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以提升力量举三项成绩为目的,该如何安排体能(GPP)训练?

2018-08-30体育

谢邀。很久没答力量与体能训练类的问题了,今天详细答一个。

在我看来,题主提出的问题包含三个方面:

  1. 什么是GPP训练,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2. 对于力量举这个特定的项目而言,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GPP训练?
  3. 这些训练方式应该在什么时候采用,在总训练中占多少比例,持续多久?

下面就这三点分别阐述。

一、什么是GPP训练,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概括地说,GPP(General Physical Preparedness,通常译作一般身体训练)包括以下两类训练手段:

1、 发展非「专项运动所重点要求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手段。 例如长跑(主要发展耐力)之于举重运动员(重点要求力量和爆发力)。

(以下将这类训练称之为第一类训练)

2、 用非专项运动的技术动作或器械发展专项运动所需身体素质的训练手段。 例如蛙跳或实心球后抛(跳跃,非杠铃,爆发力)之于举重运动员(抓举和挺举,杠铃,爆发力)

(以下将这类训练称之为第二类训练)

二、对于力量举这个特定的项目而言,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GPP训练?

具体到力量举这个特定的项目上,一般身体训练就是指:

1、发展力量之外的其他身体素质的第一类训练。例如发展速度与爆发力的蛙跳、短跑、重物后抛;发展耐力的长跑、游泳;发展柔韧的各种拉伸练习;发展灵敏性……这个是青春期之前就该完成的任务,成年以后基本没有提高空间了……

2、用非蹲拉推三类动作/非杠铃器械发展力量素质的第二类训练。例如用腿屈伸等发展伸膝力量,或者用哑铃/壶铃/弹力带/组合器械等进行力量训练。

三、这些训练方式应该在什么时候采用,在总训练中占多少比例,持续多久?

这个问题与训练者的年龄、项目、水平和周期长度(全运动生涯/年度训练周期/大周期……)有关。考虑到题主知道GPP这个概念,应该是有一定训练经验但水平有限(新手一般不知道GPP这个概念,高手不会问怎么安排GPP训练),因此给出一般性建议如下:

——对于第一类训练的安排建议

从年度周期/大周期安排来看,第一类训练可以有两种安排方式,一种是贯穿全周期,但比重波动,例如在周期刚开始,重在全面发展体能的阶段多练GPP(不超过全部训练的50%),而后随周期推进,训练重点逐渐转移到专项提高上来,GPP的比重逐渐减少(如果要参赛的话赛前一段时间可以不予安排)。另一种是每个周期中专门安排(如果要参赛的话可以安排在上一次比赛结束后)一段时间(比如年度周期中安排一个月)练GPP,其余时间集中练专项。

从周/日训练计划安排来看,第一类训练通常分散到该周中专项训练负荷不大的那几天进行,安排时要注意与当天的专项训练拉开一段时间,例如下图所示北体大竞技体校举重队的周训练计划:

可以看到第一类训练(跑步2000米/篮球活动)放在了专项负荷较小的周一三四,而不是较大的周二和六(也不是休息日),并且与下午的专项训练隔开了至少8小时的时间。

——对于第二类训练的安排建议

从年度周期/大周期安排来看,第二类训练贯穿全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其比重随比赛临近而减少(如果有比赛的话),唯一的区别是赛前准备期完全不做,还是少量安排。

从周/日训练计划来看,第二类训练一般放在训练课的结尾阶段(参见上面北体大竞技体校举重队周训练计划中周二和周六下午的「山羊、腹肌、小肌肉」),此外对一些需要补强的环节还可以专门拿出一天集中安排,例如Youtube上有一个八一举重队周四下午训练的录像,就全部集中于各种弹力带大腿后展、倒立推起、引体向上等「非杠铃、非专项」的练习。

答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