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了玻尿酸,女明星就没法活!」这话在娱乐圈那就是「铁律」,把玻尿酸带火全球的是中国女人赵燕。2001 年,赵燕创办了华熙生物,成了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方,市值有 700 亿呢。她让全世界的女人都乐意掏钱,沉醉在玻尿酸的热潮里。不过随着时代发展,玻尿酸慢慢被人质疑,赵燕的「玻尿酸王国」在转型时也受到了重创。这个神奇的女人到底是咋一步步走到今天这步的?今儿个咱们来瞧瞧她的传奇经历。
乖乖女的反叛
1966 年,赵燕在山东的一个满是书香气息的家里出生。她爸妈都接受过不错的教育,因而从小对她的教育和管教特别严格。
在这种教育之下,她的成绩那叫一个好,打小就排在前头,最后高分考进了华东师范大学的生物学专业。
在学生时代,她所有的路都是按照父母的安排走的。不过张燕可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种乖乖女,她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楚的认识和目标。
毕业的那一年,她头一回叛逆了。
20 世纪 80 年代末,毕业的张燕对自己在生物学这块早就有了细致的规划,打算投身生物研究的领域。可由于成绩出色,学校盼着她能留校工作,她父母也让她抓住这个铁饭碗。
她心里一百个不情愿,可还是照着父母的意思办了,结果和自己最初的理想擦肩而过。不过半年之后,她就不干了。
不是她教得不行,是枯燥的教学日子把她憋得难受,她不听劝,坚决辞了职。周围人不理解还嘲笑她,这一下把她骨子里的要强劲儿给激出来了,她拿着自己全部的奖学金和存款去「下海」了。
当然啦,她辞职「下海」可不是一时冲动,她早就瞅准了未来发展的机会。那时候海南刚被设成经济特区,就因为这消息,她瞧到了发展的好势头,毫不犹豫地就去了海南。
她目标特清楚,就是要在海南挣到自己人生里的头一个「小目标」,200 万。
刚从校园出来的赵燕,一没经验,二没人脉,浑身上下还带着浓浓的学生气,很难找到合作的契机。
可赵燕有着好多人都不具备的眼界,那就是特别敏锐的商业嗅觉。她听说海南有一家快要破产的冰箱厂准备报废一批存在质量问题的冰箱,从中瞅见了商业机会。
她跑到冰箱厂,拿上自己总共 5000 元的资金还有从银行贷的款,把这批有质量问题的冰箱给收购了,接着请了几位经验老到的老师傅把这批冰箱统统修好,然后再转手卖掉。
听上去挺容易,可对初次做生意的赵燕来讲,她迈出的每一步都像是在钢丝上冒险。好在这些她都撑下来了。
一年过后,她手里的这七八百台冰箱都卖出去了,靠这个转手买卖总共赚了 80 万。
这笔钱使她有了底气,也让那些不看好她的人无话可说了。
有了这么一大笔启动资金,她总算能在海南正常做生意啦。投资过服装之类的产业后,她发现了新的商机,那就是房地产。
那时候海南的房地产由于经济迅猛增长,进入到了「膨胀阶段」。房价一往上蹿,全国的目光都投向了这里,接着又迎来新的一轮上涨。
这阵子老是有花 12 万买的地,过段时间就涨到 100 多万的情况。赵燕就在这时候动作迅速地搞投资,赚了个满满当当。
但她可不想就困在海南,在商场闯荡过的她,眼光放得更长远了。
「玻尿酸女王」打造的商业版图
离开海南,主要是她觉得地价虚高,预感到有泡沫的风险。另外,她也想有更大的舞台、更好的人脉。
于是 1993 年,她再次果断地把在海南的生意和地皮全卖了,带着全部的积累,跑到北京,搞房地产投资。
她在北京创立了华熙集团,头一笔投资就是长安街核心地段的那块地皮,正因如此,她在北京结识了不少优质人脉,站住了脚。后来她还投资了 CBD 中环世纪中心、SK 大厦之类的,这些可都是北京有名的标志性建筑。
