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这个思考方式和体育总局的领导很相似嘛,当年散打的创立,就是想博采众长,不仅单科强,还要全科强!
体育总局的领导觉得,
pk中远距离的牵制技术,我们得有跆拳道腿法的优点。
pk近距离输出技术,我们得有美式拳击,拳法的优点。
pk内围技术的近身缠抱,我们得有泰拳的内围技术。 早期有些散打比赛可以用膝肘,后来和泰拳对抗落了下风,就重新制定新的规则限制膝肘的使用。
pk地面肉搏技术,我们得有摔柔系的摔法,比如接腿摔。
听起来听牛逼的吧,博采众长,傲视群雄,我才是最强!
虽然我们确实有第一代散打大神柳海龙这种台柱子,但是后面的接班人,大量国手,撑不起这个舞台。
泰拳的强,是靠实战杀出来的,泰拳手参与各个国家的各种比赛,无论是k1的踢拳,还是按散打规则来打,人家的确通过限制自己的技术来适应东道主制定的新规则,证明了自己实力。
文武第一,武无第二。
搞文字装逼耍嘴炮,是很难区分谁最强的,吹了半天不觉明厉,感觉很厉害,但是实战确实打不过别人,那就没话讲了啊。
而且如今的搏击比赛发展了这么多年,也没见哪个选手,能将外围技术,内围技术,地面肉搏这三个流派的功力完全融会贯通的。
每个明星选手,非常明显的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独特的作战风格和成名招牌技,也有自己明显的短板和劣势。
大多数是专才,几乎很少见到面面俱到的全才。
日本的k1比赛,喜欢搞无差别体重的对抗,他们就是想看看,到底什么体型是最能打的。
体重大的,打ko率爆发。
个子高,手脚长的,可以打牵制。
体重小的,可以打灵敏和游击。
手脚短的,就拼内围,肉搏硬刚。
因为不同的人,就是有不同的特点啊,比赛竞技比的就是如何扬长避短,如何用自己最强的武器去pk对手最薄弱的短板,以便让自己处于有利地位。
你以为体重越大越牛逼吗?相扑选手跨界出来参赛都很难拿到成绩。
你以为力量越强就越好吗?力量强过头,容易牺牲速度,命中率和回避率。
所以说很多事情不是绝对的,是有一个平衡点的。
更不是无脑加技能点,把自己六围点满,成为完美无敌的六边形战士。
路,要一步一步走。
饭,要一口一口吃。
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走路都还没踏实,就开始学飞了呢。
冷知识:
人,在激烈的体育竞技对抗中,发挥的是身体的机械记忆,潜意识层面的本能反应。
而不是文艺作品里的内心戏,对抗强度越高,就越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临场做博弈,
比如「我预判了你的预判」,
听起来很爽,逼格max,对吧?
确实爽啊,因为稀缺和少见的嘛,除非降维打击虐菜,同水平发生这种故事就不现实。
这种剧本都是知识分子yy出来的,读书人想象力丰富的嘛,实践一旦不足,就容易创作出很多热点知识,很多有趣而新鲜的梗,但是却和实际情况南辕北撤。
比如,灌篮高手,火影忍者,龙珠,金庸武侠大量的存在这种高手在一边高强度过招,一边在精神高度集中地做内心博弈。
而实战中,谁先分心,谁先凉凉。
战术和博弈是赛前制定的,并且更常见的情况是团队为选手制定的,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比赛的时候,只需要专心执行提前制定好的战术就行了。
如果中途出现了什么幺蛾子,中场休息时间还可以再重新调整方案的嘛。
所以如果你的技能库技能少,实战起来,你的思想负担就很小,
比如你是摔柔系,你只需要专心执行如何近身切入,进行贴脸输出。
如果你是腿法系,你就专心远距离牵制,hit and run,像adc射手一样打远程游击。
如果你是内围系,你就专心肉搏硬刚,拼正面,换血就完事了。
你没有时间思考,究竟是该后撤一步打牵制,还是该呆在原距离打内围,还是冲上前贴脸肉搏。
就像新手打dota,优先推荐玩白牛骷髅王这种,只有一两个主动技的,高手才适合玩卡尔这种十几个主动技能的。
最后回到问题来,泰拳强在哪?
强在硬,对抗上的硬。
泰式扫踢,树都能给你砍断,钢管都给你踢弯 。
你说怎么扛,根本就扛不了,人家就是跟你硬碰硬。
如果没有进行专项的硬度训练,那就只能靠灵敏做迎击和闪躲了。
泰国人的风格,就是能吃苦,能扛伤,能憋大伤害的输出技,不整花里胡哨的炫酷动作,就把最基础最简单的动作,重复重复再重复。
把简单的事情,重复个一万小时,就不简单了。
一招鲜,吃遍天。
就算你提前预判出他要用什么招式,你也拿他们没什么办法。
所以看比赛的时候,很难分析出太多技术,你a他,他硬吃。他a你,你防不了,直接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