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恒大模式」的要点有哪几个?

2014-01-10体育

其实外人总结的恒大模式都是雾里看花,说不出太多真正有实操性的东西,顶多是个谈资而已。题主在题目的结尾说想要 「抽象出要点,以预测未来」 ,我觉得是个不太可能的事情,原因在于——也是本题我想说的一句话—— 没有什么模式是一成不变的


要说过去5年左右恒大快速扩张期间的模式,其实比较清晰:集中在二线城市远郊或三四线城市拿地且拿的很有节奏,地价和其它的成本都控制的非常低,然后依靠超有吸引力的「高业态+低售价」,配合大规模的营销,实现快速的现金流周转。再更简要的总结即是: 拿地神准,价格残暴。

先说拿地。

万达、绿城、万科、龙湖、华侨城、保利、中海等地产公司的业务有什么不同特点?

里说过恒大快速扩张期拿地的节奏感之准确。尤其是07-12年地产几经大的动荡,很多开发商都遭遇过高点拿地,低点入市的窘境,在现金流崩溃的边缘哭泣,腰斩价全国都是,进而引发前期业主投诉闹事砸售楼处,那时候业内这种血腥故事太多了——大批裁员的、老板卖掉自己的首饰给员工发工资的、业主围攻售楼处打销售员的、工程队收不到钱又围攻了售楼处的、销售经理从厕所翻窗户跑路的……恒大呢?则像是穿越回来的老千一样,逢低拿地,逢高入市,踩点儿准的令人发指。别问我为什么他会这么准,我也猜不到,上面链接的回答里我只是猜测和wenjiahong有关系而已。

除了拿地节奏,恒大也是全国各大开发商里第一个大张旗鼓开拓三四线城市的地产商(碧桂园紧随其后),完美实践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在恒大刚开始到三四线城市卖房子的时候,我听到的很多评论是不屑的,当时业内流行的是到大城市去,到高房价、高溢价地区去,做低密度产品比做刚需是有优越感的。两三年内,业内才先后察觉到「事情正在起变化」,金融危机和一轮又一轮的调控(尤其是限购限贷)让高端市场和一线城市的投资需求不断压缩,刚需市场,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刚需市场之庞大,之稳定,对现金流贡献之重要,才逐渐引起全行业的重视,而这个时候,恒大早一马当先铺开全国了。这种对政策的敏锐度和行业把脉的准确性又是怎么做到的,也别问我了。

再说价格。

所谓「高业态+低售价」,通俗点说,同一个区域,本来高层卖1万,洋房卖1.5万,别墅卖2万。恒大来了,别墅卖1.5万,洋房卖1万,高层卖7000。什么产品规划、生活配套、物业服务、建筑品质这些买房时反复对比的东西,在这种价格下对很多客户来说就变得不重要了:你说我远,我说我便宜,你说我没配套,我说我便宜,你说我品质不高,我说我便宜……所有的信息给你的感觉就是「来晚了就没了」,套用【教父】的一句台词——给客户一个不能拒绝的价格。

当然,超低价格能流行的前提是有足够量的客群。这个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被购买力限制的刚需客群,由于买不起更好的房子却又不得不买房,只好退而求其次(当然也有购买力有富余但就是贪便宜的);二是被限购搞的有钱花不出去放在手里天天贬值的热钱大户们(恒大的很多远郊或三四线城市地块,都不受限购政策影响)。关于这两类需求的解读,在

中国房价高的原因是什么?

说的很详细了。


最后,上面总结的模式已经在改变。

其实恒大之前这种模式注定是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的,这是一个企业快速扩张期才会需要的一种凶残打法,风险也是显而易见的——超大规模的开工量,超低的成本控制,超快速的大批量销售,带来的是极大的质量风险和销售承诺风险。恒大、碧桂园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未来2-3年,成就千亿规模的N多楼盘将在全国各地交付给业主,到时候是平稳过渡、小打小闹还是星火燎原,谁都说不好。

但是看看下面这几个数据:2013年恒大花520亿买了83块地,大概760万方,其中420亿都砸在了一二线城市,有39快地,420万方,包括了北京上海几块备受关注的地王、准地王。对比上面说的拿地特点,已经能够很明显的看到整个集团的战略转型。

至于到了一线城市,而且是相对更好的地块,恒大是否会复制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模式,并不能轻易判断。按照通常的行业经验来说,复制的可能性不大。但过去的十年里,这一行有太多的企业做了太多让人跌破眼镜的事情,谁也不敢保证恒大又在这些地块上做出什么惊世骇俗打法。 于其说地产这一行是一地的碎镜片,不如说这一行在中国还没有成熟和成型到我们可以用经验和套路去判断很多事情。


所以,昨天的恒大模式,到了明天,又会是另一番样子。

谢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