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在上茫茫多的截图之前,先放一张形容莫德里奇大爷最好的图片。
莫德里奇和托尼克罗斯如何把握皇马的中场节奏,个人认为必须通过实际比赛进行说明,我详细看了目前为止问题下所有的答案,很遗憾,的确没人说到点子上。我选取了本赛季欧冠四分之一淘汰赛第一回合,皇马客场对拜仁慕尼黑的比赛, 上半场5分钟开始到8分35秒,皇马打了一波接近3分半钟的进攻 ,以这个进攻过程,来说明克罗斯和莫德里奇如何把控皇马的中场节奏。半决赛两回合的比赛,我有时间的话会在专栏进行阐述,因为要说清楚这个问题,真的需要大量的比赛实际进程进行演示。
图例标识如下,阅读之前请务必区分清楚。图片共58张,具体比赛链接如下:
看比赛_体育直播_腾讯体育
红圈:皇马球员
黄圈:拜仁球员
白圈:皮球
红箭头:皇马球员跑位
黄箭头:拜仁球员跑位
白箭头:传球方向
红线:皇马球员站位
黄线:拜仁球员站位
白线:传球可能出现的选择
数字:传球顺序
开场不久,拜仁左路里贝里和阿拉巴的边路进攻,卡瓦哈尔作为边后卫,正在对位防守无球插上的阿拉巴,而莫德里奇作为右边后腰,正在防守持球推进的里贝里。中路的托马斯-穆勒,由纳乔、拉莫斯和卡塞米罗进行盯防。无论什么比赛,立足防守、争夺球权一直是固定思维,因此首先,由莫德里奇和卡瓦哈尔将拜仁的边路进攻压缩到边线一带,并且一点一点缩小防守空间。
这是将近第5分钟的时候皇马后场持球,双方的攻防态势。进入守转攻,皇马给出的是3-5-2阵型,请注意此时的拜仁球员跑位。由于托尼-克罗斯左路插上,拜仁由阿隆索负责看管,多达五人进行高位防守,将卡塞米罗和莫德里奇围住。
其中,主队前腰蒂亚戈和收中的边锋里贝里针对卡塞米罗,托马斯-穆勒回撤,和比达尔针对莫德里奇,拉姆在边路依靠蒂亚戈的走位控制马塞洛,五人切割了皇马后场到中场的传球可能,是非常有战术含量的防守。
意识到后防线向前的传球点太少、而且中场和后卫之间距离过远之后,莫德里奇和托尼-克罗斯的选择是「回撤接球」,增加传控质量,确保正常推进,同时拉大拜仁的中场站位距离。托尼-克罗斯的回撤,还带出了主队的组织型后腰阿隆索,他迅速跟进,试图盯人。
皇马8号在回撤的过程中,做了两件事:
1.迅速靠近拉莫斯
2.在得球之前,抬头左右观察,判断队友的位置。
特别是第二件,这是基本功良好的业余球员和职业球员应有的素质。这一技术细节,让托尼-克罗斯确定了上图蒂亚戈和比达尔对卡塞米罗的包夹,那么,他要做的就是将球回传给拉莫斯确保球权。
5分26秒,皇马的后场推进正式拉开了这一波进攻的序幕。平常说把控中场节奏,考验的是核心球员持球、传球、跑位的能力,但足球是一项整体运动,特别是现代足球,讲究的是无球跑位的有效性,其次才是传球的合理性,而且皇马在这一波进攻当中,还纳入了争夺、防守、断球、犯规、破坏等细节,莫德里奇和托尼-克罗斯得以构建全队良好的进攻节奏,让拜仁被带着跑。
这次进攻的发起,首先是拉莫斯得到托尼-克罗斯的传球之后,拜仁的防守站位和人员构成不合理,阿隆索为了对位盯防德国大爷,已经压到了锋线位置,而且另一名防守后腰比达尔也在中圈,这意味着皇马有可能打过顶球,越过中场直接找锋线,在没有双后腰保护的情况下,主队后防线会非常吃紧。
