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比亞迪致信供應商,要求2025年降價10%的事情,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其中有很多網友和行業內人士表態,比亞迪在這個市場環境下要求供應商降價,就是為了自身利益,不顧供應商死活,屬於大體量車企對供應商的「霸淩」,網上甚至出現了疑似某供應商的「回擊」信件,一時間,輿論對於比亞迪似乎非常不利。
比亞迪的降價信件被曝光之後,我們在第一時間就表達了態度,漫天要價著地還錢本來就是行業談判的基本準則,怎麽到了比亞迪的這裏,就因為比亞迪成為國內銷量第一的車企,連基本的議價能力都喪失了?比亞迪作為一家需要對外采購的主機廠,為了自身的成本要求和價格競爭能力,向供應商要求降價,這和我們上街買水果,向攤主要求能不能優惠一下是一個道理,屬於本能操作!
而伴隨著比亞迪要求供應商降價的正當性討論持續發酵,也有官媒下場「定調」了,人民網發表了名為【比亞迪「議價」供應商,理所當然】的文章,文章丟擲了一個非常明確且有力量的觀點,那就是 「采購是企業營運的重要環節,詢價、報價、比價和議價直接關聯到企業的銷售策略、市場競爭力以及利潤空間。采購一方以自身利益最優的方式尋求更好的采購結果,符合行業規則和市場規律,無可厚非。」
同時人民網還表示: 諸如比亞迪這樣的產銷量連續快速增長的整車企業,以自身銷量為依托,在規模化采購中提出降價要求,不僅不是「非分要求」,而恰恰是「合理需求」。一些企業還妄想借技術壁壘和品牌溢價躺著賺錢,已經很難成功。
這兩段表述,不僅僅是對比亞迪議價供應商的力挺,而且措辭還非常嚴厲,其中就提到了一些供應商企業妄想技術壁壘和品牌溢價躺著賺錢,這種事情現在已經不能繼續發生了,整車企業就應該主動展開降價協商,才能避免陷入到為零部件企業「打工」的窘境。
實際上,人民網提到的,供應商企業對主機廠「霸淩」,主機廠為供應商打工的情況,也就是幾年之前的事情。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幾年之前,國內很多燃油車廠商都給自己的新車裝配日本愛信的6AT和8AT變速箱,一時間,愛信變速箱在國內市場變得奇貨可居,很多自主品牌廠商都希望可以獲得愛信的變速箱供應。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的廠商們,基本上沒有任何議價能力,別人要多少錢就是多少錢,甚至有些車企還被惡意斷供,據說是為了保護豐田旗下的某款車型的銷量……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國內很多車企都被供應商卡脖子、要高價,尤其是一些處在起步階段的廠商,更是完全沒有話語權,別人開什麽價就是什麽價,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國內很多供應商達不到要求,別人才可以漫天要價。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興起,很多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供應鏈都在國內,就連特斯拉的零部件國產率,都達到了99%,所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內車企被海外供應商卡脖子的情況,已經越來越少了。
而像比亞迪這種能達到年400萬輛產銷量級別的巨頭,本質上對於一些零部件的采購量是特別巨大的,就拿輪胎和輪轂來說,一年400萬輛新車,至少有1600萬個輪轂和輪胎的需求,這麽大的體量,要求降價10%,完全是合理要求,甚至都算是保守要求了。
所以從人民網的表述來看,可以說從宏觀的角度力挺了比亞迪對經銷商的議價行為,措辭也很嚴厲。之前我們就說了,有買有賣,討價還價,本就是生意場上的正常行為,而比亞迪能致信要求降價,而不是先找好備用供應商,然後將不降價的供應商直接踢出局,已經算是非常有格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