在筹备奥运的时候,她亲自建起了北京五棵松体育馆,总投入超过 7 亿元,还拿到了 40 年的独家经营权利。
但她还是对房地产行业的前景不太放心,尤其是知道自己抛售海南地产三年后,海南房地产泡沫就破了。
她始终在找寻别的产业路径,好使华熙集团一直向前发展。
2001 年,赵燕结识了郭学平,由此知道了玻尿酸这种新型美容产品。那时候的玻尿酸只能从动物身上弄出来,所以它是顶级美容产品的典型。
当时身为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副院长的郭学平和同事们弄出了用发酵办法生产玻尿酸的专利。然后他跟同事们凑钱创立了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但这一群搞科研的科学家,搞研发在行,可一提到经营就彻底没招了。
才短短两年,这家总投资超 800 万的生物公司就赔了 500 多万,净资产连 300 万都不到。
这会儿郭学平正忙着找人用低价把这家公司给收购了。赵燕弄明白玻尿酸是咋回事之后,眼睛一下子就亮堂起来,她可算找到了新的发展路子。
女人在美容产品这方面总是特别敏感,让皮肤得到修复、补充水分、保持湿润,这是所有女人一生都想要的。另外,她心里曾有个搞生物研究的理想,虽然已经破灭了,但她还是非要达成不可。
赵燕花了净资产 1.5 倍的高价,把福瑞达生物 50%的股权弄到手,还一次性用 45 万元买走了这种靠发酵批量生产玻尿酸的技术。
事实表明,赵燕的眼光那叫一个厉害,玻尿酸的商业价值可不只是这几十万,它足以撑起一座商业帝国。
在她掌管福瑞达生物的这一年,凭借自己的商业头脑,使得这家公司赚了 300 万。就在这段日子里,她清楚地明白了玻尿酸的价值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商业收益。
运作了几年之后,在 2005 年,赵燕经过几次股权收购,把福瑞达生物的全部股权都归到了自己名下,正式将公司改叫华熙生物。就在这一年,她还把华熙生物变成了全球知名的玻尿酸供应商。
那时候世界经济发展挺快,咱中国发展更是快得很。生活变好了,大伙对「美」的追求也就更积极了。玻尿酸在当时是新型的高级美容玩意儿,当然很受关注也很招人喜欢。
不过那时候玻尿酸只能从动物身上弄出来,成本高,卖的价钱也特别高,所以玻尿酸就只能是有钱人用来美容的东西。
不过华熙生物生产玻尿酸的专利,是依靠发酵法跟酶切法去批量生产的。这把玻尿酸的成本大幅压低了,还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使它能够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这样的结果使得医美行业、美容以及化妆品等行业都有了新的创新之处,刺激了整个市场。这也促使华熙生物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2008 年,公司于港股上市。2019 年,华熙生物在咱内地的创业板上市,上市首日股价就大幅上涨,市值达到 408.48 亿元,这创下了本土化妆品股份市值的最高纪录。
从这以后,赵燕顺利拿下了「玻尿酸女王」的名号,华熙生物供应的玻尿酸更是占据了全球 40%到 50%的份额,一下子变成了备受世界关注的明星集团。
风没停,浪未静
华熙生物前半段挺顺利,可后半段那简直就是一场艰难的守卫之战。
赵燕心里明白把苹果搁在一个篮子里可不保险,对于华熙生物往后的发展,她打一开始就有主意。
2010 年,华熙生物把玻尿酸原材料发展到医美产品和器械领域;2018 年,搞出了玻尿酸功能性护肤品;2021 年,弄出了玻尿酸功能性食品。