拉莫斯佯装起球的瞬间,请注意拜仁中场四名队员的站位情况,以及卡塞米罗、本泽马、贝尔的站位,高水平比赛当中,这样的站位有可能会对防守球队的两条防线进行「腰斩」,也有可能因为长传质量很差,球权易主。但拉莫斯并未起球,因为托尼-克罗斯和莫德里奇都在后场,他们才是皇马的发动机。
当拉莫斯横传给托尼-克罗斯之后,拜仁的防线开始后退,请注意本图和上图当中,拜仁防线后退的距离。
不要小看拜仁防线的后退距离,只要是对阵型、整体攻防、无球跑位有一定要求的比赛,进攻和防守跑位的合理性,一直是双方整体软实力不断比拼的过程,所以球员在场上思考和处理的能力异常重要,这也是比赛阅读力的较量。
对防守方(拜仁)而言,高位防守流产,如果前卫线回收10米,意味着两条防线之间的空间压缩了10米,一旦发生剧烈的局部攻防,任何一名防守队员跑到交火地点的距离就缩短了10米,用时也减少了,有利于更好的整体防守展开。
对进攻方(皇马)而言,如果对方前卫线后退10米,等于后场和中场持球的整体空间增加了10米,控球、跑位可以更从容,掌控比赛节奏的冗余也相应提升了。
但进攻的目的始终是要打破对方防守,把球踢进对方大门,单纯获得了战略的主动,并不能等同于战术致胜。所以困难其实也相应地增加了,那就是前场攻击手的跑位空间,因为中后场控球优势的增大,被防守方切割了10米,只要一个处理不当,很容易陷入密集防守态势,轻易交出球权。
说到这里,应该很容易看出中场大师们控节奏的意义所在:不断寻求中前场的合理跑位,拉扯对方防线直到出现或者连续出现防守弱侧,同时利用防守方的明显弱点,或者被进攻逼出来的防守漏洞,实现进攻战术收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确保攻击手们享受到最好的战术收益,直到进球终结比赛。
此次进攻发展到拜仁左路(中间过程省略),打不进球的情况下皇马依然保有球权,此时拜仁在局部占据人数优势(肋部五对三),卡瓦哈尔回传给莫德里奇控节奏。
皇马将控球区域重新拉回到中线一带,此时三后腰全部到位,重新寻找拜仁的弱侧。莫德里奇接下来的表演很有意思。
克罗地亚大爷在没有人上前逼抢的情况下,原地玩了个克鲁伊夫转身,此时他传球的选择非常多,这是主队无法预估的,不过,拜仁的4-4-2防守阵型已经布好,为了再次扯开主队防线,C罗也开始回撤,试图通过跑动,让拜仁的防线向前提。
拜仁的前卫线的确开始前压,莫德里奇将球交给托尼-克罗斯,他从中路插上,希望带走比达尔,减轻C罗对阿隆索时的压力。
托尼-克罗斯拿球以后,有三个传球选择,此时拜仁的防守阵型已经出现问题,罗本、蒂亚戈和托马斯-穆勒的站位,已经破坏了4-4-2的防守体系,在蒂亚戈和穆勒之间还有处于空位的卡塞米罗。
托尼-克罗斯的传球,是看向拉莫斯,然后传给了卡塞米罗,这个假动作相当到位。巴西人然后立刻回传给拉莫斯。这个时间段内,拜仁的左路,一直没有被战火波及。
拉莫斯在拿到球之前,已经观察了场上形势;而纳乔一直在缓慢后撤,给拉莫斯拉开传球的角度;这个时候,比达尔忽略了身边的莫德里奇,犯下了一个大错。
蒂亚戈和托马斯-穆勒坚决上抢,防守意图很好,不过,身后队友为了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断球反击,也开始向上压,前卫线的防守空隙就露出来了。从莫德里奇插上开始,进攻节奏因为他的跑位和托尼-克罗斯的传球发生变化。把整个拜仁的前卫线扯松动,是为了快速推进,直接面向防守薄弱的后卫线做铺垫。
纳乔超过20米的直传,造就了怎样的局面呢?
