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
2015年4月21日,杭州日报「拯救民勤·绿色传递」公益活动带领读者前往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开展春种,那是记者第一次看到「杭州林」。
九年后的同一天,记者再次来到了民勤。
成年梭梭。
九年时光,改变了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距离杭州2300多公里的县城,看看全国荒漠化监控与防治的最前沿,看看大家为之骄傲的「杭州林」,看看为我们抵御风沙的梭梭,看看九年后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
2015年4月21日,摄于甘肃上空。
2024年4月21日,摄于甘肃上空。
「甘」是心甘情愿的甘
「我是甘肃人,在上海。平时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
「读书时最大的心愿是走出去,如今只剩乡愁。」
「甘肃武威人,坐标西安,想家。」
以上是纪录片【河西走廊】中的弹幕。
因网络直播而走红的甘肃省武威市明清街夜市。
有网友说,甘肃的「甘」是心甘情愿的甘,「肃」却不是归宿的宿。
这句话若是放在十四年前,同为甘肃在外务工青年的马俊河也许会无奈认同。而如今,却有越来越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来到民勤,和他一起种梭梭。他们弯腰90度,在四方墩的盐碱地上种植梭梭,像是一个个细心的裁缝师傅,兢兢业业地为两片茫茫沙漠锁边。
在民勤县昌宁镇四方墩滩种植梭梭的志愿者。
在文旅市场全面复苏的2024年,「泼天的富贵」因一碗麻辣烫降临在甘肃天水,汉服文化的兴起,也让敦煌、张掖等河西走廊宝藏城市更加热门。而隶属于河西走廊中心地带的小县城民勤宁静依旧,让人印象最深的仍是那句处处可见的标语:「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当年选择回到民勤做公益,是因为不想成为「生态难民」。马俊河总是在不同场合用这句话回答着有关「初心」的问题。他笑称自己是民勤县的「初代网红」,「治沙‘英雄’在我们这就是坐在村口晒太阳的普通老汉。」马俊河说。
民勤县三雷镇三陶村瑞安堡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为坐在瑞安堡门口的马俊河。
民勤,一座因为人民「能吃苦」而闻名的县城
此次载着记者和读者代表前往民勤县的司机师傅也是甘肃人,来自省会城市兰州。他走遍了甘肃、内蒙古等诸多地区,民勤,却是第一次来。
车后轮陷入沙土,司机师傅正在挖沙。
4月22日上午,车辆陷入路边沟内,司机师傅用带去种梭梭的铁锹一点点挖着轮胎两边的沙土。一位读者代表上前对他说:「辛苦了师傅,没想到遇上了这样的情况。」他拍拍身上的土说:「没事儿,你们是好人,是来这里做好事的。」
当天,位于民勤县昌宁镇附近的四方墩黄沙漫天——张嘴进沙,睁眼进沙,口袋里是沙,鞋子里也是沙。面对在南方人眼中如同沙尘暴般恐怖的天气,马俊河却淡定地说:「别慌,区区三到四级西北风而已。」
「你看那个土墩,那就是四方墩。它是一个汉代的烽火台。」马俊河指着远处土黄色的梯形土堆告诉记者:「过去这里属于昌宁湖水域,据文献记载,整个水域是在1967年彻底干涸的。」
四方墩滩位于民勤县昌宁镇附近,是汉代修建的烽火台。
当天的种植活动不得不在风沙中匆匆收尾,此时被风吹起的黄土已经看不到车前的路。走进当地一户农家打开水龙头准备洗手,里面流出的水比棉线粗不了几分。
「民勤人民是出了名的能吃苦。古时候,民勤百姓去阿拉善左旗那里的盐湖制盐,浓度很高的盐水会腐蚀皮肤,民勤人却吃得了这种苦。」马俊河说。
民勤县沙漠雕塑公园。午休时间工作人员躺在沙地上休息。
相比九年前,记者眼中的民勤县城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蒙着一层灰的街道如今被整洁的马路代替,夜市装饰着统一的灯牌,点缀在现代化的居民区之间。在此次入住的酒店后面,有一条名为「大寺庙巷」的小弄堂,当清晨的阳光透过层层绿叶洒向大地时,岁月静好的感觉,很难与沙尘暴或干旱等严峻的词汇联系在一起。
摄于民勤县大寺庙巷。
当我们聊治沙,就不能只聊治沙
对于杭州日报的读者来说,捐种梭梭,为「杭州林」增绿这件事已经持续了十四年。「杭州林」三个字最初写在一段沙枣树树枝上,后来凿在了石头上,2019年又刻在了长方形的石碑上。每片「杭州林」,记者都去过。它们距离民勤县城越来越远,意味着防风固沙的梭梭林面积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第一片「杭州林」,2015年4月22日摄于民勤。
2015年前往民勤参加春种活动的读者代表为第二片「杭州林」揭牌。
位于四方墩的「杭州林」,立于2019年。
据民勤县林业和草原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民勤县全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到230万亩以上,其中压沙造林103万亩以上;封育天然沙生植被325万亩以上,在408公里的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00多公里的防护林带,全县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50年代的3%提高到18.28%,草原综合植被覆盖率达到18.65%。
一直在治沙一线的甘肃青梭公益发展中心的负责人马俊河态度很坦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嘛。」他笑笑说。
画面中道路右边是被梭梭林覆盖的腾格里沙漠,左边是未被植物覆盖的沙漠。
4月22日下午,记者再次走进了九年前同一时间到过的民勤县昌盛村,「沙上墙,羊上房」的昌盛村在呼啸的风沙中看不到一个人影。
马俊河边走边对大家说:「你们可以走进林子里感受下,和路边的风沙比较一下。」他走在最前面,声音随着脚步深入梭梭林后变得越来越轻。
走进这片梭梭林,它们发白的根系深深扎根于沙漠,走进林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风仿佛静止了。
2015年4月22日,摄于民勤县昌盛村。
2024年4月22日,摄于民勤县昌盛村。(记者 于佳 摄)
「在这一刻,我才真切地体会到种梭梭的意义。」同行的读者代表发出感慨。
虽然无法挽救已经消失在沙漠中的村落,但为了防止更多的村落消失在沙漠中,我们还需要种植更多的梭梭。
梭梭起到了防风固沙的作用。
但愿下一次从民勤县城出发去种梭梭时,路上还要花更久的时间。
没有飞扬的尘土,路的两边绿树成荫。
这或许还要很多个九年,但幸好我们还会有很多个「杭州林」。
没有植被覆盖的腾格里沙漠一望无际。
梭梭在春天抽出嫩芽。
去年9月份在梭梭树上开出的小花在枝干上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