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很多单一民族的国家,巴西的民族成分十分复杂。
一方面,巴西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吉尔贝托·弗雷雷将巴西的热带混血视作「不仅是人种的混血,而且融合了欧洲的技术和美洲与非洲的通灵力量」;
另一方面,巴西人深埋在内心的自卑与无奈使他们有一种「杂种狗情节」(o complexo de vira-lata)——
惊慌失措的杂种狗翻遍垃圾桶,希翼找到一点儿残羹剩饭 。
在最早期的时候,足球在巴西是种贵族游戏,即便俱乐部逐渐给了黑人机会,但对待白人和黑人的双标依旧明显:
白人球员犯规不会被重罚;但黑人球员却不可以推搡、冲撞白人对手,否则将会面临非常严厉的惩罚。
这种双标,反而塑造了巴西人 避免身体接触,只通过盘带、周旋,充分利用自己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速度,达到克敌制胜目的迂回道路 的赛场风格。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只有战火没有怎么波及到的南美为地球保留了足球的火种。
1950年,巴西人第一次举办世界杯。
其时,巴西刚刚了结束瓦加斯总统长达15年的威权统治,渴望向国际社会宣示巴西已经成功地摆脱了殖民主义和奴隶制度的包袱:
「 自己也是一个大国 」。
但在心中,巴西人始终有疑惑:
不发达的热带国家能否同那些视其为「野蛮人」的欧美国家成功地竞争?
最终,那一场在巴西人眼里象征巴西在现代世界中的地位改变的决赛以「马拉卡纳失败」而告终。
「马拉卡纳 失败」后,巴西足球队的黑人和混血受到了白人的歧视和排斥。
在1954年输给匈牙利后,巴西队中的黑人和混血开始遭到白人们的质疑:
白人是有纪律的,有尊严的,讲面子的,讲体面,有自尊的;而你们黑人或混血是没有纪律,没有尊严,不尊重自己,太放任,爱干嘛就干嘛的。
巴西的足球风格同样如此:
天才,但是缺乏纪律性和意志力,容易自甘堕落,只能在足球中找到一种表面上的团结 。
这时候贝利的伟大就凸显出来了:
1958年贝利的横空出世,成功驱散了巴西的「杂种狗情节」,他以擦皮鞋贴补家用的穷黑小子的出身成为了巴西这个新兴国家有史以来最为励志的对象—— 巴西人民,无论是黑人,还是混色人种、白人,都将这颗新星视为巴西的希望,甚至是巴西解放和团结的象征 。
尤其是贫民窟里的男孩子,他们在贝利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希望终有一天,也能像贝利一样。
由此,贝利开始成为巴西的代名词:
「你来自哪儿?」「巴西。」
「哦,贝利之国。」
巴西足球彻底成为了一种融合剂,变成了各阶层人民间的纽带。
从1958-1970年,贝利用三座雷米特杯让巴西通过一名来自贫民窟的黑人球员确立了巴西民族自信,让巴西人民得到了寻求已久的「 巴西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的民族自信,巴西经济开始腾飞。
但是,自2010年以后,巴西经济增长遇冷,2012年几乎陷入停滞。人均GDP自2011年以后不停下降。
巴西的债务危机极大地影响了俱乐部的生存环境:
赞助商大幅削减在足球方面的赞助;球迷们也捂紧了自己的口袋;不少巴甲俱乐部资金链断裂,有时甚至得通过转卖球员来维系财政,欠薪现象也时有发生。
之前,巴西或者说整个南美足球的生存链是:
俱乐部扬名、踢好国际比赛——成名、旅欧——转会收入用于青训培养——俱乐部扬名、踢好国际比赛…的循环往复。
现在,则变成了:
寻找好苗子——卖到欧洲赚钱——再寻找好苗子——再卖到欧洲赚钱……
青训体系变得急功近利,为了迎合欧洲人的喜好,巴西人背叛了自己Joga Bonito的风格,转而去寻找适合符合欧洲战术纪律和集体力量的年轻人,而这些技战术水平尚未成型的年轻人被送到欧洲去之后,自然只能山寨欧洲人。
失去了桑巴韵律的巴西,自然也就不再美丽了。
此外,现代足球的版本更迭也在不停地削弱巴西人的骄傲。
长期以来,巴西人都自豪于好似在跳桑巴舞的足球韵律感——桑巴舞的创造如同巴西人的本质,汇集了欧洲人、非洲黑人和当地印第安土著人特点,以粗犷的动作和热烈奔放的旋律发泄本能的冲动。足球风格是民族性的表达,而巴西人正是通过桑巴舞和足球的融合来展现自己浪漫张扬、热爱生命的天性。
比如球场精灵罗纳尔迪尼奥,便出身于桑巴舞世家,通过边听桑巴舞曲边踢球来训练自己的球技:
而现代足球的发展则追求的是工业、战术、纪律和对抗,这与巴西足球天然相悖。
只是,从属于整体的、机械化的、冰冷的现代足球,最终大概率会让凭直觉和天赋踢出的艺术足球没有栖身之所。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以「太阳神」与「酒神」作为一组二元对立的精神范式典型:
前者代表着理性与秩序,像极了欧洲派的足球风格;
后者代表着感性与放纵,像极了拉丁派的足球风格。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在现世中,审慎、理性和淡定大概率会取代混沌、陶醉、狂欢和非理性;
融合了欧洲的技术和美洲与非洲的通灵力量的「杂种狗」的救赎之道到底在哪里?
也许,
只有Jesus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