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雁默】
美国前总统里根说过一则冷战笑话:
波兰狗与俄罗斯狗拜访美国,美国狗向它们介绍这个国家的情况。它说:「你们知道吗,在这里,你要叫,你只要叫得够久,就会有人给你一些肉。」波兰狗问:「什么是肉?」俄罗斯狗问:「什么是叫……?」
我们知道,明年起,特朗普的新政府将给全世界带来新的挑战,考虑到自由派垮台,以及「深层政府」即将面临整肃,在地缘政治层面,「美国队」成员将面对一个背对他们的美国队长,有些成员会不知道「什么是肉」,有些会不知道「什么是叫」。
原则上,此前愈是单边押宝美国的成员,未来愈难受。在东亚地区,受惠于拜登政府「价值观外交」的台湾地区与菲律宾,理所当然将成为今后「价格观外交」的最大受害者。
价格观外交是什么?即与美国的关系要经过量化估值,有钱捐钱,没钱捐命,凡事都得讲究银货两讫。否则,向美国要肉,没有;向美国吠叫,欠揍。
从军事层面看美菲的南海合作前景
直觉上,多买点美制武器是价格观外交的基本款,因此台湾当局在特朗普当选后立即透过国际媒体,释放一笔150亿美元的军购「愿望清单」(F-35战机与神盾舰)以作为头期款,表忠兼试探。此一模式或将在美国队内部引起仿效,小弟们会主动将自己量化估值,求老大垂青。
与台湾相比,菲律宾较穷,目前的投名状价格是「堤丰」中程导弹系统(Typhon missile launcher),计划做个导弹刺猬,扩增军事威慑力。
2024年10月7日,「萨马萨马」演习在菲律宾苏比克海军作战基地开幕。图源:美国海军
那么,特朗普重新掌权后,美菲联手在南海寻隙的前景为何?
主要问题是,特朗普新政府是否还会使用前朝的威慑战术?此前提过,避战方法除了威慑,还有螺旋模式。简单地说,威慑是大棒,螺旋是胡萝卜,目的相同,方法两极。
美国支持小马科斯在南海的冲撞,是美方新保守主义分子选用的威慑模式,而经过多次交手,菲律宾除了被美国主流媒体拱上了国际版面,实质成效为零,甚至损兵折将,效果适得其反,美国也没讨到什么便宜。
最新的发展是,小马科斯签署两个新法案伸张其南海权利,中方则以公布黄岩岛领海基线作为回应,表面上看情势又升温,但个人认为这是从武斗降级为文斗。此一纸上用兵阶段或至少持续到明年1月,未来会不会重回武斗格局,端视特朗普政府是否改变现行做法。
特朗普会不会改变做法,则要看中方所摆出的姿态——中方表现为不惜一战,特朗普就会改变;表现为谋和避战,特朗普就不会改变。
有一点需要厘清,特朗普敌视新保守主义,不代表他不会使用这些战争贩子的手段,差别在于,新美国政府会更重视行动的「性价比」,并避免被传统手段所绑架。怎么说呢?
特朗普打击深层政府的主要用意是挣脱枷锁,好贯彻自己的意志,而任何既定模式都是枷锁,包含威慑模式与螺旋模式,因此,我们不能用学理框架预测其意向与决策,而要掌握成本与筹码的思考逻辑。
简言之,在外部问题上,特朗普的思考逻辑是低成本、高筹码,任何战略或战术若偏离了此一原则,特朗普会不惜朝令夕改发夹弯。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优点,灵活务实与冲动鲁莽并存。
也就是说,中方只要让美方意识到,其行动的代价不菲,并对双边谈判不利,特朗普就会改变做法。现在大家热议特朗普的人事布局,我认为不必太在意,能主导一切的只有特朗普一人,其他角色都只是执行单位,敢自作主张坏事的人,随时可割可弃。
特朗普用人以四字形容足矣——「借刀杀人」。例如,高亢反华的国务卿人选卢比奥可以是「牺牲打」,为特朗普在中美谈判桌上垫高筹码用的,特朗普绝对可以牺牲「反华」到忘情的卢比奥,来换取中方在某些议题上的让步。简单说,就是搞「黑白脸外交」。
同理,小马科斯当前的反华姿态,确实是美方的筹码,特朗普当然可以借由「堤丰」导弹军售来垫高筹码与中方谈判,而中方则应拉升美方成本,以抵消其垫高筹码的意图,方法包含并不限于武装黄岩岛。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与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资料图:外媒
从成本概念来看,威慑模式当然远比螺旋模式昂贵得多,「大棒」若要可信,充足的弹药库存与武器系统是信用基础。
