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女人

共创科学防晒共识,打破产业「野蛮生长」

2024-07-28女人

科学防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来源 | 聚美丽
作者 | 璞 玉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的日益关注,防晒已成为现代人的护肤共识。而在消费者防晒观念的提升下,多重功效防晒化妆品需求涌现,防晒市场规模也随之不断增长。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防晒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为148亿元,同比增长12.3%,预计2028年中国防晒化妆品市场规模有望到224亿元。

不过,在市场数据不断增长下,由于皮肤类型、地域、文化、消费习惯上的差异,市场对于防晒产品的认知需求与防晒产品的配方科学之间存在着客观矛盾。

为打破防晒信息「茧房」,宣传正确科学防晒的答案,中国皮肤科学百人论坛及聚美丽联合发起了科学防晒专家共识,此次我们主要针对日光对皮肤的影响、防晒化妆品的检测和使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以期为专业人员和广大消费者提供科学防晒的指导。

7月中旬,基于科学防晒专家共识初稿完成,聚美丽召开了线上线下防晒专家共识研讨会,多位皮肤科专家、教授、检测机构代表、国内外防晒头部品牌、原料代表们,为完善更专业的防晒专家共识,对初稿提出了修改意见。

「反复推敲」下的科学防晒专家共识

在科学防晒专家共识中,为了表述更加严谨,多位专家、教授,从皮肤科医生的角度,反复推敲用词、用句,甚至部分章节需要推翻重写。

譬如, 前空军总医院皮肤病医院院长 刘玮教授 就针对地球表面光线主要的波长范围提出了调整意见:「关于中波紫外线波长范围,国际照明学会及气象组织通常采用100nm-280nm,但在卫生领域一般采用WHO (世界卫生组织) 推荐的100nm-290nm,虽然只差了10nm,但生物效应都会有很大变化,所以要改成290nm,短波紫外线也要调整为100nm-290nm。」

同时, 刘玮教授 认为在对蓝光介绍的板块中对于「蓝光」一词的表述不太严谨。「可见光分为赤橙黄绿青蓝紫,蓝光是波长在400nm-500nm之间,但介于紫外线和蓝光之间的紫光也在区间内,所以这里表述的‘蓝光’其实是‘蓝紫光’。」

此外, 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 何黎教授 认为皮肤屏障损伤的段落需要调整。「紫外线照射对皮肤屏障的影响具有双面性,低剂量照射则可加速皮肤屏障的修复,但高剂量紫外线照射可损伤表皮通透屏障。紫外线主要通过影响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和分化;细胞间脂质代谢以及紧密联系的形成,从而损伤皮肤屏障。」

「从紫外线辐射到治疗推进皮炎的皮肤疾病,不要放在这段,应该放在前面紫外线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会更符合逻辑,条理也清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原皮肤科主任 郑志忠教授 补充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讨论防晒化妆品检测方法板块时,负责编制【防晒化妆品SPF值人体测定方法】国家标准的刘玮教授,现场介绍了国际、国内检测防晒的标准方法来源:

据资料记载,历史上关于防晒品SPF值或保护指数IP (Index of Protection) 的测定方法是由H Blum等人于二十世纪30年代建立、四十年代发表的。在1978年,美国FDA依据最小红斑量 (MED) 和SPF值概念,建立了标准的人体测试方法;1994年,欧洲COLIPA对原有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建立了欧盟 (COLIPA) SPF测定标准;在此基础上2002年欧盟COLIPA,日本JCIA 和南非CTFA 联合建立了国际SPF测定方法 (International sun protection factor (SPF) test method. Final draft, 17 October 2002, p4.) ;2010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综合前述各种方法推出了SPF测定标准 (ISO 24444,2010) 第一版,2019年修订发布第二版,这也是目前国际通用的化妆品防晒功效测试方法。

在2002年,中国基于人体试验发布了SPF测试方法,并在【2007版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进行了补充修订,后续在【化妆品卫生规范(2015版)】中进行了细化并等效采标ISO 24444,至此,这一版成了我国防晒化妆品SPF值检测的国家标准。

而PFA是由日本于1995年提出,在2006年发布并成为欧洲通用标准 (CEN2006) ,后来被IOS (24442,2011) 取代。

在国内,由于近几年红人测评博主充当「裁判员」,加剧了市面上防晒测评的乱象和行业内卷,再加上现有的检测方法或许并不完美,存在一些缺陷,同时,因为防晒检测方法操作难度大,就产生了诸多疑虑和分歧。

因此,在科学防晒专家共识当中,从功效检测方法,到检测影响因素都做出了详细介绍。

在此次防晒研讨会上,类似上述的反复推敲还有很多,聚美丽此番仅摘选了部分内容展现。不过,也不难预见,在多位皮肤科专家、教授的反复推敲下,这份科学防晒专家共识将更具有权威性、严谨性。

不同人群该如何选择防晒化妆品?

