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婴儿时期的经历会影响孩子性格吗?

2022-04-02亲子

我也曾经历孩子出生后的母婴分离,相比是否影响孩子性格而言,对妈妈的影响更值得妈妈自己的关注和消解。

我家孩子出生后也是在新生儿NICU住了五天院,也是不允许探视,也是接出院时嗓子沙哑,也是刚出来时不哭不闹,后来无比黏人,接下来一路长大,也算不上「胆大」的孩子。

在那段日子,经历产后分离,与伴随分离而来的乳腺炎、焦虑等身体与心理的种种压力,现在回忆依旧不堪。

我也会有的时候闪过「刚出生就离开妈妈,这段经历会不会影响他」的想法——我的答案是「会」和「不会」。

「会」的是,母婴分离一定是会对母婴产生种种影响的,但这种影响并不是自己想像的那般「改变人生」。

现在医院基本都提倡产后母婴同室,以促进母亲与婴儿建立亲密关系、母亲产后的恢复和婴儿的身心发展。

即使在疫情阴影笼罩下,世卫组织也建议,母亲无论是确诊或疑似,都应该在适当防护措施下,持续与婴儿共处一室,进行母乳喂养,保持肌肤接触 [1]

但一直以来,早产以及新生儿的各种疾病,每年都导致了很多婴儿和妈妈的分离。

这种分离的原因,出于治疗需要,这种分离的无奈,限于医疗条件。

例如,我国绝大部分的NICU出于感染预防、人力不足等原因均实行封闭式管理,新生儿出院前母亲几乎很少有机会接触甚至看到自己的孩子,这样的母婴分离将持续至新生儿出院。

这段经历,宝宝不是一个人,你也不是一个人。

「不会」的是,我不会让这种已发生的不可改变的经历,去影响未发生的事情,从而继续影响我和孩子。

这种导致住院的病情,这段住院不允许探视的经历,不是我和你的过错,也不是我们当时可以改变的。

我们签的字,做的选择,医院的不可探视的规定,都是在当时有限条件下对宝宝健康最好的决定。

这种不可抗的、已发生的、不可改变的分离经历,对孩子的影响,只是他出生后,会经历的无数经历和影响之一。

相比于母婴分离对宝宝的影响,对母亲身心健康会造成的影响也需要更多关注。 无论你是正在怀孕、正在经历母婴分离,还是无法从既往的分离经历中释怀,以下都值得了解:

1.新生儿的母婴分离会引发你的焦虑心理

没有什么比孩子的健康与安全更让妈妈牵挂,出生后的分离,容易让妈妈更加牵挂孩子,并作为刚刚成为妈妈的产妇,被当头一击,对胜任妈妈这个角色的信心降低。

作为妈妈,还容易把与婴儿分离的责任归结于自己——是不是自己怀孕时没做好什么导致了早产,是不是自己没奶喂养不足导致了黄疸,是不是出生后没照顾好导致了生病……从而更加产生担心、伤心和自责的心理。

例如,那个时候,我发现,越是在妈妈群中,和「同命相连」的母婴分离中的妈妈们交流,就越容易集体陷入更大的胡思乱想和焦虑漩涡。

于是,为了缓解焦虑,我就有意识地去筛选信息,看那些能帮助自己关注孩子康复后积极的信息。

比如,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怎样严重的后果——而我及时地配合医生诊断与治疗,孩子正在恢复健康。

知道这些,可以:

告诉自己,分离不是自己的错,分离是为了孩子恢复健康。短暂的分离并不能影响你现在和以后成为一个好妈妈。

2. 新生儿的母婴分离会影响产后抑郁的发生

产后抑郁,本来就是所有新手妈妈面对的一大挑战。而母婴分离的妈妈,则险中加险。有研究显示,母婴分离的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相比之下更高 [2]

例如,出生后的母乳喂养会面临挑战,妈妈的泌乳与亲喂难以正常进行,并由此带来身体的痛苦、以及心理的压力。

这会引发自己对是否能顺利母乳的担忧,以及母亲角色的胜任感降低等。

我在分离的5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吸奶……一方面,没有宝宝吃奶,如果不吸出,很快会涨奶和堵奶。一方面,医院需要给宝宝送母乳。

泌乳初期,吸奶器根本没用,需要用手慢慢挤,然而刚生孩子谁有这个技术。一边堵,一边挤,又痛,又慢,两个小时才能有一点点。当时每天都在想,为什么要生这个孩子,让他去受罪,自己也受罪。

此外,刚出生的宝宝生病住院,除了因为母婴分离会让妈妈更加焦虑,出院后,对孩子的照料也为新手妈妈增加了难度。

因为生病后复查的种种奔波,受生病影响怎么也赶不上的各种各类疫苗,没及时种上疫苗进而引发的各种健康担忧……以及无论分不分离,所有婴儿都经常遇到的吐奶、胀气、肠绞痛、湿疹……

