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東西
作者 | Janson
編輯 | 誌豪
車東西12月12日訊息,就在今日,極越汽車閃崩的訊息傳遍了汽車行業,而隨著事情的不斷發酵,背後也有更多細節不斷浮出水面。
多名熟悉極越閃崩事件的人士認為該事件的主要原因在於股東撤資,有百度內部人士表示,公司2024年10月曾派財務團隊進入極越盡調為後續30億投資做準備。
結果,財務團隊發現極越存在一堆爛賬,累計有高達70億的財務窟窿,因此決定不再繼續投入。
當下,極越汽車成為又一家遇到問題的新造車企業。
而這目前也成了國內新造車市場的一個縮影。
客觀來看,中國汽車市場整體承壓,價格戰持續導致車企面臨成本壓力增大、利潤率下降等問題,這些現象都在暗示部份車企或要走入「寒冬」。
在這樣的行業狀態下,銷量好的企業盡管不愁賣,但也面臨利潤下降的問題,銷量不好的企業甚至賣一台虧一台。
不過,「危」、「機」從來都是並存的,面對這樣的行業現狀,表現相對落後的車企如何完成突圍自救,更加值得思考。
一、中國車市競爭激烈 新造車壓力增大遇困境中國汽車市場的價格競爭愈發激烈,由此也導致了一批新造車企業如高合、哪咤、愛馳和極越等,開始面臨困境。
從2023年開始,這些新造車企業裁員、停產和拖欠薪資的訊息頻頻出現。
高合汽車在今年2月宣布停工停產並進行司法預重整,愛馳汽車則因拖欠員工薪資而受到關註。
最近,哪咤汽車同樣面臨財務危機,原CEO張勇下課,創始人方運舟從幕後走向前台。
這樣來看,在國內車市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已經有一部份車企面臨全新挑戰。
哪咤汽車門店
不少車企高管在采訪或演講中也都提到,未來幾年中國新能源市場將可能進入淘汰賽階段。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曾發內部信指出,智慧電動汽車產業的競爭已進入最激烈的階段,預計在兩三年內,只有少數優秀企業能夠生存下來。
與此同時,小鵬汽車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董事長兼CEO何小鵬也在演講中表示,2024年將是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未來三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迎來淘汰賽。
此外,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鄧承浩在采訪中提到,明年的價格戰將更加激烈,只有毛利率達到15%的企業才能基本生存,而那些賣一輛虧一輛的品牌則面臨生存危機。
在這樣的市場壓力下,國內汽車產業也正在迎來一場變革,部份新造車企業面臨的挑戰和壓力則更大。
對於這些新造車企業來說,他們的壓力不僅來源於市場銷量的影響,同時來自於技術創新和盈利方面。
二、全球車企大打價格戰 淘汰賽正式開啟2024年,中國汽車行業面臨價格戰、利潤率下降和成本壓力加大挑戰。
由於市場競爭的加劇,眾多車企紛紛下調車型售價或推出限時現金優惠,以刺激銷量和搶占市場份額。
這場價格戰不僅涉及新能源汽車,也波及到傳統燃油車,涵蓋了從自主品牌到豪華品牌的各個細分市場。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盡管國內汽車行業總收入同比增長3%,達到73593億元,但總利潤卻下降了1.2%,為3360億元。 在利潤率方面,則是降至4.6%,創下近十年新低。
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價格戰的加劇,在2024年1-11月期間,插電混動車型新車售價降幅不小,平均降價1.5萬元,降幅達8.5%,而純電動車型的降價振幅更大,平均降價2萬元,降幅達到10%。
此外,增程混合動力車型的新車價格也有所下降,平均降價1.58萬元,降幅為6.1%。
可以說,這種降價策略雖然在客觀上刺激了銷量的增長,但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單車利潤,從而影響了車企整體利潤。
極越汽車在2024北京車展中出展
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國內外的傳統車企和新造車企業都面臨一定的困境。
上汽集團在前三季度的業績顯著下滑,累計營收為4304.82億元,同比下降17.7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9.07億元,同比下滑39.45%。
廣汽集團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前三季度營收740.4億元,同比下降24.18%,凈利潤1.2億元,同比下降了97.34%。
長安汽車雖然實作了營收增長,但凈利潤為35.79億元,同比下滑63.78%。
國際車企方面,日產汽車因北美市場表現欠佳,凈利潤暴跌90%,只有19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26億元),未來計劃削減20%的產能以降低成本。
大眾汽車的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的43.4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31.2億元)銳減至15.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19.8億元),也因此計劃關閉三家工廠並裁員數萬人。
2024年廣州車展人聲鼎沸
除此之外,部份新勢力車企也存在虧損問題,蔚來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凈虧損為50.6億元。小鵬汽車雖然在2024年三季度中實作了一定的營收增長,但凈虧損仍有18.1億元。
對此,中汽中心中國汽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專家吳松泉指出,連年的內卷和價格戰不僅影響了車企本身,也影響到了整個產業鏈,導致供應鏈企業的供貨價格降低導致盈利能力下降,許多企業因此陷入虧損。
根據中汽協會的統計,2024年前三季度,重點汽車企業的銷售利潤率降至4.2%,且在國內超過60家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中,只有特斯拉、比亞迪、理想、賽力斯4家實作盈利。
可以說,在未來的一段時間中,車企需要考慮多方因素,一方面要考慮車好不好賣,消費者買不買賬,另一方面也要考慮賣車能不盈利。
但可以確定的是,車企洗牌將成為一種行業新常態。
三、車企自救突圍 如何實作?在當前嚴峻的市場環境中,已經有一部份汽車企業正在積極尋求自救和突圍的機會,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都在努力適應市場的變化。
一汽-大眾在今年5月份釋出了「突圍行動」通知,這一行動涵蓋了大眾品牌、一汽奧迪和捷達品牌,透過進行內部動員,提示員工保持危機意識,全力以赴應對挑戰。
廣汽本田則是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中都在傳出裁員訊息,據傳有2600余名員工離開。
在自主品牌中,盡管一些車企如高合、愛馳和哪咤已經面臨淘汰的風險,但仍在努力改革以實作生存與發展。
高合汽車目前正處於預重整階段,積極尋找戰略投資者。
愛馳汽車則計劃透過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來獲得資金。
哪咤汽車的創始人,新任CEO方運舟也開始走向前台,釋出全員信,宣布實施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推行全員持股,最佳化組織結構,變革機制,重塑企業文化,並聚焦戰略業務等六大改革舉措,旨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進行全球化擴張並全力實作IPO。
而陷入困境的極越也在調整,按照官方說法,極越汽車將此次調整定義為「創業2.0」,力圖在行業洗牌中尋找新的機會。
網傳極越汽車內部信
當然,這些自救措施的核心目標無疑是提升造血能力,實作盈利。
目前,吉利系也在進行品牌整合,不知道極越是否有機會借到這一波東風。
如果能借到,極越或許還有希望。
無論如何,企業透過健康發展、技術創新,提升自我造血能力,才是良性發展的迴圈。
總的來看,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正是得益於各個車企的技術創新,以及汽車產業鏈的韌性和快速叠代。
因此,面臨調整的車企透過改革自救不僅是為了應對當前的市場挑戰。
只有透過有效的改革措施和技術創新,最終實作盈利,確保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來。
當然,這一切前提是要活下來。
結語:全球汽車行業進入到一個新階段2024年或許是汽車行業的一個轉折點,不少企業苦苦支撐,也有企業開始重組。
然而,在當下的環境中,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無論是換人掌舵,還是借機整合,也許,在這個寒冬時節,還有一絲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