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jasve.com/2024-7/55ed08986567a1c80df02ab8440840f4.webp)
很多饱受抑郁折磨的人都存在一个认知误区,即:变得开心就意味着康复。
虽然从表面来看,开心总归是好事,但是对于那些已经身处抑郁的人来说,单纯的追求快乐的心境,不但会让自己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而且会使自己体验到循环往复的挫败感。
为什么会得出这种结论呢?
让我以过来人的身份,尽可能细致的描述其中包含的逻辑关系。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让你在与抑郁抗争的时候能够有的放矢,早日走出阴霾。
![](https://img.jasve.com/2024-7/51dd5820039944f5eaf855c6a6ab160b.webp)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
虽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抑郁症开始大规模爆发,但是我们仍然没有正确看待它的存在意义,依然对其抱有强烈的恐惧和误解,这种感觉用「谈虎色变」来形容毫不夸张。
然而,要想战胜抑郁,极为重要的一步就要打破这种恐惧感,否则就难以展开下一步行动。
这一步的意义类似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困难如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为什么我们会对抑郁产生强烈的恐惧呢?
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偏见。
抑郁虽然不属于精神疾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但是症状却与所谓的正常状态有着很大不同,且与真正的精神疾病患者有着某些共同特征,因此,很多人会将其当成精神疾病。
另外,抑郁症患者如果不积极干预,往往会因状态的急剧变化而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因此,我们才谈虎色变。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理解:一个没有过抑郁经历的人谈如何战胜抑郁,其实对于真正的患者来说并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第二个是抑郁症本身的特点。
在我国古代,将抑郁症叫作「颠」,将躁狂叫作「狂」,这两种状态交替出现就叫「颠狂」,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双相情感障碍」。
抑郁的特征就是情绪低落,抑郁症的特征是极度的情绪低落。前者通过一般干预可以恢复,后者则需要更加积极甚至采用药物干预才能恢复。
一般来说,抑郁往往伴随着焦虑,而焦虑就是恐惧的来源。
它针对的并不是已经发生的事,而是可能会发生的事。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抑郁所产生的恐惧,无论它将故事编的多么真实,推算发生的概率有多么大,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出来的而已。
如果你深陷其中无法自拔,那么这种恐惧感就会持续加重,直到你再也无力承受。
很多极端事件的发生,就是因为在临界点出现时,所有的理智都因强烈的恐惧而丧失导致的。
因此,当你察觉到自己已经不可抑制地陷入到恐惧中时,接受正规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只有先将状态稳定住,你才会有力量去战胜它,没有这个前提,谈康复是很困难的。
我们对抑郁症谈虎色变,甚至戴上有色眼镜看待它,却不知每个人都是在抑郁的陪伴下生活。
每一次不开心,其实都属于小小的抑郁;每一次兴高采烈都属于小小的躁狂。几乎所有人都是在这两种状态不断交替的过程中生活。
这种状态与抑郁症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强烈程度。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遭受抑郁的困扰,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抑郁症患者。
看到这里,你还会去歧视或者嘲笑那些正在遭受抑郁困扰的患者吗?如果你正在遭受抑郁困扰,还会抱怨自责吗?
当你理解了这个真相时,你就会明白,它真的不比感冒更可怕,相较之下,感冒才是外来物种,面对这个外来物种如此坦然,作为我们骨子里携带的小问题,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https://img.jasve.com/2024-7/5a989c472e5aed05d94a9fca5952e24a.webp)
变得开心不是康复指标
有许多患者或因正确的治疗,或因症状的转换,会突然从抑郁状态跳转为轻躁状态,也就是低于躁狂的愉悦、看的开、思维敏捷的另人神往的境界。
在这种状态下,绝大部分的人都认为自己已经完全恢复了,从而中断系统的治疗,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又回到原点,而每一次反复都会加剧痛苦。
有人说,反复发作意味着必须终身服药,我却并不这样认为。病情反复虽然会加重痛苦的体验,但是它却只能证明一个事实:你根本就没有找到战胜它的办法!而不是你再也战胜不了它。
相对于追求开心来说,如何对待恐惧才是检验方向是否正确的标准。
那些真正走出抑郁困扰的人,绝不是从此以后一直生活在快乐当中,而是在面对恐惧、焦虑、烦恼时不再被它们支配,总能找到化解的方法。
诚如前面所言,我们每个人都在抑郁和开心之间切换,但是这种切换往往是在不自觉中发生的,是我们自身机能能够自行调节的。而那些真正走出抑郁的人却是通过自身意志去主动调节的,他们可以非常敏锐地发现自己的状态变化,无需等待自身机能调节就可以主动进行干预。
对于这种变化,有人称之为「涅槃重生」,有人称之为「活出真我」,有人称之为「从被动的人生走向主动的人生」,还有人称之为「我的人生,我说了算」。
![](https://img.jasve.com/2024-7/f9bc9ba17f9b3d3c2f315cb83363b34b.webp)
怎样判断自己是否已经走出抑郁的困扰
既然开心不是康复指标,那么能面对恐惧就是康复指标吗?
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
如果康复仅仅是为了面对恐惧,那么这种结果也就没有意义了。
假如把抑郁症归结为一个问题的话,那么真正的康复就是「不再为自己制造问题」。
因此,无论是寻找快乐还是面对恐惧,都不过是康复的一个过程而已,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再为自己制造问题的踏脚石。几乎没有人可以绕过这一步直接进入新世界的大门。
这也是为什么说,如果你不能自控的陷入到恐惧之中时,一定要及时干预治疗的原因——别让自己丧失理智!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一辈子没有得过抑郁症,但却终其一生郁郁寡欢的原因——没有经过抑郁症的洗礼,一般人很难激发出潜在的力量。
所以,很多禅宗学者都认为「痛苦是开悟最好的催化剂」!
怎样才能不再给自己制造问题呢?
方法有很多,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前人总结的一些极富哲理的名词句子倒是适合大多数人,只是还需要自己的悟性,否则就要慢慢的去寻找了。
比如:学会接纳、学会允许、学会包容
比如:做到无我、做到无物、做到无为
比如:无所谓、没必要、不值得
比如: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活在当下
比如:在死亡来临之前死亡、向死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