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社会

刘和平:叙利亚变天对于伊朗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2024-12-15社会

直新闻 我们看到,连日来俄罗斯、法国、德国、埃及和黎巴嫩等国家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纷纷呼吁以色列尊重叙利亚的领土与主权完整。对此,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 实事求是来讲,无论以色列为自己的行为找了多少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轰炸阿萨德政权遗留下来的重型军事装备是为了防止它们落入到叙利亚的激进分子手中,出兵占领戈兰高地是为了建立缓冲区保障自身的安全,都没有办法否认这就是赤裸裸的侵略战争、侵犯他国主权尤其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行为。

然而让人感到遗憾的是,面对以色列如此嚣张的行为,我们再也见不到曾经对以色列发动五次中东战争的阿拉伯国家联军了,再也见不到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抵抗之弧」对以色列的反制行动了,只剩下伊朗在发出口头上的谴责,同时再也见不到中东的另外一大「玩家」俄罗斯通过习惯性的「秀肌肉」的方式来发出威慑了,俄罗斯已经默认和接受了叙利亚变天的现实,相反我们只见到另外一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美国对此的支持与纵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控制了局势并建立了新政府的叙利亚反对派,对此居然也没有作出任何的表态,很显然也是由于「人在矮檐下」的缘故。

我认为,这一现象实际上就向我们揭露了几个赤裸裸的现实,一是不仅当前的全球秩序仍然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丛林规则状态,中东局势就更是如此;二是在这种丛林规则和生态链当中,以色列通过最近一年多在中东地区大杀四方,已经进一步确立了自己没人敢惹的「中东小霸王」形象,或者说以色列已经成功地占据了「中东地区安全食物链」的最上游。

除此之外我还认为,由于阿萨德政权是俄罗斯介入中东局势最为重要的抓手,尤其是俄罗斯还在叙利亚保存着其在海外的唯一军事基地,因此随着阿萨德政权的倒台与俄罗斯在叙利亚军事基地的可能不保,不仅意味着俄罗斯已经在中东地区已经基本出局, 而且意味着,原本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和中东逊尼派,以及俄罗斯支持的中东什叶派,所形成的「二元对立」与相互制衡的中东基本政治与安全格局,已经不复存在。总而言之,一句话概括:中东已经变天了。 而这一切,都要起源于去年10月7日哈马斯发起的那场「阿克萨洪水」行动。 我不知道俄罗斯、伊朗、黎巴嫩真主党以及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有没有预料到会有今天这样一种结局。

直新闻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谴责以色列进占戈兰高地缓冲区侵犯叙利亚领土完整,以及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将阿萨德政权垮台原因归咎于美国和以色列,并称伊朗不会放弃抵抗,美以的阴谋不会得逞。对此您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刘和平 我认为,虽然以色列方面声称,他们占据戈兰高地扩大缓冲区,是暂时性的行为,一旦叙利亚局势稳定下来了,他们就会撤军,但是谁都知道过去这些年来,以色列对于戈兰高地一直是垂涎三尺,因为控制了戈兰高地,尤其是控制了地中海东岸的最高峰、海拔2200米的高地赫尔蒙山,实际上就相当于居高临下控制了叙利亚,甚至是可以威慑包括伊朗在内的整个中东,因此以色列是完全存在着永久性地将戈兰高地收入自己囊中的可能性的。更何况,接下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上台,也是有利于以色列霸占戈兰高地的。特朗普不仅是第一个将美国驻以色列的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到耶路撒冷的美国总统,更是第一个公开正式承认戈兰高地是属于以色列的美国总统。

至于伊朗声称要跟美国和以色列对抗到底,这说明伊朗有关方面显然还需要时间来承认、接受与消化阿萨德政权已然倒台以及由伊朗构建的「什叶派抵抗之弧」已然瓦解的残酷现实。而在事实上,阿萨德政权的倒台,不仅仅意味着伊朗在叙利亚的出局,同时意味着「什叶派抵抗之弧」的瓦解,这将会给伊朗带来更多的后患。一方面,隶属于逊尼派的反政府武装控制了叙利亚,以及以色列控制了戈兰高地,意味着伊朗与黎巴嫩真主党的陆路联系已经被彻底切断,真主党再也没有渠道从伊朗获得武器支援,并且会进一步陷入以色列的包围当中;另一方面,以军彻底摧毁了叙利亚境内阿萨德政权遗留下来的防空系统,这意味着以色列空军在飞越叙利亚领空的时候,将再也不会面临着俄制防空系统的威胁。或者换句话说,它意味着以色列空军从此可以「自由飞越」叙利亚领空,随时对伊朗进行打击,伊朗的本土将会变得更加不安全。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虽然伊朗是这次叙利亚变天当中除阿萨德政权之外的最大输家,但是俗话说得好,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假如伊朗方面能够转变一下过去的思路与观念,那从叙利亚出局甚至是「什叶派抵抗之弧」的瓦解,对于伊朗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要知道,过去几十年来伊朗在国家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仍然力挺哈马斯、扶持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以及勉为其难地支援叙利亚和伊拉克,组建「什叶派抵抗之弧」跟美国和以色列对抗,不仅遭到了西方国家的集体制裁和封锁,屡屡遭到以色列的军事打击,同时还耽误了国内的经济与民生发展。要知道,在中东地区占绝对主导地位的逊尼派国家,都因为五次中东战争的教训而放弃了这一目标,光是凭借伊朗又怎么可能完成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理想?我认为,伊朗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国内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上来。

作者丨刘和平

排版丨郑志佳

编辑丨陈淼松

审校丨李怡

监制丨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