贝尔突然回撤,赶在盯人的阿拉巴到位之前,玩了一个后磕,此时整条拜仁的前卫线往前压,和后卫线之间拉开了巨大的进攻纵深。这是基于之前莫德里奇和托尼-克罗斯在中路拿球之后,一系列的传跑配合,拉开了拜仁的两条防线。
比达尔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时候,莫德里奇已经踩刹车、转向,他获得了巨大的持球空间,这是拜仁在皇马连续进攻过程中,被进攻传跑扯出的第一个防守弱侧。
第二个防守弱侧紧接着暴露出来,不是阿拉巴疯狂回防的左路(皇马进攻方向是右路),而是C罗、本泽马、马塞洛所在的右肋和右边路,此时拜仁在这一侧只有三后卫,要面对皇马从中到左的四名进攻好手,是防守的大恶局面。
莫德里奇先是把球给了C罗,拜仁此时的防线,是阿隆索单后腰,拉姆、哈维-马丁内斯、博阿滕三后卫缓慢后退(退得太快就会被远射),而且C罗不但和本泽马、马塞洛形成进攻三角,面前还有巨大的空当可以直接起脚——他还真的起脚了!从上图可以看出,哈维-马丁内斯作为中后卫,立刻加速向前顶,缩小C罗起脚的角度。这个预判相当准确。
拜仁此时的防守是基础跑位,哈维-马丁内斯往前顶,阿隆索回跑补到中后卫的位置上。这样的跑位,会给中路的莫德里奇留下更大的开阔地,但是没有办法,只有1秒的反应时间,执行力非常强。
C罗很浪很浪的射门被哈维-马丁内斯封堵,皮球弹到了莫德里奇面前,出现了上图所说的情况。莫德里奇这个时候的处理异常重要。
克罗地亚大爷得球之后没有选择射门,而是回传,皇马后场三点插上,托尼-克罗斯持球。由于比达尔扑空,位置与哈维-马丁内斯重叠,和里贝里之间暴露出巨大的空当,此时C罗的位置极好,球只要传到卡塞米罗脚下,由巴西人送出直传,C罗立刻会面对拜仁的后防线。
但这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拜仁的防守弱侧已经持续暴露,本泽马和马塞洛占据合理位置一度达到相当长的时间,而且中路地带,蒂亚戈在加速回防卡塞米罗。
托尼-克罗斯压节奏,本泽马回撤,和马塞洛继续形成空位。
当本泽马左肋拿球,拜仁的防线迅速到位,在局部形成五打二。此时主队的跑位是这样的:
拉姆拉边,卡住马塞洛,逼迫他往边路走;阿隆索靠近拉姆,随时准备防马塞洛或者本泽马的内切;哈维-马丁内斯回到中后卫的位置上,罗本逼近本泽马;比达尔驰援左肋后腰位置。拜仁的防守无球跑位迅速形成良好的层次。
本泽马向边路推进,罗本作为防守第一人靠近,阿隆索和拉姆迅速往前顶,压缩本泽马和马塞洛的持球空间。拜仁后卫线中路三人防守C罗和贝尔。此时要注意里贝里的跑位。
本泽马将球传给马塞洛之后自己斜插大禁区内,阿隆索回撤盯人,边路让拉姆单防马塞洛。比达尔已经回到禁区弧顶,准备夹击本泽马;而里贝里回到点球点附近,对C罗和贝尔形成扇形包夹。
马塞洛强行下底传中,球被哈维-马丁内斯挡出边线。皇马在接下来的边线球当中形成连续进攻,给拜仁不断施加压力。
马塞洛掷界外球之前,拜仁迅速在局部形成了四防二,看上去只有扔给卡塞米罗一个选择,其实不然,因为莫德里奇插上,带走了比达尔,而本泽马回撤,形成空位接球。
界外球掷出,里贝里防守意识非常好,发现本泽马无人盯防,迅速靠拢。此时C罗突然回撤,远离了后防线,处于无人盯防状态,准备接应。
本泽马空中将球传给C罗,同时转身摆脱里贝里的防守,直插中路,想和C罗打一个二过一。恐怖的比达尔迅速反应过来,给了C罗一个下马威。哈维-马丁内斯再次压出来,对C罗形成包夹。
比达尔撞倒C罗后,球被顶飞在空中,双方的攻防跑位如下:
托尼-克罗斯横跑摆脱阿隆索;
阿隆索去协助拉姆,盯防莫德里奇。
德国大爷和智利后腰争顶,这个球托尼-克罗斯判断准确,反应神速,不但争顶下来,而且将球传给了空位的卡瓦哈尔。
上图是托尼-克罗斯争顶成功,他视野极其开阔,在面对里贝里防守的态势下,迅速将球转移,皇马继续保有球权,拜仁的第三个防守弱侧随之暴露——右路。
