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号更新
此时,闺女一岁多,我家婴儿床闲置了,目前我跟闺女睡一个被窝。
主要原因有两个:
1.闺女已断奶,晚上一觉睡9个小时,睡觉也老实了不少,睡一个被窝也不会影响我睡觉了。
2.我最近忙活了一个多月的防疫工作,每天早出晚归,白天能陪孩子的时间很短,满心愧疚,晚上想搂着娃亲一亲。
婴儿床到底实用不实用?我只想说:爱过。
具体到不同的家庭,可能需求不一样,发挥的价值不同,用的时间长短也不同,需要理性判断,合理消费。
以下是原回答。
买!孕期就要买!
我家的婴儿床是豆宝三个月之后才买的,启用婴儿床之后最大的感受是: 为什么不早点买一个婴儿床?!
01 首先来说一说为什么要买婴儿床?
有人说婴儿床 千万不要买 ,闲置率特别高,又没用又占地方,是 骨灰级鸡肋母婴产品 。
有人说婴儿床 一定要买 ,不仅有利于宝宝安全,妈妈也能睡的更好。
婴儿床成了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上关于要不要买婴儿车的描述很简单: 新生儿应该睡在紧邻其父母的地方,让孩子睡在独立的睡具里。
所谓的睡具,无非就是指—— 摇篮 或 婴儿床 。
摇篮在我国应用并不普遍,优点是占地小、便携,缺点是使用时间短,因为宝宝长得太过了,用不了多久就太小了。 所以买一张安全舒适的婴儿床很有必要。
对宝宝的好处:
对妈妈的好处:
说下我的经历,我个人对睡眠环境要求比较高,要安安静静,没人打扰,没有心事才能踏踏实实地睡觉。
豆宝到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是把豆宝放在身边。我、豆、再加上豆爸,三个人挤一张床。小家伙睡觉很不老实,小脚踢来提取,小手摆来摆去,还发出一些动静。
老母亲只能静静地守候在一边,动也不敢动,睡也睡不着,怕睡着之后压着她、怕我拉被子蒙住她的头、怕她蹬被子...,豆爸还要火上浇油,动不动就打呼噜,想睡个好觉太南了!
我的睡眠变得支离破碎,整天顶着两个黑眼圈,没日没夜地投入带娃大作战。
买了婴儿床之后就不同了。
豆宝睡着之后把她放进婴儿床,然后就可以两个人共享一张大床, 随心所欲地翻身,肆意妄为地凹造型,睡眠质量空前地好。
豆宝醒了之后晃晃婴儿床、拍一拍或者抱出来喂奶,然后各自回归梦想。
感觉身心都得到了解放。
因为当你躺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不仅身体受拘束,心理上也是一种随时待命的紧张状态。
而当你和宝宝分床睡的时候,你才真正掌控了属于自己的睡眠时间。
单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就认为买婴儿床就很与必要。
但是, 婴儿床选择也很有讲究,选择不当也会成为安全隐患重灾区。
所以... 往下看 。
02 购买婴儿床应该注意什么?
【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关于婴儿床购买的提示:
床栅栏间距小于6CM ,孩子喜欢把头从栅栏中间仲出来,间距大的话,头容易被卡住。床头和床尾的隔板不应该有镂空 ,以防止它们勾住或制伤孩子的头部。
床四个角上的角柱应与床头板平齐,或者非常非常高 (就像带顶蓬的床上的角柱),否则它们很容易挂到宽松的衣物,可能造成要儿室息。
如果你要给婴儿床新买一个床垫,需要把床垫表面包裹的塑料全部去掉,因为它们容易引起婴儿室息。另外,床垫一定要结实、偏硬不要选择软性床垫。
床垫的大小必须完全符合婴儿床内部尺寸,防止孩子滑落到底和床垫的缝隙里 。记住,如果将床垫放入婴儿床后,四周任何一边还细两指宽距离的话,就应该重新換一张完全合适的床垫
1.关于材质
我们把常见的婴儿床简单分成 木床 和 非木床 。
主要包含松木、榉木、胡桃木、合成木材等。
从品质来说, 胡桃木>榉木>松木>合成木材
但是综合考虑成本和婴儿床使用时间、安全性这些因素, 松木床最常见,榉木次之,胡桃木和合成木材使用都很少。
松木 成本低,但是木质软,含水率高,使用寿命相对较短。小宝宝体重比较轻,三岁的宝宝体重一般也不会超过50斤,而且一个宝宝睡婴儿床的时间最多三年,就算生二胎也就六年,只要是可靠的牌子,使用得当,质量是不会出问题的,所以松木在婴儿床中使用最普遍。
榉木 硬度大,不易变形,耐用,属于中高端家具使用材质,价格比较高。
胡桃木 ,质量好,贵,用得也比较少。婴儿床,几年就下岗了,个人感觉没必要买太贵的。
合成木材 ,这个安全性最差,因为多是木材下脚料,胶合,贴皮而成,看起来很像实木,甚至以假乱真,但是味道大。这个一般家长是不会买的,但是有些家长从网上购买,贪便宜,被卖家蒙骗。有些无良产品,只在床的部分位置使用实木,其它地方使用贴皮的复合板,糊弄消费者,所以网购最好是选大品牌,问清楚客服是不是整床都是实木。
不常见,大家听过的可能是valdera,材质主要是钢管+塑料,主打卖点是便携、免安装、无油漆,看起来像我们办公室用的那种折叠床。便携、质轻(7kg)必然导致它的稳定性会比较差,宝宝睡在上面可能不是很舒服,居家使用的话看起来也不够温馨,如果经常带宝宝外出倒是可以考虑,但是话说回来,虽然它重量轻,但是体积摆在那儿,出门带个床也是够折腾的。
2.无漆OR带漆?
