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弘扬法治精神 传递法治力量」为主题的「我(们)的法治故事」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落下帷幕。其中,由北京高院推荐、通州法院报送的【脚沾泥土,身满花香】荣获优秀作品三等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通州法院人不忘初心的法治故事!
什么是法院人的初心?
是对双方当事人权益最大化的坚持,是为当事人解忧的不变情怀,是查明案情真相的执着,是在法理和情理间牢牢端稳天平……
所有的答案,都在人民法庭的基层工作日常里。
送您三朵「小花花」
「陈老师,有您一个快递。」跟往常一样,陈斌经过门卫室时总会先取一批快递,其中不乏和解方案、撤诉申请、代理手续、管辖异议、保全申请等材料。今天这个小小的盒子倒是引起了她的注意,从大小形状来看,不是案件材料,不是锦旗,会是什么呢?
她带着好奇回到办公室,当拆开快递的一瞬间,她的嘴角流露出欣慰的笑容。原来是三朵玫瑰花中性变色笔,同时附带一张小纸条:「陈老师,感谢您这段时间来对我的帮助,虽然他又起诉我离婚了,但这次我已释然,无论最后离与不离,我都从您身上学会了乐观、坚强。三朵小花送给您,祝您我都幸福!」简短的几行字,将陈斌的思绪拉回到半年前处理的一桩离婚纠纷案件。
调解员陈斌
男方谢某是原告,在与被告杨某结婚之前有过两段婚姻,因长期对家庭生活不满,谢某患上了抑郁症,因此起诉杨某离婚。杨某与谢某结婚十余年,孩子已经十二岁了,杨某自认为他们之间感情深厚,而且公婆待自己视如己出,如果答应离婚一走了之,实在是于心不忍。
当陈斌第一次联系她时,她再三恳求陈斌帮帮她,也帮帮她的家庭。自此,陈斌开启了一段长长的「心理咨询」历程。陈斌经过多日与谢某反复沟通后,最终对杨某说了一段「过来人」的肺腑之言:「一个女人在婚姻关系中,首先是要有清晰的定位,不能违背自己的内心。你丈夫他现在是个病人,你可以将与他的相处当作一项必须完成好的工作,不再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你可以像对待最刁钻的客户一样对待他,但是千万不要把自己的生活过拧巴了。」「陈老师,谢谢您,我会听从您的建议,换一种模式与他相处。」
多日之后的一个晚上,杨某突然联系陈斌:「陈老师,他答应撤诉了,您能现在给他安排签字吗?」陈斌一刻都不敢耽误,立刻安排线上谈话,签署撤诉笔录,等一切手续办理完毕,抬头一看,已是晚上十点半了。陈斌丈夫打趣道:「瞧瞧,我们陈老师比法官还要忙呢。」
思绪拉回到现在,陈斌从回忆里回过神来。看来,杨某已经彻底解开了心结,在这段婚姻里,杨某已经尽力。虽然也许还是没办法挽留这段感情,但她至少不再为婚姻情感纠葛所困,学会了重新让自己成为生活的主导。紧握着手中的三朵小花,陈斌露出欣慰的笑容,将小花整整齐齐插到笔筒里,又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一场「及时雨」
2023年7月初,漷县法庭接到漷县镇马头村12368工单,反映村里有两家邻居之间因为建房问题不断拨打12345投诉热线,希望漷县法庭能够提供帮助。工单分到了速裁法官邢怀龙手里。
每年7月,正是北京酷暑难耐的季节,一天中午天气突然阴沉,远处雷声滚滚,树叶开始不安的摇晃,一场久违的大雨即将来临,法庭里每个人似乎都已经做好了迎接暴雨的准备。
「芦辛,辛苦你跟我出去一趟。」「邢法官,马上下暴雨了,你要去哪里啊?」芦辛有点惊讶,但也没多问便跟着邢怀龙离开了法庭,因为芦辛早已习惯了邢怀龙每次的「临时出行」必定是一场「蓄谋已久」的计划。在途中,邢怀龙分别给董某和张某打了电话,告诉他们二十分钟后去现场看看。
