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体育

卢沙野大使将卸任回国,临行语重心长:西方俯视中国的时代已终结

2024-12-15体育

在不久前的一场外交欢送会上,卢沙野大使与500多位各界代表齐聚一堂。这位中国驻法大使,即将结束任期返回祖国,临行前他的话音仿佛还在巴黎的空气中回荡。他说,中国尊重每一个国家的自主选择,而西方需要调整视角,不再高高在上地俯视。

卢沙野的调子一向不那么和缓,但这一次他的语气似乎温和了许多。或许是因为,他深知 中国在全球中位置已然不同,自信与谦逊并存,才是王道。 毕竟,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取得的成就让世界为之侧目。如今的中国,必须挺身而出,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在多边舞台上展现自己的力量。

这不是卢沙野首次引发媒体关注。 去年,他在法国电视台上直言不讳地讨论克里米亚半岛的归属问题,毫不犹豫地指出波罗的海国家在国际法上地位含糊。这样的态度被许多人称作「战狼外交」,在一定程度上,卢沙野无疑是西方媒体塑造的这一形象的代表人物。

然而,卢沙野非但不避讳这一称号,还在克服传统的克制态度,勇敢表达中国立场。他曾直呼邦达兹为「政治流氓」,毫不掩饰对涉台问题的坚决立场,而这样的强硬态度激起了法国内部的热议。认同者认为他的存在推动了中法关系的发展,而反对者则质疑这种「咄咄逼人」的外交方式。

是「战狼」还是不怒自威?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卢沙野曾在全国两会上表示,中国已经「无法再韬光养晦」,而这句话点出了新时代的外交策略 :面对逐渐变化的国际格局,中国必须显露锋芒。而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大国间的角力,更是中国如何定位自己、如何被国际社会理解的关键节点。

同时,西方国家的优越感,也在这个变革的时代里遭遇挑战。百年来西方习惯了主导全球秩序,如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打破了这份固有优势。

西方国家在处理全球问题时,那种居高临下的惯性难免还在作祟。 例如,在气候变化的议题上,西方试图利用自身工业革命的先发优势推出「碳排放权」,甚至施加碳排放税,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路径,这似乎是一种「双标」的表现。

但是,卢沙野认为关键不在于此,而是在于西方国家能否意识到世界已经改变。他在卸任前明确指出,世界的常态就是矛盾,任何国际关系都需要在协商与平衡中求得发展。对于法国乃至整个欧洲, 他建议摒弃西方中心论,学会尊重其他国家的感受,尤其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只顾自身利益。

那么,要想让西方冷静思考这一切,就需要发展中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种种挑战。一个国家抱着「不屈服」的姿态独自走下去,显然是不够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集体力量往往能够创造成就。 而这一点,也是卢沙野在其外交生涯中不断强调的。

在未来,东西方关系必将迎来新的转变。在卢沙野看来,西方不应继续用旧眼光和旧规则去衡量中国。中国既不是孤立的山区,也不是单一的国家机器,而是一个富有弹性和活力的新型治理体系。正如他所说的「一体两面」:中国是尊重历史的,同时也在积极塑造未来。

可以预见,中法之间乃至中欧之间的互动,仍将充满挑战与机遇。但无论是作为国际政治的重要参与者,还是作为探索新时代大国外交的践行者,卢沙野已经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力的范例。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有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坚持原则,同时保持灵活,才能真正赢得国际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