妈妈们可能觉得无漆的一定比喷漆的好,其实不然,中高端的松木婴儿床都是喷油漆的。
我去我们家附近的家具城看过婴儿床,一上来卖家就说这个床是纯松木的,一点漆都没喷......说到这里,可能很多妈妈会动心,又是实木、又是无漆,给宝宝用放心啊。
实际上呢?这个床做工粗糙,上面有很多毛刺,宝宝用非常不安全。
松木这种材质,较轻、粗糙,这直接决定了,如果不喷油漆的话,表面不光滑、易积灰尘、不易清洁、容易起毛刺、易吸湿变形、甚至腐烂。
所以如果预算不高,可以考虑入手松木健康漆的床,油漆一般是环保水性漆,晾一段时间就没味了。性价比高,而且耐用、好清洁。
预算再高一点的话可以考虑榉木床,榉木材质硬,使用寿命长、不易产生毛刺,可以考虑入手无漆的。
但是也最好是考虑大品牌,价位在1500起步比较合理。太便宜的榉木床可能材质不好,或者设计不合理,用起来各种bug,给宝宝带来安全隐患。
3.尺寸
我家选的是 65cm*120cm 的,这也算是婴儿床的 常规尺寸 了,从出生用到三岁基本没问题。
也有一些小的,比如faroro家的小床是65cm*95cm,比较小巧。
大一点比较实用,像我家豆宝睡觉非常不老实,喜欢翻来滚去,有时候会像圆规一样在床上打转,太小的床完全施展不开。当然考虑到我是面积、门框尺寸婴儿床也不必太大。
买之前最好提前量一下自己家门口的宽度,别太大了,推不进去就麻烦了。
4.安全性
03哪些婴儿床最好不要买?
以下这5种床「危机四伏」,尽量不要购买:
1.拼接大床
现在「拼接大床」功能成了一个很大的卖点,无论大小品牌,都要喊出「可拼接大床」,好像这是一个「必备功能」。实际上这个功能不仅不实用而且不安全。小床很难与大床实现无缝衔接,总会有一点高度差,小床体积轻,拼接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缝隙,这就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万一宝宝夹到大床与小床的缝隙中,大人又没及时发现,还是很可怕的。
而且宝宝三个多月就会尝试翻身,床四周必须要有围栏保护,不然随时可能掉到床底下。
就算是三个月之前,拼接大床也没有很大的意义,这种拼接很难做到无缝拼接,大床小床高度也很难完全一致。就算是拼得很好,你也不能总是喂一边吧?费这么大劲,还不如干脆抱出来,喂完再放进去省事儿。所以,拼接大床这个功能并不实用。
2.上下调节护栏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早已禁止制造和使用这种婴儿床,很多儿童因为使用这种床被卡在缝隙中致死。这种护栏靠卡扣和塑料轨道拆卸和调节,很容易松动。如果塑料轨道因为塑料老化、脱落等原因,破碎或脱落,那就直接导致床板与侧护栏之间产生大缝隙。小宝宝天生喜欢钻缝隙,如果晚上挤到缝隙里,父母都睡熟了,也发现不了,那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重点是,这种在国外已经被淘汰的床在我国还很常见!
大家购买时一定要仔细甄别,拒绝踩坑!
3.横向翻转护栏
横向翻转护栏,使用比较方便,尤其对于小个子妈妈来说,有时候宝宝睡着了,直接打开护栏放进去就可以。但是这样的「方便」背后也隐藏着很大的风险,宝宝10个月左右的时候就会自己站起来,尝试「高危险动作」,有了「横档」助力,那会大大提高翻越护栏成功的概率。
而且这种横向翻转是国产婴儿床很青睐的一种设计,打开购物网页,遍地都是。
宝妈们购买时要学会拒绝。
4.「变形金刚」
婴儿床就老老实实当好自己的婴儿床,这样比较稳妥,如果有要当婴儿床,又要当沙发、书桌、大床...最后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当不好。
比如下图这款,堪称变形金刚,整个窗体上都是孔和螺丝,到处都是风险隐患,安全性令人质疑。
5.两头镂空
小宝宝睡觉从来都是不按套路出牌,一晚上不知道要换多少个姿势,转几个圈,所以床头创卫最好是非镂空的实心设计,这样可以避免宝宝把手脚卡在空隙中。
但是,市面上常见的婴儿床,两头不镂空的还真不多。
排除了以上5个「错误选项」,选则起来就轻松多了 。
说了这么多大家一定想知道我家婴儿床是哪一款。
就是下面这只, 贝乐堡家的皮克斯系列松木床 。
在购买之前,我纠结于婴儿床的材质和款式,看到市面上五花八门的婴儿床品牌和款式,最终从实体店入手这款。
选择这款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是 从实体店能实实在在看到这款床材质很好,光滑无毛刺,用的是环保水性漆; 二是 这款床是实体店的样品,在店里放了差不多十个月,推回家直接可以用。
整体用起来很不错,木质好,环保水性漆,床板高度多档位调节。但缺点是因为是老款,侧护栏升降,一侧床头镂空,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停产了, 升级成摩羯系列, 在原有基础上, 修复了「侧护栏升降」和床头镂空,这两个bug,安全性和舒适性都不错,性价比高,双十一(2021)预计到手价1298,价格比2020年有小幅上涨,但是还算亲民,毕竟质量摆在那里。
就酱,希望大家能够为宝宝选到安全又舒适的小床。
END
参考文献
[1]张禹娆,张帆.婴儿床的安全尺度设计及思考[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9(07):83-85.
[2]陈建新.婴儿床风险不容忽视[J].标准生活,2011(03):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