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星空 > 汽車

新興職業越來越多,年輕人該如何選擇才能更好就業?

2021-11-15汽車

去年,我一律師朋友,借短視訊台風,成功轉型做起了「情婦勸退師」,憑借多年的法律實踐,專門幫助那些因丈夫出軌而鬧離婚的妻子們解決問題;

還有位80後創業者,南方人,失業後在家帶女兒,閑的沒事做起了「玩具評測師」,一個大老爺們,文筆卻相當細膩,對益智類的玩具如數家珍,態度認真測評專業,三年就「俘獲」了幾百萬寶媽粉絲的信賴,如今拿到了投資,組建了團隊,做起了玩具帶貨號;

上海一位90後同事,瘦瘦小小,以前是廣告文案,酷愛馬拉松,所有微薄的薪水,都用來購置裝備和參加比賽,閑暇之余筆耕不輟,熱情地在微博上分享馬拉松相關知識和經驗,三五年功夫成了「馬拉松大V」,小圈子裏很有名,國際上一些知名的運動服裝類企業都找他試用產品和代言品牌,這方面收入多起來之後,他辭了工作,專心致誌奔波在全世界,繼續跑馬拉松;

這兩年,隨著大家對生活品質的要求,以前從沒聽過的職業,如雨後的蘑菇層出不窮。包括「職業驗車師」、「職業驗房師」、「職業陪聊師」、「職業遛狗師」、「職業酒店試睡員」、「職業試吃師」、「職業聲優」、「職業劇本殺作家」、「職業旅行作家」、「信用卡逾期催收員」... ...,還有伴隨視訊崛起後的「直播達人」、「短視訊剪輯師」、「直播營運」、「短視訊文案寫手」、「互聯網鑒黃師」、甚至「情趣用品測評師」。簡直是腦洞大開,令人瞠目結舌。

那麽問題來了,按照【職業分類大典】的統計,截至2015年就有1481種職業,如此眼花繚亂的新職業,你該怎麽選?又該怎麽做好呢?

(一)

聊一聊我之前的選工作的經歷。

我本科學經濟學,畢業後在外企財務助理、國企市場助理、政府文員和民企的銷售助理中,最終我選擇了民企,簽了三方協定。

這事說起來很輕松,但當時選擇的時候,很痛苦很糾結。當時的女朋友抱怨:外企風光、國企穩定、政府平台好,怎麽著也輪不到選民企!

選擇,取決於認知!你到底怎樣定義「職業」?

我個人對「職業」的定義:

—— 職業是我借事修行的場景。是借助「把事情做好」而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自由更幸福」的道場。

(二)

所以回答第一個問題:如何選擇職業?

我個人認為有三個標準:

1、 你喜歡的。 畢竟你要花50年時間在這個職業上。如果不喜歡,簡直是自我折磨。所以喜歡永遠是第一位的。不喜歡的不要考慮了,畢竟你只能活一輩子;

比如做玩具測評的朋友和做馬拉松分享的同事,他們做這些事,沒有人逼他們,最根本的驅動力就是他們喜歡。因為喜歡,所以能堅持下去,因為喜歡,所以能做好。

2、 你擅長的。 你能想象一個文科生去做金融工程師嗎?或者一個理工男去寫短視訊文案?你不擅長的職業,沒有任何正反饋。沒有正反饋的職業,如同螞蟻撼大樹,只能自我打擊。開頭提到的做「情婦勸退師」的律師,他之所以做這個,就是因為他擅長,他做了十幾年,經過了各種各樣的情景訓練,所以他能搞定。

3、 你能從中賺到錢的。 如果你喜歡、你擅長,但你賺不到錢。那只能做愛好,沒法做職業。比如你喜歡打籃球、你在你的圈子裏擅長打籃球,但你經過各種嘗試,始終沒法在籃球上賺到養家糊口的錢,那麽還是放棄吧。

如果你找到了你喜歡的、你擅長的、你能從中賺到錢的職業,那麽恭喜你,你已經是全世界最幸福的最快樂人之一了。接下來你要好好付出,攀登屬於你的職業高峰!

進入下一個環節:如何在贏在職場?回到我對職業的定義:

——職業是我借事修行的場景。是借助「把事情做好」而讓自己變得「更強大更自由更幸福」的道場。

要想贏到職場,你的途徑只有一條:「把事情做好」!

(三)

什麽叫做「把事情做好」?

——我認為有三層含義:信任、能力和格局。

A. 信任

「把事情做好」的最基礎的體現是「信任」,大家對你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的信任,是你獲得這個職業的前提。 「你發自內心地想把工作做好,你全力以赴、竭盡全力地去做。」,這是因為這樣,你的領導、你的同事、你的客戶,他們信任你!

我想起我在管渠道時,天天巡店、招聘、做培訓、背著幾十斤的終端物料,擠公交去郊區,經常忙得吃不上飯。心裏想得怎樣把銷量提升起來。因為銷量提升我就有提成和獎金,也有機會升職加薪。

所有付出都是有報酬的。銷售額做到了全系統第一名,錢賺了不少,領導也特別看重我。給了更多的鍛煉機會。反之,如果工作起來朝三暮四、晃晃悠悠,那麽誰敢把任務交給你?

