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一
豐田供應商,日子還是可以的。
模具是工業之母。
汽車零部件成本中,模具成本是非常高的。
比如,一個零部件,模具開模需要一百萬,一個產品可能只賣二十塊錢。如果一個這個產品可以穩定生產一百萬個,一個產品的模具費用分攤就是一塊錢,5%成本占比。如果這個產品只生產了十萬個,一個產品模具費用分攤就是十塊錢,50%成本占比。
所以,誰開模,就是非常重要第一件事。
國內很多制造業企業和客戶會談模具費用各自分攤50%,然後按照一定比例扣減。
比如,模具費一百萬,雙方約定起碼幹五十萬個產品。那麽,供應商在報價的時候,沒個產品扣掉兩塊錢模具費分攤。本來二十塊一個產品,報十八塊,供貨滿五十萬,價格提到二十,模具歸供應商。
或者反過來,沒個加兩塊錢,供貨滿五十萬,降價兩塊,模具歸供應商。
日本的很多企業,都是模具全額由廠家出,供應商只管生產。這樣就極大的降低了供應商壓力,而且對於品質控制有好處。
國內的很多車企不是這麽幹的。
模具費供應商全出,吹牛說能做一百萬,但是能不能做到五十萬沒譜的。
你可能會說,那簽協定啊,雙方約定好啊。但是,你貨款壓在車企那裏,六個月賬期。到時候扯皮,矛盾鬧起來,你要不要結貨款?
或者,車企把你生產這個產品所有技術都搞清楚了,你不幹是吧?供應商多的是。別的供應商也不願意幹是吧?勞資建廠自己幹。
對於供應商來說,模具費用分攤能夠和客戶分攤就謝天謝地了,還保管費,想什麽呢?酒喝多了做夢呢?
這裏是前段時間,國內車企紛紛說避免內卷的原因。
模具保管費,違規退貨,日本有法律管這些事,國內沒有,下遊企業任意壓榨供應商,最後搞的大家都混不下去,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消費者是獲得了好處,車子降價了。但是,在供應商日子沒法過,員工收入降低,最終損失的是消費力。
一個健康的產業生態,是這個優勢產業鏈裏面的優勢企業,甚至所有企業都能賺錢,而不是只有幾個企業賺錢,大多數不賺錢。
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是全球遙遙領先的,應該讓這個產業鏈裏面合法經營的企業都能賺錢,這才是健康的產業鏈。
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卷的過分了,並不正常。
前幾天,和一個企業股東聊天,這個企業是行業領先的上市公司。三年前,它是一家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這個領域最大的供應商,現在他們基本不做了,因為虧本。
二十年前,家洛夫這樣的大賣場進入中國,物美價廉,購物環境好,老百姓都願意去家洛夫購物。家洛夫要求供應商給他們六到九個月的賬期,家洛夫收的是消費者的現金,商品到家洛夫裏面一周就能銷售出去。也就是說,一個家洛夫每個月一千萬的銷售額,他就可以先用供應商五六千萬的錢,然後拿著這些錢去開新的家洛夫。
如果供應商不配合,那裏失去了建立消費者品牌的機會,失去了大量的銷售額。而且,總有人想去家洛夫做生意,中國的供應商多的是。
如果最後家洛夫倒閉了,倒黴的是供應商,家洛夫的管理人員是台灣人,拍屁股就走人。這樣的商業生態是不健康的。
最終,全國很多行業,飲料,零食等等聯合起來,拒絕給家洛夫供貨。
2006年,商務部、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稅務總局、工商總局五部委聯合公布的【零售商供應商公平交易管理辦法】,規定零售業「賬期」最長不超過收貨後60天。
06年以後,零售業並沒有受到什麽影響,反而進入了相對規範的發展階段。大賣場從幾百家發展到了幾萬家。
目前,新能源汽車行業,是急需和日本公平交易法類似,和06年的零售業公平交易辦法類似的法律法規。
公平交易法,不會限制限制行業發展,而是有益於行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