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萝卜、大葱、土豆,在很多人的记忆里,这些菜到了冬天就是餐桌上的常客,家里囤点儿菜过冬是不少家庭的选择。近日,记者探访了石家庄市区的多个蔬菜市场及超市,正当季的白菜、萝卜受到很多市民的青睐,不过大量采购囤积的已经很少了。
市民在选购白菜。
囤菜是习惯 但囤的量明显比以前少
12月1日上午11时,天气晴好,在太行大街和槐安路交叉口附近的嘉汇福邻里中心,市民三三两两的在各个摊位前选购。市场的摊贩已经送走了饭店、社区内便利店等这样的大宗客户,这个时间点来买东西的大多是附近的居民。在市场最里面的空地上,装着白菜、大葱的小货车并排停放着,摊主忙着接待骑着三轮车、电动车来采购的市民。
价钱老板写在一个纸板上,戳在摊位前。记者看到,北京3号白菜,0.35元/斤,大葱分三种,大头的葱标价0.7元/斤,另外一种1元/斤,葱白最长的一种葱是1.7元/斤,摊主说不零卖,要买就得成捆买。
市民丁女士和爱人正挑选白菜,他们想买一些囤在家里:「五花肉粉条豆腐大白菜,热腾腾地炖一锅,到了冬天我们家最爱的就是这一口,而且这会儿的白菜口感最好,炖的大锅菜也最好吃,我儿子最喜欢吃的饺子也是猪肉白菜馅儿的。买上一包白菜囤上,吃着方便。一旦遇到下雨下雪阴天啥的,白菜也涨价,记得有一年一棵白菜就得20多块钱,所以我家每年一般都囤上点儿。」
一位市民想要圆白菜,摊主说暂时没有,得到下午或者明天才能到货。摊主说:「现在人们都不多买,我这一车是3000斤,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卖完。今年的白菜比去年这个时候略微贵点儿,但也算正常,不像今年夏天有段时间,菜价高的吓人,卖菜的不敢进货,买菜的不舍得买。」
卖土豆和麻山药的摊位前,顾客也络绎不绝。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妇买了一捆麻山药、一袋土豆,他们说:「买回去当主食吃,土豆能放住,这一袋也就十块钱,吃起来方便。」
在市场的一个综合摊位前,正在为顾客称重的摊主高女士告诉记者:「每年到了这个季节,白菜、萝卜上市量最大,基本上也是所有菜品中最便宜的,买白菜的顾客还是很多的,如果天天让你吃同一种蔬菜可能就烦了,但是白菜却吃不烦,不过现在人们顶多买上一包,像以前那样几乎家家户户都买几百斤白菜的很少了,买了也没地方放。」
市民「菜篮子」丰富。
菜篮子丰富 现吃现买更新鲜
记者昨天上午来到体育大街和东岗路交口的一个便民超市中,超市的货架上菜品琳琅满目。新鲜的白菜、萝卜占据的货架地盘明显是最大的,不过芹菜、菠菜、油麦、韭菜等绿叶蔬菜也很诱人,有不少市民都在选购蔬菜。市民陈先生和老伴儿一起挑白菜,货架上显示的价格是一斤0.49元,老先生只挑了两棵白菜,他说:「现在白菜卖的时候就剥得干干净净,啥时候买都挺方便的,买多了放到家里储存不好还容易坏,有时候赶上超市促销,卖的比我储存的还便宜。」
「以前是买菜不方便,所以大家都囤菜。而现在不一样了,无论住在哪儿,都有超市和便民市场,购买方便。菜的品类也很多,随吃随买更新鲜。」家住桥西区的市民张女生告诉记者,她家小区门口就有超市,晚上她父亲去公园散步回家之前都习惯去超市转一圈:「几乎每天晚上超市都有打折的蔬菜,品相不好的蔬菜当天就打折处理掉了,赶上喜欢吃的菜就买一些,价格挺实惠的。」
对于年轻人来说,平时在家做饭的时候就不是很多,更没囤菜的习惯。年轻的申先生和妻子一起逛超市,他们的篮子里放了菠菜、生菜、茼蒿等蔬菜,打算回家吃火锅:「刚结婚的时候逛超市见啥都想买,结果一大堆菜买回去,又没有时间做,菜都放坏了只能扔掉,还不如现买呢。」
居民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市民有了更多选择,土豆、萝卜、大白菜等冬储菜依旧受欢迎,但市民更多会选择现吃现买。
文/图 燕赵晚报记者 方小北
来源: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