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物学角度去看:拟人化思维和「可爱反应」是人类喜欢可爱的动物生物学基础;猫、狗的社交性、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较小的体型是获得人类喜爱的生物学基础,且相较于其他动物而言更具有优势。
人类就是一群戏精,猫和狗还得配合人类演戏。
人类的拟人化思维
人类具有将自己的形态、外观、情感、思想特质套用到非人类的生物的能力,这一拟人化思维是现代人类的特征之一。这个能力的出现大约在距今40000年前,早期人类的大脑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模块化特征,演化出独特的智能领域[1]。 拟人化思维是人类祖先大脑处理社会复杂关系和处理自然界生物资源的结果。 这使得现代人类能够运用拟人化思维与其他动物和自然界互动,并推测其他动物的行为。人类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就本能地将其他动物视为社会主体,并赋予它们类似人类的智慧、欲望、信仰和意图。甚至我们对于非生物物体都有拟人化思维,这在儿童时代很常见,比如和娃娃对话。
我们的祖先有将人类的思想、情感套用于其他物种的能力,打开了将一些动物融入人类社会环境的大门。这使得人类是唯一会养宠物的物种,尽管在人工饲养环境下部分物种会出现「养宠物」的特例,但在野生环境下没有发现其他物种有养宠物的现象。
在拟人化思维的影响下,人们能够从宠物身上获得情感和身体上收益。 大多数的宠物主人认为,他们的宠物真诚地「爱」或「欣赏」它们,「在它们不在时会想念」他们,在他们回来时会感到「喜悦」,在他们对第三方表现出爱意时感到「嫉妒」。同时,由于宠物不会说话,宠物动物也无法批评主人,对他们撒谎,或背叛他们的信任。和人类之间相处相比,宠物与主人的关系要简单的多,冲突要也要少的多。
人类对宠物可爱的偏好胜过美丽,更胜过丑
融入人类社会环境的动物非常多,包括鸡、鸭、鱼、牛、羊、猫、狗等等;大部分动物被当做工具参与人类的社会生产,但是为什么猫和狗会脱颖而出。原因有两点,「可爱反应」以及对美的偏好。
「可爱反应」是指具有大眼睛和面部特征的动物激发了我们的父母照顾孩子本能。对于这种现象解释是,可爱的动物让我们想起了人类的婴儿。而且对「可爱」的动物偏好超过美丽的动物。有些动物非常美丽例如,雄性孔雀、帝王蝶,但它们并没有引起人类的可爱反应。
其次,人类能否在动物身上感受到它们的美会影响这种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道德地位。人类可能不太关心或谴责伤害丑陋的动物,比如你踩死一只蟑螂,因为它们会被视为危险动物,即使它可能在生物学上并不危险,而是因为它们丑陋导致我们觉得它们危险。同样的,食用狗肉会引起很多爱狗人士的反对,但是没什么人会去反对你吃鸡鸭鱼。
猫和狗主动或被动的朝人类着迷的方向演化
人类觉得可爱的动物有很多,除了猫或狗以外,还有海豚、考拉、龙猫等等,但是狗和猫先天具有社交性强、肢体语言丰富,体型较小的生物学基础,更适合被驯化以及和人类相处。
猫的驯化被认为是野猫被啮齿动物,特别是家鼠(小家鼠)吸引到早期人类住区,并被新石器时代的农民驯服。已知最早的证据表明,家猫在希腊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
在驯化过程中,猫的解剖和行为只发生了微小的变化,它们仍然能够在野外生存。 野猫的一些自然行为和特征已经有作为宠物的基础,包括体型小、社交性强、具有显著的肢体语言、爱玩耍和相对较高的智力。
狗是人类第一个被驯化的物种,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0多年前狼和狩猎者的关系,狗是由亚欧大陆的灰狼演化而来。狼是具有社会性、合群以及合作性的动物,因此这是狗进入到人类社会关系中的基础。在被驯化的过程中,狗增加了饮食中淀粉代谢的能力;狗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帮助其减少对人类的攻击性和恐惧;狗进化出了认识人类社交行为的技能,可以看懂人的手势和听懂人的语言,这个能力甚至比人类近亲黑猩猩还要显著。
同时因为人类的审美差异和特殊,人类在主动的改变宠物以满足自己的偏好。狗和猫被杂交出不同的品种或者对身体结构进行人为的改变,某些品种有先天性疾病如:折耳猫;柯基在不需要它的放牧功能后仍被执行断尾等。
参考文献:
【1】Mithen, S. (1996). The prehistory of the mind: A search for the origins of art, religion and science. London: Thames & Hudson
【2】Serpell, James (2002). Anthropomorphism and Anthropomorphic Selection—Beyond the "Cute Response". Society & Animals, 10(4), 437–454.
【3】Why People Care More About Beautiful Animals Than Ugly O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