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左右,我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做内容运营,负责维护一批和有关星座的公众号。
日常工作量不算多,就是将一些星座网站上的内容整合,然后在公众号上排版发送出去。
在其中的水瓶号上,有个叫「Babo_月」的女孩,每天用相同的格式跟我说晚安。
从我开始关注留言开始,在往后的一年内,我共收到181条私信,和181声晚安。
我熟悉她每天做的事,每天发生的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每个人物... ...
但我们彼此并不认识,尽管她习惯每晚跟我道声晚安才入睡,我也只是偶尔回复她。
她从没要求我回复,只是耐心而宽容地让我旁观她成长的轨迹。
后来她又多了一个朋友,她在私信这样说:
这种充满敌意和偏激的私信,一直维持了十二天,之后就戛然而止了。
这就是一个年轻姑娘恨的期限,短如花期。
等我加她为微信好友时,她已经在朋友圈里享受美食,等待和别人的约会,听一首新出炉的情歌,涂淡蓝色的指甲油。
至于公众号留言中的烦恼,仿佛就从来都不曾有过一般。
至今,我也不知道杨呆子到底是谁,又做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情,但是我知道,她已经放下了。
从那之后,公众号上的留言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虽然微信聊天要比公众号的留言更方便,但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很久之后,等我把离职的消息告诉她,这位水瓶座的姑娘也仅仅回复了一句 :「谢谢你,我的树洞」。
原来如此,从开到终我就是个树洞。
一个不能解决问题,但能让倾听者舒服一点的树洞。
情绪是生物进化的产物,能预测当前事件对未来的影响,虽然会受周围事物或人所影响,但却是一种内在要素。
即便你是因为别人的言行而欢喜或生气,为此买单的终究是你自己。
更何况在现代社会环境中,大众的情绪反应通常是夸张的,甚至是错误的。
如果我们不把它们说出来,而是压抑在心里的话,可能会对我们产生持续的伤害。
我们和树洞对白,并不是渴望这个树洞能够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而是自身对外的一种宣泄。
在那一瞬间,说话的人宛如置身事外一般,将内在的情绪转化成外在谈资。
这行为本身就是治愈的一种方式。
当然,猫咪也是如此。
这种生物虽然不会说话,但并不影响我们和它分享。
毕竟我们对外分享的初衷,不是需要小猫咪们为我们做些什么,而是单纯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
猫咪越是不会说话,越是不懂我们说什么,我们越是可以做到毫无保留。
因为不用考虑猫咪的情绪,不用迎合猫咪的想法,更不用担心它们会口无遮拦。
就像那位水瓶座的姑娘一样,一旦加了微信,彼此反而更加拘谨了,反倒是失去了原本无脑倾诉的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