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女人

男性怀孕或成现实,中国团队完成世界首例

2024-07-31女人

科幻小说这下真取材于现实了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支「90后医疗团队」自筹资金,在前不久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无ECMO人造子宫」试验。这种极富科技力、想象力乃至伦理的实验,让「男性怀孕或将成为现实」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拿下破亿阅读量。

01

「草台班子」

你知道全世界有多少个团队在这方面努力吗? 屈指可数,仅有5个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人造子宫团队便是这五分之一,他们是国内该领域的第一,也是唯一。

组成人员大多都是90后,由医院胸外科、妇产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的临床医生自发组成。

这个团队,是一个医学领域的「草台班子」,没有固定的实验室作为根据地,时常面临着被「驱逐」的尴尬境地。资金短缺?那就自掏腰包,用工资来填补空缺。

而面对伦理上的种种质疑,团队的领军人物赵高峰坦然回应,人造子宫的初衷,绝非为了批量制造生命,而是为了给那些无法在传统子宫中继续孕育的小生命,提供一个延续生存的宝贵机会。

「人造子宫要解决的不是人的生产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02

人造子宫手术过程

2021年,这个团队完成了国内第一例ECMO辅助下人造子宫动物实验,而时至2024年7月13日,这个数字已增长到第四次, 手术方式也由ECMO辅助转变为了去ECMO化

在7月13日之前,其余4个国外的人造子宫的所有动物实验无一例外地采用了ECMO作为体外供氧设备,为脱离母体子宫的胎儿提供生命必需的氧气。理论上,这种思路问题不大,但这种设备维护成本高昂,且一系列并发症代价往往同样高昂,感染、血栓,一旦发生,就是前功尽弃。

图源:新京报

本次实验,中国团队是基于前三次实验的宝贵经验,毅然决定继续探索「去ECMO」的创新方案,巧妙地利用母体为胎儿供氧。

一切准备就绪,医生们迅速而有序地完成了麻醉、气管插管、监护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随即进入了手术的关键阶段。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胎羊从母体子宫中取出,并轻柔地放置到特制的人工羊水中。

图源:新京报

由于胎羊在子宫内主要依赖脐带获取氧气和营养,医生们精心分离出脐带动、静脉,并与母体建立了并体循环,这样胎羊就能继续依赖母体维持其生命体征,从而替代了ECMO的功能。

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观察和监测,胎羊的生命体征始终保持稳定。于是,脐带剪断,自此之后,胎羊将是一个独立的生命。

最终,胎羊在母体外存活达90分钟,为世界首例成功案例 ,验证了「去ECMO」这一方式完全可行。

03

亟待革新

在四川省某人民医院,一位怀孕9个月的产妇因突然腹痛、大出血被紧急送医。这种情况可能是胎盘早剥,导致胎儿在子宫内窘迫,急性缺血、缺氧,情况十分危急。

南宁一名高龄产妇王女士在待产过程中突发羊水栓塞,出现大出血、抽搐、意识障碍等症状。而羊水栓塞的死亡率非常高,根据不同来源的数据,其死亡率在70%-85%之间,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高达86%或接近90%

这只是万千孕妇中的两例,宏观而言,这两人的痛苦只是世界中的两粒沙, 但于个体,于她们自己而言,是难以承受的重山 。诞下生命的喜悦往往与痛苦交织,但希望明明摆在眼前,只能看着它进入虚无,更令人揪心。

新生命的背后,危险、疼痛才是常态。

目前乃至可预见的未来,人造子宫都很难完全代替母体子宫, 但成熟的这项技术肯定能够为刚才笔者提到的病例提供新的选择 ,降低女性生产的痛苦,也提高胎儿的存活率。

而除了解决现实的医学难题,人造子宫或许还能够缓解很多孕妇心理上的问题。

羊水栓塞可怕吗?很可怕,一旦发生,基本代表孕妇的生命处于悬崖边缘。虽然这个疾病的发生率很低,但它足以让孕妇在生产前就陷入焦虑。再加上生育带来的难以避免的损伤,盆底肌松弛、妊娠纹、长胖……这些都可能成为女性拒绝生育的原因。

身体的损害在一定程度上让女性从心里抗拒生育,而就算能接受这些损伤,生育过后的抑郁症、职场发展瓶颈等问题又会接踵而来。

很多人觉得,人造子宫或许能将女性从生育中「解放」出来, 达成生育层面的男女平等

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 生殖医学领域亟待革新。

04

福祉或魔盒

但人工子宫带来的真的全是好处吗?就跟「克隆技术」,类似的医疗活动肯定会面临着各种伦理问题的拷打。

往好的想,如果技术允许,男性「怀孕」或许将成为可能。重新定义怀孕,如果人工子宫未来定义为:在器皿中培育生命,那么实验已经初步展示,胎儿与父亲之间可以直接「连接」。

想象一个场景:胎儿在一个人造子宫——「袋子」中安全成长,通过血管与父亲相连,获取生命所需。甚至,任何血型相合的个体都能成为生命的供养者。父亲可以背着这个「袋子」,自由地工作与旅行,疲惫时,只需简单地通过插管与母亲连接,两人可以交替承担这一责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分担母亲的身体负担。

那么,倘若这项技术往坏的地方滑落呢?如果这项技术成熟,人类是否将步入「批量生产」的时代?当生命的孕育过程脱离母体,被置于冰冷的机械之中,我们的人性是否会因此变得淡漠?母亲与孩子之间那份天然的纽带,又是否会因此变得脆弱?

以上的以上,都只是设想,还太过遥远。探索人造子宫的初衷,并非为了改变人类的繁衍方式,而是为了解救那些挣扎在生存边缘的胎儿。 这一技术并非将胚胎直接置于培养皿中,而是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其从母体移至人造子宫,延续生命。

每项科技在初次面世时都会引发争议,就连现在很成熟的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也不例外。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争议终会平息。人造子宫的成熟之路也需要科学家门一步步去走。从全球范围内的ECMO人造子宫研究,到去ECMO阶段的稳步前行,人类能否实现终极目标—胎盘化的人造子宫呢?

End

写在文末

心怀希望,并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