比如當時和我同一批進公司的一位同學,人很聰明,親和力也特好,領導也挺喜歡他,但每次開會遲到,不是偷著去逛街,就是在宿舍睡懶覺,反正就是各種鬥心眼,公司領導又不傻,加上業績每次墊底,不到三個月,就被公司解雇了。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還是這邊幹兩月,那邊幹兩月,發展得很不理想,遠遠不如我們這些「傻幹活的」發展得順利。

根基不牢,地動山搖,領導同事和客戶對你的信任,是一切的根基,你的職業根基如果不穩,一切都是虛幻。廣汽本田推出的服務品牌Fun Link,就是將「信賴」作為品牌根基:「以專業的技術和信賴服務,提供安心信賴的高品質服務,讓您的用車無憂」。這和我認為的「把事情做好」的根基是「信任」,異曲同工。人在職場,如同產品在市場。信任才是根,有根才能活下來。

B. 能力

第二層涵義就是能力。光有努力工作的沖勁還是不夠的,職場中再想往上發展,就需要真刀實槍,硬紮硬馬的專業能力了。

學校的知識,能套用於實踐中的,非常少。需要我們不斷叠代,緊跟行業最前沿,不斷更新自己的技能。人在職場,所謂的「能力」,就是將問題「搞定」的技能。

在企業做了幾年銷售管理之後,我覺得學不到東西了。就去了乙方做品牌行銷。憑借英文好的優勢,很快就嶄露頭角,幫公司拿下來幾個大單子。不到三年就進入了高管層。

如果說信賴是「入夥」的標準,那麽「搞定」,就是成為骨幹和核心的標準,幫公司解決問題,幫領導搞定難題,幫客戶賺到錢。這就是人在職場「把事情做好」的第二層涵義。多數人卡在這裏,上不上下不下很難受。所謂的「有心殺敵、無力回天」,對公司一片真誠,但業績做得平平庸庸。變得可有可無。公司效益好,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公司效益不好,這類同事很悲慘很委屈,往往成為被裁員的物件。

廣汽本田將「先進」作為服務價值的第二層,「以先進的技術,提升服務銷量和品質,開啟智慧便捷的用車體驗」,這不就是上面我所說的職業的第二層涵義「能力」嗎?如果說「信任」是職業之基,那麽能力就是職業之本:我們之所以被僱用,就是因為我們能幫助雇主解決問題。

C. 格局

職場中,能成大事的,往往不是能力最強的,往往是最有格局的。

這句話,其實說到了企業和公司的本質和趨勢:基於生態圈的協同和競爭

你想把事情做好,你專業上搞得定,接下來要考驗的就是:

——你是否有「生態領導能力」?

現在的企業領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公司的領導,而是要著眼整個生態體系,找到最優的生態席位;

我舉個例子,比如我是一家行銷咨詢公司的董事長,我除了把公司內部和業務管理好,是不是要和客戶處好關系,而不是一錘子買賣?是不是要和調研機構處理好關系,他們才會幫我更好地把握市場動態?是不是要和設計公司處理好關系,他們才能設計出讓人眼前一亮的品牌形象?是不是要和當地政府處理好關系,才能更好地融入當地?

為了做好這些事情,我是不是要參股一些企業,或者交叉持股?是不是要兼並一些具有獨特競爭力的小機構,來補足我們的 短板?是不是要和當地政府合作,成立一些行業協會,維護好整個商業生態?

這些事情是「把事情做好」的最高層了,這時候的你,已經是一家公司的領導人。維護生態圈的協同發展,開始成為你工作中重要組成部份。沒有這種格局和事業,只盯著公司的一畝三分地,只盯著競爭對手的人,只能做將軍,做不了元帥。你看廣汽本田的服務品牌Fun Link的價值體系的最高層就是「享」,雖然只有一個字,但資訊密度很大。它講的是以特約店為平台,形成車主圈層,促進人與人圈層的連結,創造全新的價值。

(四)

正是基於這樣的認知,我在工作8年之後,繼續讀了管理學的研究生。15年來專註在「創業」和「行銷」領域來實作自己的價值。我始終相信並且踐行透過三個層次的「把事情做好」,來實作「更強大更自由更幸福」的目標。

  1. 「更強大」,意味著透過在職業上「把事情做好」,在不斷解決問題的 過程中,我收獲了更強大的專業能力和更多人對我的信任,最終我獲得了經濟上的完全的獨立;
  2. 「更自由」,意味著透過在職業上「把事情做好」,在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驗證不斷提升的過程中,我對社會、對人生、對自己等,擁有更深刻更客觀的認知,最終我獲得頭腦上完全的獨立;
  3. 「更幸福」,意味著透過在職業上「把事情做好」,在合縱連橫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自己的渺小,我理解了商業的本質就是「利他」,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的心態、視野和格局上獲得提升和開闊,在被別人需要的過程中,我獲得了充沛的成就感、價值感和人生的意義感。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人生設計師,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產品經理,初入職場的年輕人,面對紛繁復雜的職業選擇,無需驚慌失措,萬丈高樓平地起:

首先做好自己的職業定義,畢竟你要花50年的時間在你的職業上,選擇你喜歡並且你擅長的職業,無論是國企政府民企外企,無論做網紅達人還是500強企業的小兵,只要做到像廣汽本田的服務品牌Fun Link那樣,先拿出來做事的態度和勁頭,先讓大家信賴你;然後再展現出你的專業能力和先進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把事情搞定,擠進高管層;最後以公司為平台,為客戶、為合作夥伴去賦能,一定能成為一名「高品質的職場人」。

最後送您兩個字:

——加油!

THE END

都看到這裏了,還不點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