关于此,美军若卷入与中方有关的战争,最重要的武器是导弹,而在华盛顿智库CSIS的兵棋推演中,美方估计会在三周的战事中消耗5000枚导弹。众所周知,目前美国国防工业效率不彰,远远没有准备好与中国这样等级的对手一战,这「大棒」在拜登执政这四年其实就已不可靠。
事实上,美国加上北约盟国的防空导弹,都不够乌克兰消耗,就别提还欠台湾200亿美元军品了。
诚然,卖武器给代理人是一门好生意,但条约安全保障也是一种枷锁,同时被代理人与国内军火利益集团绑架,有形无形的加总成本可不低。最重要的是,如果现行的威慑模式会让自己在谈判桌上处于不利地位,那就是妥妥的高成本低筹码,完全违背所谓的「特朗普主义」。
这便是为何,中方要表现出不惜一战的姿态,让特朗普对南海利益的量化估值莫出现过度偏差,而放眼全球,也只有中国能做得到位。
说到底,美国在南海的所谓利益,不过都是面子工程,美军若卷入该区战事,完全得不偿失。我们希望特朗普做出正确估值,不能透过说服,而需透过行动。
小马科斯打的算盘,是基于「价值观外交」。他自信地认为,扮演东南亚唯一的美国看门狗,除了能确保安全无虞,还能作为该区在经贸上通往美国市场的门户,又能在国内清洗旧利益集团,培植新利益团体。
作为一桩旨在利己的买卖,这主意确实带来了成果,但仅能存在于新保守主义价值观与威慑战术的绑定,经不起客观、无情的量化估值。说白了,菲律宾并不值得特朗普下重注。
协防条约是要花大钱的,回头看历史,菲前总统杜特尔特曾于2020年一度终止美菲「访问部队协议」(VFA),美时任国防部长埃斯柏称此举「不幸」,但特朗普总统却一派轻松,毫不在意,甚至称这可以节省资金。
特朗普对支出的算法与深层政府大为不同,这不是秘密,而是特朗普主义最明显的特征。四年前是如此,经过拜登败家了四年后,现在更是如此。因此,瘦身计划是新美国政府对支持选民最重要的承诺之一。
根据马斯克为特朗普支持选民开出的支票,「政府效率部」要削减2万亿美元的联邦开支。就目前特朗普团队所公布的十项开支削减,其中包含47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
这一项瘦身方案当然对菲律宾不利,过去四年菲律宾收获的美国援助金额为5亿美元,看不出特朗普基于什么理由要继续为小马科斯开支票。相反地,菲律宾必然会被美方要求加码负担协防条约所需要的开支。
因此之故,威慑模式就算延续,也必然会被特朗普修正,修改「主要支出国」,受保护的对象得付得起,才能维系与美国的军事关系。再者,如果威慑模式被扬弃,也不代表螺旋模式就会被完整采用,无论其形式调整为何,总之是不能违背低成本、高筹码的原则。
过去四年,美军基地从5个增加到9个,菲律宾以前可能觉得是安全保障,现在都成了「特朗普保费」。另一方面,小马科斯想购买「堤丰」导弹,只要特朗普想避战,这谈判筹码就是中方的,而不是美方的。
高额保费需要经济实力支撑,台湾暂时还有台积电挡一下,菲律宾有什么?最差的情况,我认为明年以后,菲律宾会不知道「什么是肉」。
从经济层面看美菲的南海合作前景
菲律宾有两个重要产业将受到特朗普主义的直接冲击:一是移民汇款,二是业务流程外包(BPO)。
关于一,粗略地说,移民与就业是铜板的两面,特朗普主义排外,意味着要稳就业,那么菲律宾在美国的海外工人就会受到排挤,而海外工人的汇款是该国的重要经济驱力,占其GDP的10%。
美国有好几百万菲律宾人,每月汇回超过10亿美元到家乡。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最新数据,菲裔有464万人,是亚裔人口仅次于华裔的第二大族群。另外,菲律宾非法移民位列美国五大,据2022年统计有高达35万人。
非法移民会遭驱逐,合法移民的工作权将受到限制,移民申请会拉高门槛,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在美国就业会成为窄门。此一发展自然会冲击菲律宾高度依赖的移民汇款收入。
关于二,BPO行业,即美国企业将非核心运营流程外包到海外,以降低人力成本的一种商业模式。因语言优势加上政策利多,菲律宾目前是全球BPO最兴盛的国度,就业人口超过200万,每年为菲律宾贡献近300亿美元收入。
为了促进美国本地就业,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就大力整顿BPO行业,限制美国公司外包业务,而选前特朗普扬言若连任将结束外包,因此如果未来这一政策被贯彻执行,将冲击菲律宾、印度与墨西哥等外包大国。