在消费者热议不断的同时,专业防晒品牌和综合性美妆品牌在功效、肤质、场景等细分品类上接连推陈出新,但这也让人「眼花缭乱」,由此,该如何选择防晒产品也就成了一大难题。

在科学防晒共识中,详细介绍了防晒化妆品的选择和使用,如,健康皮肤防晒化妆品的选择,易晒红、晒黑、病损、问题皮肤防晒化妆品的选择。

为更详细地向大众科普防晒化妆品的选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赖维教授 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应该要根据不同场景选择不同防晒系数值 (SPF和PA值) 的防晒产品,给大家提供一个大概的选择标准。比如,在高原紫外线强度高的时段应该用高防晒系数值的防晒产品,出汗多或海边游泳就需要选择具有防水抗汗功效的防晒产品。第二,根据不同的年龄 (儿童需要使用有小金盾标识的儿童防晒产品) 、不同的面部皮肤情况 (比如有光敏感性皮肤病、雀斑、黄褐斑、玫瑰痤疮等引起敏感性皮肤的疾病对防晒的要求及防晒产品的选择又不一样) 。所以,要根据现实中的不同情况来编写这部分内容。」

同时,科学防晒专家共识中提到,受到皮肤结构成熟度差异与老化影响,或体内激素影响,儿童、老年人与孕妇,比普通人群皮肤更需做好日光防护。

赖维教授 认为,不要提到此类人群比普通人群更需要防晒,因为这些人群其实还需要适度的日晒。不管是儿童、孕妇、成年人或老年人,既需要做好防晒,同时也需要适度的阳光照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主任 鞠强教授 同样认为,不用强调与普通人群的对比。「而是要强调它的差别与特殊性,比如儿童防晒霜在使用上和成分上有哪些差别?孕妇使用的防晒霜有什么特殊要求?使用中需要注意哪方面等等。」

此外,医美术后人群的防晒也需要特别说明。医美术后患者皮肤大都处于过敏状态,出现明显炎症,但过敏状态难以承受防晒剂的刺激,因此,也需要注意防晒方式。

此外, 赖维教授 还指出:「医美分为有创、微创和无创,但不管是有创还是无创,其实皮肤屏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皮肤的光防护能力也会下降,尤其有创医美术后早期,全层皮肤屏障都受损,术后的防晒是极其重要的。但由于在术后早期皮肤屏障受损,化妆品的成分容易渗透进入皮肤,故术后早期不适合使用防晒化妆品。根据创面愈合和皮肤屏障修复的生物学规律,建议做无创医美人群,最好三天后使用防晒化妆品;而做过有创医美的人一周后才使用,以增加防晒产品使用的安全性。」

除了儿童、孕妇、医美术后人群外,科学防晒共识中,还考虑到了有皮肤疾病的患者,并且针对这类人群该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防晒化妆品,也做了详细说明。

譬如,痤疮人群由于皮肤油脂分泌通常较为旺盛,应遵循温和、高效、严密的原则,尽量选择清爽不油腻的防晒化妆品保障日常防护力度。

白癜风人群由于黑色素细胞选择性缺失,导致区域性的皮肤色素脱失,自身光防护能力较弱,应遵循遵循温和、高效、严密的原则,并配合严密的「物理硬防晒」措施。

从上述种种来看,这份科学防晒共识,从日光对于皮肤的影响,到防晒化妆品的检测,再到不同场景、不同人群防晒产品如何选择,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做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

正如 刘玮教授 所说:「这份科学防晒共识初稿还是比较全面的,既有化妆品行业的专业知识,又有皮肤疾病的板块,还有光防护的科普内容,相信在大家共同磨合下,科学防晒共识最终稿呈现的会更好。」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化妆品行业在发展的早期,虚构功效、夸大宣传等乱象并不少见,这也给不少消费者留下了不愉快的消费经历与落后的刻板印象。因此,市场需要建立行业共识,只有在科学、系统化标准的加以规范下,防晒产品的创新才能走向更加健康的发展。

在此次防晒研讨会上,多位皮肤科专家、教授对科学防晒共识初稿提出了修改意见,这就意味着,这份共识正在逐步完善。未来,聚美丽也将持续关注防晒品类,与科学防晒专家小组成员一起为防晒市场的科学认知指明方向。

科学防晒专家小组成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原皮肤科主任郑志忠、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原皮肤科主任温海、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皮肤与化妆品研究室副主任邹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主任鞠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吴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九院整复外科光电团队学科带头人姚敏、亚太皮肤屏障研究会副主席何黎、江苏省人民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许阳、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任医师李利、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顾问刘玮、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赖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陈瑾、科赴中国医学事务部高级经理王银娟、挪亚检测日化事业部副总经理陶竞越、巢归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兼上海实验室负责人芒奇金、一苇评测创始人李明远、聚美丽创始合伙人兼总编辑@夏天童鞋

视觉设计:乐乐
微信排版:高高
责任编辑:Lu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