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有着相同经历的我来说,非常能体会妈妈的这种内疚的心情,感同身受。
我因为身体原因,娃刚满37周那一天,就剖腹产了,娃刚出来的时候,医生就抱着孩子让我看了下性别,说孩子呛羊水了,就被送到儿科那里了,后来娃因为ABO溶血导致的病理性黄疸,直接转到新生儿科了接受照蓝光治疗去了,期间医院也不让探视,我在医院住了7天,等我出院那天才又见到孩子,抱着他,看见他又黑又瘦又小的样子,我和队友两个人,真是抱头痛哭。
有了孩子后,我就开始学习各种育儿,养育,照料相关的知识,才发现,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早接触,早吮吸,第一口黄金初乳等这些,我和孩子全都错过了,我有时也会觉得内疚,觉得对不起孩子。
比较庆幸的是,在学习发展心理学的知识后,让我认识到, 只要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提供一个稳定的,可靠的,及时的生活环境 , 那我们所担心的,孩子在出生后的几天,没有在妈妈身边这件事,对孩子的性格不会造成影响。
这也是让我释怀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不再因为孩子出生后不在我身边这件事而内疚了,作为母亲我已经冒着生命危险,坚持到了37周,孩子因为某些原因,必须去接受一定的治疗,这些事我们都没办法左右。
刚出生和妈妈短暂分离这件事,不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影响的依据,来自发展心理学。
鲍比的依恋
理论指出,在婴幼儿期间,依恋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比较宽泛的阶段,最终达到「母亲--婴儿之间动态的平衡」。
- 前依赖依恋阶段
0-6个星期。宝宝从母亲那里获得食物和舒适抚慰,这个阶段,如果把他们和母亲分开并不能造成宝宝的不安和焦虑,他们基本上不怕生,对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反应没有差别。
2. 依恋形成期
6个星期到6~8个月。宝宝开始对熟悉的人和不熟悉的人有不同的反应,开始有分离焦虑的苗头。这个时候宝宝如果见不到生人会哭,不愿意让生人抱,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要认为自己的宝宝胆小,如果我们看到朋友六七个月大的宝宝,请尽量克制自己,不要随便捏宝宝的脸或者抱他,尽量避免给造成压力。
3.依恋明确期
6~8个月到18~24个月。当母亲离开时,宝宝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这个阶段宝宝特别黏妈妈,这是正常的。每个父母都经历过自己要离开时宝宝的各种哭闹。正常的孩子,在6~18个月,都会体验到分离焦虑。不同的是,和妈妈成功建立起安全依恋的宝宝,能够适度表达分离焦虑,比较容易安慰,有比较强的探索性和独立性。
4.互惠的关系
18~24个月及之后的几年。在这期间,母亲和宝宝共同调整和平衡双方的关系。妈妈可以解释自己去哪儿,多久回来。宝宝可以提一些要求,比如给我讲一个故事再走,或者亲三下再走。在这个阶段中,宝宝理解父母去干什么,多久能回来,并且相信父母一定会遵守诺言回来,同时他们会发现自己在双方的关系里有一定的重要性,这让他们能够承受父母短暂的离开。慢慢地,稳固的依恋关系会帮助孩子在和父母分离的时候仍能保持安全感。
所以,安全感并不会因为一次分离就缺失,也不会因为某一段时间的相处就必定稳固不移,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重要的是, 主要照料人能够给孩子提供稳定的,可靠的,及时的照顾, 而且在宝宝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状态和规律。它是在宝宝从小和父母的互动当中一点一滴形成的,然后由此逐步扩展到宝宝怎么和其他人互动,怎么看待未知的世界。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反应想到的是 心理学家哈落的恒河猴,母爱剥夺的实验 ,猜测这个问题的回答中,会多次出现哈落的恒河猴实验,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刚开始看到哈落的实验的时候,心理是有些抵触的,这个实验被人们号称「毁了几代猴子的幸福,换来了几千万孩子的幸福」,心理学家也基于此实验,才慢慢揭开了母婴依恋的秘密,由此对科学地养育孩子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安全依恋
通过这个实验,心理学家发现了「安全依恋」的秘密,安全依恋建立的基础是拥抱,而非乳汁。
关于实验的具体内容可以搜索下,相关资料很多,对哈落实验也存在很多方面的解读,心理学家认为,拥抱以及拥抱带来的舒适感,情感上的支持是宝宝和妈妈建立以来依恋的基础,除了上述共识外,关于此实验,我特别认同陈忻老师在【养育的选择】中的观点:
「因为各种现实问题,有些妈妈不得不经常离开宝宝,而孩子的发展弹性很大,爸爸或者祖辈都可以作为孩子安全依恋的对象,只要为孩子提供稳定规律的生活,对他们的照顾也是稳定,有规律的,和爸爸建立安全依恋,和奶奶建立安全依恋,都是可以的,这些孩子也不会缺乏安全感。当然,如果妈妈在回来的时候能够给宝宝足够多的拥抱,给予足够的,有质量的陪伴,比如,设定一段特别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做一件特别的事,依然可以和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正如哈落恒河猴实验的后续,
摇摆实验
哈落从「代母养育实验」中观察到了一些问题:哈洛发现那些由「木质母猴」抚育大的猴子,不能和其他猴子一起玩耍、不能交配孕育后代,并且呈现出特别自闭孤独的状态。
于是哈洛对代母进行了更逼真的改良,为婴猴制作了一个可以摇摆的「绒布母猴」,并保证它每天都会有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和真正的猴子在一起玩耍,改进后的实验表明,这样哺育长大的猴子基本上正常了。
所以啊,刚出生和妈妈分离几天的经历,不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养育孩子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我们不能总是为当初无能为力的事而感到内疚,好好陪伴孩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在带娃这两年中的时间里,我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小月龄的吃喝拉撒睡,到娃现在两岁了,每天和戏精的娃斗智斗勇,从刚开始遇到和娃相关的问题时严重焦虑,现在随着自己育儿知识的学习,尝试着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真的很有趣,仿佛像是自己也重新和娃一起重头活过了一遍。
当妈妈真的不容易,也不简单,但好在,再成为妈妈这条路上,我们越挫越勇,一直在学习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妈妈,一起努力吧。
参考引用:
陈忻:【养育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