根据日本野村证券的研究报告,移民汇入与BPO就业的缩减,将使菲律宾经济成长降低0.2%。
BPO业务每年为菲律宾贡献近300亿美元收入。 资料图:菲媒
除了以上两个产业,菲律宾的出口也将受到冲击。出口虽然不是菲律宾经济的主要驱动力,但东南亚地区整体高度依赖出口,与该地区紧密连结的菲律宾当然也会受到大环境的影响,特别在小马科斯的政策下,菲律宾被定位成该区最大的美国市场中转窗口,此一愿景将因「关税人」而将带来高度不确定性。
美国现在是菲律宾的最大出口地。2023年,美国占菲律宾出口总额的15.7%,菲律宾享有31.3亿美元的顺差。
进出口与外来投资息息相关,今年3月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率领了投资代表团赴菲,并开出了价值1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此一承诺是否能落实就是观察指标。
拜登政府所给的投资承诺包含半导体产业、电动车、太阳能与数字化产业、能源基建与资通产业,吕宋经济走廊的基建现代化,以及5亿美元的军事投资。
拜登的承诺就是特朗普的筹码,资金是否能落地,端视小马科斯能为新美国提供什么超值服务。个人认为,光是作为该区的「抗中」基地,远不足以说服特朗普兑现前朝的承诺,因为菲律宾还在奉行「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政策,而且与美国的贸易仍维持顺差。
中菲关系虽然在安全层面劣质化,但在经济关系上却相反。根据菲律宾经济区管理署(PEZA)预估,2024年中国对菲投资将达46亿比索,从年初截至8月份,中资(含港资)已达20.2亿比索,而2023年同期,此一数字只有7.69亿比索,激增262%,成长主要来自再生能源设备、电动车制造与农业等领域。
这就能解释,为何菲方在南海激烈碰瓷,中方基本采取防御姿态,并严控局势升温,因为菲律宾有为中国赚钱的另一面。小马科斯只是在改变国内的利益结构,而未曾拒绝任何海外投资,这其中包含中国,也特别是中国。
个人将此一现象视为中方「战略定力」的主要来源。白话说,经济利益是中方的真正底线,而拜登身后的战争贩子们并不在意经济,但特朗普却高度在意,这便使得小马科斯打的算盘,在新美国面前十分脆弱,甚至是特朗普在美菲谈判桌上的主要筹码。
但这并不是说,中方用主权换取经济利益,从远距观察中菲南海争端,中方并未丧失任何主权,倒是持续获取经济利益,菲方也只是给了美国新保守主义分子一个舒服的表象,并提升了菲律宾的国际知名度,三方各有所得。然而,这并非特朗普想要的局面。
因此我才会问:美方昂贵的威慑战术是否还能持续?若不能持续,会被调整成什么新样态?
承上述,特朗普主义无可避免会冲击菲律宾经济,并会以安全为筹码索要更多,想要美国资本挹注就要排除中国资本,让小马科斯不知道「什么是肉」,这是单边押宝美国注定的命运。
换言之,威慑模式大概率会调整成「他国出资的威慑模式」,如果此一新模式无法成立,特朗普也无所谓,他会进一步从经贸层面掏空扈从国,且毫不在意此一作为的长期后果。剩下的问题就是,美国如何让扈从国在经济层面失血,同时又能在安全层面上加码?
所以才说,关键并不在于特朗普想做什么,而在于中方如何应对。前者的答案可谓举世皆知,后者的答案现在没人说得准。
由此可见,说中菲关系的未来将回暖向好,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判断。须知,若考虑到菲律宾内部的政争,特朗普其实与杜特尔特的关系较好,甚至有着利益共生的过往,这恐怕才是小马科斯最深层的恐惧。
特朗普与杜特尔特 资料图
个人的判断是,只要中方在南海主权上的姿态够硬,硬到出乎特朗普意料,此前以菲律宾为媒介的中美南海博弈,将「人走茶凉」,而不是愈演愈烈。真正会升温的层面,大概率是地缘经济。
据此,未来的局面有可能是「军事冷和」、「经贸冷战」、「金融热战」,仍有很多未知数,端视中方怎么下棋。但可以确定的是,菲律宾会不知道「什么是肉」,台湾则早已不知道「什么是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