但每一种成果都不咋样。特别是在 2021 年,华熙生物弄出的水肌泉玻尿酸饮用水。本来打算在食品领域好好下功夫,结果却碰了一鼻子灰。
自从玻尿酸变成普通食品原料以后,添加玻尿酸的饮品纷纷涌向市场,就跟雨后春笋似的。这里面主要得说华熙生物,毕竟人家靠着玻尿酸生产线,做这类产品轻松不少。
当时在华熙生物推出含玻尿酸产品的推荐里,隐隐约约透露着产品的功能,以此表明含玻尿酸的饮品能美容补水。
不过当下根本没有啥权威的证据能表明吃玻尿酸能促使身体合成透明质酸。这就意味着吃玻尿酸虽说安全,可没啥功能作用,这类宣传效果纯粹没根据。
想赶紧把自己的产品线拓宽,这行,可要是违反了相关法律,搞虚假宣传,把没啥功效的东西使劲夸大,那就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果然,产品转型不太顺利,化妆品类的销售额利润空间还不断降低,使得华熙集团的盈利也跟着逐渐下降。
不过社会上针对玻尿酸越来越多的争议声,却让华熙生物生存的根基受到了动摇。
因为华熙生物在生产玻尿酸方面有了突破,这使得玻尿酸以一种「平民化」的样子,到了每一个追求美的人的手里。
不过由于玻尿酸在医美行业被过度运用,它带来的不良影响也渐渐变大了,这使得不少爱美的人对玻尿酸越来越反感。
不光是注射后脸变得僵硬这事儿,「玻尿酸会致癌」的这种谣言也在一些人中间传来传去。明明都清楚是假的,可还是让人禁不住瞎琢磨。
同时呢,因为玻尿酸给公司带来的盈利和占有的市场太大了,所以华熙生物要想拓展业务领域那是相当困难的。
其实在 2015 年那会,赵燕就瞅上了在医美市场跟玻尿酸一样超级火爆的产品「肉毒素」。然后她就和韩国的 Medytox 签了合资协议。
然而赵燕还没把市场开拓出来呢,合作就突然终止了,她辛辛苦苦筹划了 7 年的「肉毒素」,彻底没戏了,这对她来说绝对是沉重的一击。
随着玻尿酸产业稳定下来,她于 2022 年开始打算把胶原蛋白当作自己的下一个战略安排。就在同一年 4 月,华熙生物收购了北京益尔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51%的股权。
但得承认这么个事儿,不管是研发能力这块,还是市场营销这块,国内的产品老是比国际市场慢一拍。
要是想在市场里抢得先机,就得竭力去找那些外资还没占住的市场。对于华熙集团的带头人赵燕来说,未来的路还长着呢。
结尾
写完这个人,我仿佛瞧见了一位传奇女子的一辈子。不单单是因为几百亿的身家,还有她好像很少失败的传奇过往,而是她对自己有着清楚的认识。
咱们对一个女人一辈子最大的夸赞,好像不知不觉就只剩「她婚姻幸福」了,好像女人就该待在家庭那小块地方。确实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少人的人生追求就是能有个美满的家。
不过呢,只要一个女人去经商、从政、在外面出头露面,就得被各种各样的目光打量。就拿赵燕来说,对她的评价不是说「成功」,而是「这女的厉害,跟男的似的」。
没错,就说女人的「成功」吧,哪怕像赵燕都已经做到那种程度了,也只能被说「厉害」,仿佛这就是个特殊例子,好像真正在社会上能成功的,就只有男人。
当下特别火的一个话题就是伊能静的感情状况,不过在有关她的话题里,真正让我记得最牢的一句话,是她如今的婆婆,也就是秦昊的母亲跟她说的:「女人这一辈子最成功的,并非是嫁给了谁,而是变成她自己。」
如今平权意识越来越开放,除了那些拿这当利益的居心不良之人,实际上更多的人只是盼着能被同等对待。不是女人非得在家,女人主外的家庭也算是一种幸福。
希望下回再写到普世价值里的「成功女性」时,别再只是「她特别厉害,跟个男人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