母婴分离这个应激事件,让本来就有产后抑郁风险的新手妈妈们,雪上加霜。

妈妈们自己要有这个意识,让自己和家人提前知道,每个人在生宝宝后,都可能会面临母婴分离的风险。老话说,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在产前对母婴分离进行讨论并且商讨对策能够有效降低母亲的焦虑感 [3]

一些护理领域研究发现,优质的医院与家庭护理可以降低母婴分离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减轻产后抑郁的症状和时间,保证母婴的身体健康,使妈妈更容易进入母亲角色。

其中,就包括了医院对家人的宣教与指导,对产妇的心理疏导,及时的乳房护理和泌乳指导等。

但事实上,很多医院无力无瑕顾及这些,我当时除了一份新生儿住院指南中提到了一些母乳相关注意,别的统统没有,尤其是没有什么心理方面的疏导。这时,妈妈们只能靠自己和家人了。

知道这些,可以:

提前向自己和家人科普产后抑郁、母婴分离等,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好的医疗护理、日常产后照顾、心理支持。
在新生儿母婴分离后,重点关注乳房护理等。在必要的时候及时去医院或寻求母乳指导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3. 一生的守护才刚刚开始,妈妈的心态更加重要

看到描述中「没有一出生就守护好他,是我一生的遗憾。」,每个有类似经历的妈妈,都会与之共鸣。

我们都不希望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孩子身上,但也要知道,孩子出生后,一生还会不断发生各种事情,不断经历各种事情。有些是我们能影响的,有些是完全无法控制的。

在婴儿时期和童年时期,妈妈在这些事情、这些经历中的行为、心态,尤其重要。

把与婴儿分离的责任过多归结于自己,从而产生担心、伤心和自责的心理体验,带来不愉快的心理状态,诱发更大程度上的母婴分离焦虑,其对母亲与其儿童的影响可以一直延续至儿童晚期甚至青春期早期。 [4]

例如,题目描述就是一个例子

现在我觉得孩子比较胆小缺乏安全感,当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我总是忍不住会想,会不会跟刚出生就离开妈妈的经历有关系。

因为我也有忍不住这样想的时候。

而且,我还可以预告:

在孩子未来上幼儿园没有其它孩子适应得快的时候、在孩子与其它孩子相比更内敛更谨慎的时候,在孩子每天需要不是一般多的亲亲抱抱,甚至在他每天要问很多遍「你爱不爱我」的时候……你可能还会忍不住这样想。

我们可以不去忍这样想,因为毕竟大脑经常忍不住想一些事情。例如,站在海边的时候大脑会想把手机扔出去。

但我们不会扔,对吧?因为这只是个「念头」。我们还会多想一些,这才是重要的,这才最终决定我们扔还是不扔的行为。

所以,我们在忍不住想「这可能和刚出生就离开妈妈的经历有关系」后,也可多想一些,并让这些决定自己最终的行为:

例如,看到孩子粘妈妈,我们还可以想的是,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情。

于是,我们给孩子更多的亲亲抱抱,及时响应。

例如,看到孩子不像其它孩子一样「勇往直前」,我们还可以想的是,他可能是个对变化与环境敏感的人,需要给他适应的时间。

于是,我们给孩子更多的耐心,让他即使小心翼翼,却能步步向前。

例如,看到孩子不像自己的性格,或者不如其它孩子「大胆」,我们还可以想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天生的气质与性格特点,因势利导会更好。

于是,我们给孩子更多的独立尊重,不强求他去做那个样板化的完美小孩——「热爱打招呼,见人自来熟,玩具爱分享,被抢能反抗,入园超顺利,小区孩子王,挑战勇敢上……」

婴儿时期、儿童时期的经历,会影响孩子,但不是被一件事情,不是被短期阶段就决定性地影响了。

人都是这样。

「母婴分离」让妈妈至今无法释怀,也一定不是因为「分离」本身,而是与分离这个时间伴随的其它经历和挑战。

「母婴分离」对孩子更大的影响,更可能是通过对妈妈心理的持续的影响,基于婴幼儿与整个童年时期妈妈角色的重要性,从而间接影响孩子未来养育与教育中的种种选择。

「没有一出生就守护好他」,也许会是妈妈「一生的遗憾」,但妈妈与孩子一起的人生,才刚刚一年。你们的一生中还会有更多的陪伴,更多的亲密,更多的爱。

这些才是最终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东西。

@知乎亲子

参考

  1. ^ 1 https://www.who.int/zh/news/item/16-03-2021-new-research-highlights-risks-of-separating-newborns-from-mothers-during-covid-19-pandemic
  2. ^ 王利,郭丽,曾兰玉,陈清华,林蔓彬.母婴分离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现状调查[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03):2-5.
  3. ^ CooklinAR,GialloR,D’EspositoF,etal.Postpartummaternalseparationanxiety,overprotectiveparenting,andchildren’ssocialemotionalwell-being:longitudinalevidencefromanAustraliancohort[J].JFamPsychol,2013,27(4):618-628.
  4. ^ 刘建鹏,张宇翔,陈佳欣,张雪琴.母婴分离影响母亲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简述[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05):66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