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好苗子或者好教练都只是表象,
核心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足球和相关产业。
归根结底要搞清楚一点:
足球的理念到底是什么 ?
要解决中国足球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中国人对于足球的理念这一根植于思想的钢印问题。
从中国人固有的理念来看: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其余与读书不相干的,无论是体育、唱歌、游戏或者其它,统统都是「玩物丧志」。在一片连「玩」都不被允许的土壤之中,足球如何发展?
在我们的固有印象里,搞体育的都是成绩不好的,是应该被看不起的,体现在国家队层面上,一旦输球,舆论上就是「白斩鸡」、「海参」这种肆无忌惮甚至洋洋得意的网暴——作为一名家长,哪怕愿意尊重孩子的意愿让他去踢球,又有多少看到能够看到自己的孩子被称作「小海参」而无动于衷?
从现代足球的教育理念来看,
足球在社会中的责任不仅仅是培养足球运动员,更是培养他们的人格。人才发展是人的发展,而不仅仅是足球的发展 。
FIFA全球足球发展主管阿尔塞纳·温格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
我们需要牢记一点:一个球员的发展不一定是线性的。所以,
在培养足球的苗子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去普及足球文化——足球的青训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孩子成为职业运动员,而是从足球中锻炼身体、享受快乐、懂得什么叫做团队精神。
每个球员在不同年龄段学习到的技巧不懂,却有一个相同点:
如何成为更好的一个人
当然,
青训的发展不仅依托观念上的转变,更依托足球产业的发达程度。
除了可以牺牲一切为国家队服务的思想之外,中国足球乃至中国体育的大问题,又恰恰在于消费习惯上——从整体上来说,商业运动作为消费的一环,占比并不高。
这就造成了当下看到的踢球搞不好根本吃不饱饭的现状。
而这种本就不利于职业联赛发展的消费习惯遇到当下的消费降级,恐怕足球产业会更加萎缩。
所以,我认为,中国足球青训的问题,
并不在于好教练和好苗子的缺失,
而在于如何培养出好的教练和寻找到好的苗子。
然而,在目前的教育理念下,
实在是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