皇马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表面上看,比达尔和里贝里的迅速横向移动,封住了本方左肋的弱侧,但因为两条线站位不好,真正的防守弱侧,还是中路莫德里奇、托尼-克罗斯同时压上的位置,以及马塞洛插上的边路(因为拥有巨大的局部人员优势)。
贝尔迅速起球转移,莫德里奇和托尼-克罗斯的无球跑位也是恰到好处,皇马再次改变进攻节奏。
马塞洛得球之后右脚传中找C罗,被前点的哈维-马丁内斯头球挡出。里贝里意识到贝尔的后插上,开始盯防。
哈维-马丁内斯的解围,球飞向贝尔和里贝里所在区域,这两人和收向中路的卡瓦哈尔同时在判断落点。
注意莫德里奇的跑位,他看到比达尔去防守左肋,主动后撤,做好了球权易主之后的中路防守准备。
卡瓦哈尔争下头球点给贝尔,自己迅速套边,带走阿拉巴,贝尔得以在比达尔和里贝里的抢位之下从容拿球带出禁区。看上去,只有莫德里奇一个点在接应,其实不然,后插上的队友没有出现在摄像机镜头范围内。
贝尔被撞倒,但皮球及时传了出来,插上的卡塞米罗立刻将球横传给莫德里奇。后者的处理,依然找右路拜仁的防守弱侧。因为这个时候只有卡瓦哈尔一侧能形成一对一进攻。
在三角传递中,克罗地亚大爷直接搓个高球给卡瓦哈尔。
里贝里防守意识出奇的好,立刻跑过来盯防卡瓦哈尔,后者没有急着起脚传中,选择向回带球,在他面前,是贝尔和莫德里奇交叉换位,可惜卡瓦哈尔传球没传好,中途被断。
卡瓦哈尔立刻反抢,却被比达尔拿到球,迅速敲给中路回到位置上的蒂亚戈。
托尼-克罗斯和莫德里奇立刻到位,准备组织反抢,遏制拜仁的反击,然而托尼-克罗斯失位,罗本在右路跑出无人防守区域。这也是皇马暴露的防守弱侧。
蒂亚戈外脚背过顶传给罗本,马塞洛预感到不妙,高速回防,此时后卫线上,由于球权易主,拉姆开始提速插上准备助攻。
队宠在中场和罗本争球——他其实犯规了(抬脚过高),但裁判没吹,莫德里奇和卡塞米罗高速回防,一看到皮球被上前的拉莫斯断下,立刻停下准备组织第三次进攻。拜仁在本方右肋再次暴露出防守弱侧,这里有C罗和本泽马。
结果拉莫斯犯浑,自己带球前插,迅速被回防的拉姆和前压的蒂亚戈关门。
拉莫斯如果这个时候选择出球,皇马在左路又会获得面对阿隆索和哈维-马丁内斯的二对二有利局面。拜仁此时无法形成局部多打少。
拜仁的防守协同性非常高,蒂亚戈下脚的同时,阿隆索也已经判断到拉莫斯不会传球,开始提速往前压,准备断拉莫斯的脚下球。罗本在马塞洛身后突然加速,向前跑位拉开空当。
拉莫斯被放倒,阿隆索不停球直接一脚向前,拉姆和罗本已经提速要打反击。
反击过程中,莫德里奇补拉莫斯的中后卫位置(这口锅拉莫斯最终自己背了),卡塞米罗去盯防罗本,罗本回传,拉姆接球前插,马塞洛和托尼-克罗斯在高速回追。
拜仁队长在双人夹击之下,依然将球带出来,和罗本继续打边路的反击。而皇马节奏根本不变,持续逼抢,在边路压迫拜仁两名反击主持者。
逼抢过程中,马塞洛见罗本持球,立刻转移防守目标,卡塞米罗和托尼-克罗斯也正在向本方左边路移动,试图形成局部三打二,瓦解拜仁反击。
马塞洛放铲,被罗本晃过,托尼-克罗斯已经回防到位,拉莫斯一直追着高速插上的拉姆。
皇马8号果断对罗本犯规,破坏主队进攻节奏,但罗本已抢先将球传出。
同一时间发生的事情是:
罗本被托尼-克罗斯放倒;
拉莫斯无球状态下拉倒拉姆;
莫德里奇补到了拉莫斯的位置上。
这是1秒钟之内,皇马中场和后卫对拜仁球员的两次犯规,直接让拜仁的双人反击流产。
从皇马三次进攻,到被打反击,再到战术犯规扼杀拜仁进攻,莫德里奇和托尼-克罗斯先后通过回撤、保持推进阵型、前插、转移、接应、踢墙配合、三角传球、争顶、反抢、断球等手段,使得银河战舰形成良好的推进、进攻节奏,局部到整体的传跑控制异常流畅,两人对队友位置的判断,提前观察的充分,对进攻方向的选择,复杂局面的处理球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又一板一眼特别清晰。在防守端,托尼-克罗斯对拜仁进攻节奏的破坏,时机和地点控制也很不错。
最大的战术执行前提,是:千锤百炼的无球跑位,以及,优秀的比赛阅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