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康尼
山西一地的城市广场,「长」出了多棵造价不菲的仿真椰子树。据新华社报道,近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其中,山西太原市清徐县违规使用资金,维修政府办公楼楼顶、建设广场景观小品,引发社会关注。
通报显示,清徐县投资5.9亿元建设县城水系生态治理及城市停车场惠民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城市广场建设了多处景观小品,包括一座银色莲花雕塑、一座景观石、多棵仿真椰子树,实际形成支出1305万元。11月12日晚,一山西网友发视频称,清徐县人民广场的椰子树正在连夜拆除。
城市广场是一个地方进行对外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只要花费合理得当、能够充分展现当地的人文风貌,建造一些景观小品也无可厚非。但是,像清徐县这般,明明地处北方,却要耗费巨资,在人民广场上「移植」仿真椰子树的操作,则难免给人带来浪费公帑、「不伦不类」的负面观感,也使人们对相关决策的科学性打上一个问号。
按理说,这类公共项目动用的是地方财政。有关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合理性,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必须经过严肃的论证、规划和审批过程,不能简单「拍脑袋」决定。相关通报显示,此次清徐县属于违规使用资金。
因此,对于此事的处理,更有必要严肃回溯整个决策过程,看看在哪些环节违反了相关规定、绕过了应有的程序,哪些责任人在此过程中存在失职甚至渎职行为。只有严肃追责、问责,堵上制度漏洞,才能真正规范权力的运行,确保财政资源用到实处。
近年来,国家持续整治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形式主义乱象。今年3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还专门发布了【关于坚决纠治部分地方基层搞「新形象工程」问题的工作提示】,列举了打造与自身实际不符的城市「名片」、超规模建设没有收益的民生类项目等8类情况。
「新形象工程」,主要是指一些地方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仍然在搞非必要、非急需项目,而且形式隐蔽、名目巧立。一些公共项目看似高大上,实则劳民伤财、华而不实,甚至通过巧立名目为私人牟利,根本没有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而实际上,比起大而无当的「仿真椰子树」们,这些公共资金原本可以用在教育、交通、医疗等更为迫切、大家更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上。
要防止公共资金被无端消耗在各类形象工程中,最关键的还是要强化规划约束、重视民意诉求,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花得合理有度、清楚明晰。
事实上,像市民广场这类城市地标,不一定非要花费千万乃至上亿元打造各种「大」景观。很多时候,这种贪大求全的项目,只会让人产生短暂的视觉冲击,并不会给人带来多强的体验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与「一味砸钱造景」相比,人们更期待在城市地标中得到沉浸式体验,触碰当地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资源。就拿清徐县来说,当地古建筑资源丰富,而且是罗贯中故里、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有太多值得深入挖掘的地方特色资源,又何须「舍近求远」,在市民广场摆上原本不属于这里的假椰子树?
让人不解的「迷之决策」背后,恐怕是专家、市民等群体在决策参与中的缺失。这也再次提醒:重大公共项目投资不能脱离地方实际,更不能搞「一言堂」,必须严格遵守规划和决策流程,积极听取各方意见,确保每一笔公共资金都用到实处,用在老百姓心坎上。(李康尼)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