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今年,新编修【军事体育训练大纲(试行)】在全军开展大范围试训,此次试训除设置全军通用战斗体能课目外,还探索创新典型兵种(专业)部队战斗体能课目。近段时间,火箭军某旅官兵在战斗体能教程的科学指导下,全面开展相关专项课目训练。从以往的「健康体能」到如今的「战斗体能」,官兵训练成效如何?让我们一探究竟。
「以战领训」的转型升级
——火箭军某旅开展战斗体能训练见闻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李映虹
在综合防抗课目训练中,下士李迎良向连队纪录发起冲击,战友纷纷为他加油打气。向修红摄
入冬,大山深处,寒意渐浓。伴随着一阵清脆的哨声,火箭军某旅某连战斗体能训练火热展开。
在综合防抗课目训练中,只见该连官兵通过「染毒」地带后,迅速摘下防毒面罩,紧接着举起实心球进行抛投。随着心率攀升,更大的挑战紧随其后:水袋负重、腰腹组合、翻越跳箱、六角杠铃负重……官兵宛如一颗颗出膛的子弹,向自己的体能极限发起冲击。
笔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个训练环节都融入实战背景,每一个训练动作都着眼实战需要,各个环节连贯实施,与以往打散时间段,不预设实战背景练跑步、练负重、练腰腹的训练方式明显不同。
「这个综合防抗课目,正是重点针对火箭军部队作战任务实际需要,创新构设的战斗体能考核课目之一。」在训练一线进行督导的张参谋说,探索试训半年多来,从考核效果上看,官兵的军体训练效益有明显提升,旅队战斗力建设也按下了「快进键」。
「面对未来战场的强敌对手,提高军体训练的‘含战量’是练强打赢本领的重要基础。」据该旅领导介绍,今年上半年,上级下发了火箭军部队的战斗体能教程。其作为新【大纲】中构建军体「1+1+X」体系中关键的「X」部分,针对火箭军部队官兵操控任务重、坑道连续作业要求高等实际情况和体能要求,区分三类不同岗位人员,分别构设连贯考核课目,推动部队由以往抓基础体能、健康体能为主,向抓战斗体能和军体技能为主转变。
一开始听取上级组织的战斗体能训练阐释宣讲时,有些官兵不以为意,觉得「只是多增设几门考核课目而已」。
「我们常说‘以战领训、向战而训’,基础训练转型升级,最首要的就是从思想上转变。」警卫连汪指导员告诉笔者,实施训练前,连队以官兵当时体能水平为参考系,开展了一场战斗体能摸底测试。作为连队训练尖子,下士段志继曾以为自己通过测试「手拿把掐」,但在摸底测试中,他拼尽全力仅是刚达到及格线。
走下考场,这位训练尖子面色凝重地告诉战友,在实战背景下,考核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经过测试,许多官兵很快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涵义,「战斗体能的考核标准,就是为了倒逼我们在训练中加压升级,真正按照实战需要提升体能素质。」
全新的训练课目,需要更科学、更适配的组训方法。在引导官兵思想转型的基础上,该旅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教练员培养思路,在巩固集约化组训成果的同时,遴选各营连优秀军体教练员赴院校参加「战斗体能培训班」,研究更适用于不同体能水平的施教方式;梳理摸底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堵点,同步邀请参与教程编写的专家教员到训练一线帮带指导,将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推广到全体官兵,提高训练层次水平。
训练场上,某营官兵正区分多个批次开展战斗体能分解项目强训。「间歇性递进强化、先分解再连贯,区分不同体能层次,分类进行站点循环训练,是营队试训以来提升单兵耐力、爆发力和心肺功能的有效方式。」该营李营长感慨,这套「站点循环训练法」,正是前期赴院校参加战斗体能培训的下士牛浩宇带领战友探索总结的。
「阶梯高频训练法」「小重量耐力强化法」……随着战斗体能训练在该旅深入开展,各类专长专训的组训方法不断得到实战淬炼。
刚组织训练时,排长姜胜凯的第一感受就是「难」。之前,他和战友在大山深处值班,战位空间窄而长,有些基础训练课目无法展开。为适应战位体能要求,中士王胤渊着眼战位实际提出「阶梯高频训练法」,带领大家在有限空间内,对身体肌群进行针对性训练。
「平时并没有直观感到战斗体能训练的用途,直到一次执行新任务。」姜排长说,那次任务中,他们负责在发射架下牵引沉重的线缆。操作过程中,他惊喜地发现,以往来回搬运几趟线缆便开始手脚酸胀,但经过一段时间战斗体能专项训练,一上午不间断执行高强度任务后,他感觉仍有余力。
以战领训,向战发力。战斗体能强化训练,让官兵在实战背景下持续淬火加钢,在日常点滴训练中拉近训练场与战场的距离。采访中,战士们坦言:「这样的军体训练更有战味,也更有趣味,能让我们向更高、更快、更强目标不断迈进。」
笔者了解到,目前,该旅全体官兵的战斗体能考核数据信息已整合上报,成为进一步完善细化战斗体能训练的有益参考。「考核中也暴露出一些薄弱环节,我们将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补短强能,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迈上新台阶。」该旅领导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