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一位年轻的上班族,平时工作忙碌,饮食不规律。最近,他总是感觉口渴、疲劳,还频繁上厕所。他怀疑自己可能得了糖尿病,于是决定去医院检查。医生给他做了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的检测。结果显示,小李的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血糖却偏高。小李很困惑, 为什么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却不正常呢?
空腹血糖: 指的是在至少 8 小时未进食任何含热量食物后所测量的血糖值。这通常是早晨起床后、早餐前的血糖值,因此也被称为「基础血糖」或「晨起血糖」。空腹血糖是评估胰岛素分泌功能和机体对葡萄糖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餐后血糖 :则是指在进食后(通常是餐后 2 小时)所测量的血糖值。餐后血糖反映了机体在摄入食物后,胰岛素分泌和血糖调节的能力。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餐后血糖的监测尤为重要,因为高血糖状态可能持续数小时,增加血管病变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那么 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 如何正确 监 测呢?
空腹血糖监测:
确保在前一晚晚餐后至次日早晨测量前至少 8 小时未进食任何含热量食物。 通常选择早晨起床后、早餐前进行。 使用血糖仪,按照说明书操作,取指尖血进行测量。 测量前应确保双手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含糖或酒精的消毒液。
餐后血糖监测: 正常进食一餐(建议包含主食、蔬菜、肉类等),并记录进食时间。从进食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2 小时后进行血糖测量。 同样使用血糖仪,按照说明书操作进行测量。 餐后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血糖值。
对于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主要用于评估患者的胰岛功能、夜间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低血糖风险。对于使用长效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而言,空腹血糖的监测尤为重要。 餐后血糖则更多地反映了患者进食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对于餐后高血糖的患者而言,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或增加餐后运动来降低血糖值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可以作为筛查糖尿病或评估胰岛功能的一个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不能完全排除糖尿病的可能性。因为部分患者可能表现为餐后高血糖而空腹血糖正常(即「糖耐量异常」)。 餐后血糖对于具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而言,进行餐后血糖的监测可以更早地发现血糖异常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并不是孤立的两个指标, 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补性。空腹血糖可以反映机体的基础胰岛素分泌和血糖利用能力,而餐后血糖则更多地反映了机体在摄入食物后的血糖调节能力。两者共同构成了血糖监测的完整体系。 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而言,建议同时进行空腹和餐后血糖的监测以全面了解血糖状况。而对于已经确诊并接受稳定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而言,则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有选择地进行监测。
对于 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 我们有着常见的三个 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