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为什么我国举重等力量训练普及率这么低但是却拥有顶级的举重运动员?

2018-08-28体育

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三点:

一、起步早,投入大,且跟对了人。我在公众号文章【中国男子举重大级别水平为什么上不去?这对国内力量举运动的发展又有什么启示?】中提到过:

建国之初,国家急需推翻「东亚病夫」的成见,重建国人的民族自信,而作为力量和强壮代表的举重则是最适合证明中国人并非「东亚病夫」的运动。这使得举重运动在五十年代便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并因而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项目。

历史的发展带有很强的惯性。我国在建国之初选择了下大力气发展举重运动,又跟对了师傅——前苏联,由此积累下的诸多经验方法和理论形成了坚实的基础,足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支持中国举重事业的发展。

二、人口多,弥补了普及率的不足。普及率再低,那也是一个人数超过十亿,目前还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即便群众基础萎缩,只能十万里挑一,也有上万名举重运动员,从中再挑出几个能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在奥运会上摘金夺银的,显然并不是太困难的事。

三、现在我们看到的「举重等力量训练普及率这么低」只是「现在」而已,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举重在我国民间的普及率其实并不低。例如在1978年某期【中国体育科技】中曾经提到:

但在1987年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班主任工作手册】里,还把「举重物」作为学生体育考试的项目之一,不知道是后来又加进去了,还是一直没取消:

从该书中对举重物的动作规范描述看,要求类似于高翻推举:

图片没拍好,用手机的倒是不怕,用电脑的就当我督促你们锻炼颈椎吧

而且从后面附的标准来看,要求还不低:

高三女生要求连续不间断地完成高翻推举12.5公斤……60次!
高三男生则要求连续不间断地完成高翻推举20公斤56次

所以,目前看到的举重等力量训练普及率低,并不是长久以来的常态。以上例证可以说明,至少直到八十年代末,我们还是很重视力量训练的。至于身体素质好的苗子被足球篮球等「能赚大钱」的项目吸引走,举重因为「力气活、伤身体、没技术含量」等错误刻板印象而被忽视冷落,则是后来随着经济发展而发生的变化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放任举重运动在民间的基础萎缩下去,也不等于说经济发展就一定会限制举重运动的发展。事实上,如今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体育对大部分人来说已不再是一个脱贫的渠道,而是一种个人爱好,同时教育水平的提高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正确地认识不同体育项目对身体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只要做好宣传和推广普及工作,举重运动是完全可以迎来发展的第二个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