董某和张某是同村三十多年的老邻居,几十年来虽没有十分亲近,但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但从2022年董某翻建房屋开始,两家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甚至一度剑拔弩张。张某说董某超宅基地范围建房、董某说张某堆放的砖头影响了他建后墙、张某说董某不修建卡子墙下雨的时候雨水会倒灌、董某说张某家安装的空调外机排放的热气吹到了自家厨房……董某原本计划2022年底完工的房子愣是拖到2023年还没封闭院落。于是董某和张某之间便开始了无休止的争吵和投诉。
为了看看董某不修建卡子墙会不会造成雨水倒灌到张家的房屋,邢怀龙已经等待这场暴雨多日了。只要确定了这个问题,至于董某建房是否超过了宅基地范围、张某的空调外机吹出的热风有没有吹进董某的厨房,只要拿出房本量一量、到现场亲身感受一下自然迎刃而解。就这样,邢法官开启了暴雨中的现场勘查,用事实证明了董某不修建卡子墙也不会影响到张某家房屋的安全,同时通过现场感受,也证明了张某家空调排放的热气吹不进董某的厨房。就在这一看、一吹、一量之间,董某和张某心服口服。
「邢法官,出去一趟,鞋子上都是泥啦!」回到办公室,同事们打趣道,邢怀龙没多作解释,只是会心一笑。
十余天后,董某的房屋彻底竣工,30多年老邻居的这场纠葛终于得到妥善化解。
解纷一直在路上
陈斌,通州法院漷县法庭特邀调解员;邢怀龙,曾任漷县法庭「多元调解+速裁」团队的法官;而我,曾经是「邢怀龙团队」的助理。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由「一名法官+一名助理+一名书记员+N名调解员」组成的漷县法庭前端团队,我们各自处理过许多「鸡毛蒜皮」的小事,也一起干过很多「轰动一时」的大事。
邢怀龙常年奔走在尘土飞扬的乡间小道,淌过水沟,爬过高墙;以陈斌为代表的调解员老师曾经为涉某央企1000多万合同款的顺利结算,不计成本地连日与远在美国的实际控制人进行越洋沟通;对于已经提交到法院的案件,我们不经开庭,便为多名农民工讨回十一余万元的血汗钱;对于尚未提起的诉讼,我们通过一案,便为三十余户村民追回六十余万元被拖欠的租金;对于已经达成调解协议,只需法院赋予强制执行力的案件,我们通过「上门立案、现场司法确认」,便为四十余户村民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作为漷县法庭的前端团队,我们始终将「非诉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能做到「案结事了」绝不满足于「结案了事」;同时充分发挥「派出法庭」在解决矛盾纠纷机制的前沿性作用,积极构建四级解纷网络,依托「12368一号响应机制」,为村乡镇的法治化需求提供及时、专业、有效的服务。
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2024年,随着工作岗位的调整,我正式成为一名员额法官,漷县法庭「樊秋苹团队」正式组建。于我而言,一切都是崭新的开始,但一切又是那么的熟悉。每当拿到一个新的案件,我也学着他们曾经的模样,对于需要诉说者,给予足够耐心的倾听;对于陷入困境者,站在他们的角度帮助找到解决方法;对于邻里纠纷,能去现场绝不待在法庭;对于具有潜在群体性纠纷的案件,通过一案、化解一片。
我努力试着将调解、审判现场从法庭搬到田间地头、搬到村里村外,搬到当事人的内心深处。司法为民永远在路上,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深情。「樊秋苹团队」的法治故事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法治故事未完待续……
文字:樊秋苹
原标题:【「我(们)的法治故事」优秀作品展示——【脚沾泥土,身满花香】】
阅读原文
来源: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