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程度大概相当于高考前一个月让文科生重新改回理科参加高考。
平心而论,这一届国奥队的一个大问题是确实没有好前锋,尤其是大中锋。
这甚至不是这届国奥的问题,而是整个中国足球的问题。
联赛里前锋的位置基本被外援垄断了,能打上比赛的本土前锋就寥寥无几,大中锋又是那种身体、技术和经验缺一不可的,属于那种更需要耐心去培养的位置。
于是搞得现在偌大一个中国,合乎亚洲标准的中锋就剩下张玉宁一个。
去年亚洲杯扬科维奇带的替补中锋是36岁的谭龙,今年世预赛伊万科维奇带的替补中锋是35岁的埃克森。
但是问题多,成绩差,这是客观困难,不是你主观上乱来搞骚操作的理由。
于金永就算长的再高,他作为职业球员的位置也是门将。
也就是说,通过之前起码十年的青训体系筛选和培养,明确了他最佳位置就是门将。
但凡他这十年里能表现出一点在中锋位置上能碾压同龄人的能力或潜力,他现在的位置肯定就不是门将了。
过去十年都没练出来,你成耀东就这集训后加练这几次,就能让人家一下开窍了?
就好像一个文科生,就算英语考的再高,他也是文科生。
他当初能选文科,肯定就是因为理工科他搞不定,最后考出来的成绩没有选文科高。
你现在单纯因为人家英语成绩高,非要正常教学后给人家补上十几天课,就让人家去参加理科高考,这不是乱来是什么?
更何况,现代足球其实是一个越来越精密的体系。
就算大家普遍认为的最简单的长传冲吊,真的实施起来也并不简单。
咱们看世界足坛中很多最后时刻让后卫去踢中锋,甚至让门将去踢中锋的例子,基础条件都是人家首先搞定了长传冲吊的体系。
能长时间控球,能打穿两翼,有传中脚法优秀的侧翼球员,万事俱备,就差门前一锤子买卖了。
这个时候堆几个长人上去,这才叫最后一搏。
但是中国队当时的情况,压根就没战术。
两翼根本打不透,中路压根不跑位,边路球员别说传中了,短传都战战兢兢,这时候你上个空有身高的门将。
这不叫最后一搏,这就叫丢人现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