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青训的问题根源在于,中国足球几乎没有青训。
这绝不是抖机灵,我们还记得当年国足1-5惨败泰国时,范志毅「脸都不要了」的圣经。
但当时,范志毅还说过一句话:
中国足球现在什么水平,就这么几个人,你赵鹏什么的都在踢中卫,他能踢吗,踢不了,没这个能力知道吗。为什么就这么几个人,踢不了还只能上,因为曾经支撑国足的根基,体工青训模式,早已轰然崩塌。
1994年之前,中国足球还是专业体制,球队数由各地足球协会管理。即国家出钱,培养人才。
1992年中国足协召开了了著名的「红山口会议」,确定足球职业化改革,「是让各参赛球队脱离原有的政府行政体育机制,完全以商业化和市场化作为生存发展的手段」。
说人话就是,以「为金牌论」为政绩导向的大背景下,搞足球成本大,收益小,不如专心搞「小、巧、难、女、少」的项目,金牌多多的,政绩大大的,男足?这个包袱甩给市场得了。
于是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参与者一直陷入「既当、又立、还要」的国王新衣中。
即要甩掉男足的包袱,又想借助市场资本发展足球项目。
还因足球的影响力,不肯让资本参与联赛顶层建筑的构建,至今无法实现真正的管办分离。甚至动辄以国家队成绩作为政绩,杀鸡取卵,在职业化过程中行种种不职业之事。
于是足球青训人口逐渐萎缩,足球产业发展一塌糊涂。
资本不傻,我花钱投资足球,既不盈利,也无话语权,凭什么?
凭借足球这个幌子,谋求足球之外的好处呗。
近两次金元足球的小阳春发起者,万达恒大,都是房地产企业,这是巧合吗?
带着这样的目的参与足球,哪怕他们动辄挥金如土,还有多好心思花在见效慢、时间长的青训上呢。
要我说,恒大已经是佼佼者了,君不见当年上海申花老板朱骏,直接把青训队解散!留着这花钱玩意儿干什么?
中国足球发展不了,就是一个根本矛盾。
发展足球长期客观规律与相关领导任内出成绩的矛盾。
此矛盾,在肉眼可见的未来,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