
AION S、紅旗E-QM5、小鵬MONA M03、大眾ID.3等車型,也能分到一杯羹。
不止是乘用車,「通知」中對工具車也提出了要求。
包括機要通訊用車、相對固定路線執法執勤用車,原則上要用新能源汽車。
用於環衛清潔、技術勘察、檢驗檢測等用途的特種專業技術用車,也要優先配備新能源車。
針對新能源車充電難這一問題,「通知」中要求各部門、各單位,在辦公區統籌建設充電設施。
具備條件的單位內部充電基礎設施,鼓勵向社會開放共享,提高充電基礎設施使用效率。
這事兒在不少城市已經落地,科小編國慶回老家,就去了隔壁單位的停車場充電。
五六線小城市
燃油車仍是主流
南方網訊息,截至2022年底,中國的公務用車,保有量約為500萬輛。
換句話說,即便一年只更新10%,也能帶來約50萬輛新能源車的需求。
這對當下的新能源車市場來說,即能緩解產能過剩壓力,對新車價格也有一定的穩定作用。一些地方國企,可以喘口氣了。
另一方面,國家機關帶頭使用新能源車,可以起到一個示範作用,讓更多人接受新能源車。
雖說目前新能源車已經成為主流,但去到五六線小城市,燃油車依然是王者。
不少人受短視訊影響,認為新能源車「容易自燃」「用幾年就要換電池」,燃油車是更穩妥的一個選擇。
現在好了,連「領導」們都坐上綠牌車了,你還擔心什麽~
不要小看「官車」的影響,當年奧迪A6、大眾邁騰帕薩特,影響了幾代人的選擇和審美。
而奧迪品牌力下滑,快被開除出「BBA」行列,就是從2014年公車改革,奧迪A6失去「官車」光環開始的。
此外,大規模建設充電設施,也能緩解純電車主的充電焦慮,助力新能源車的普及。
種種因素下,銷量本就節節敗退的燃油車,或將迎來新一輪潰敗。
可能到明年9月,買燃油車的人就不是「少數」,而是「極少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