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喜欢自成一派,做唯一的我,我就是喜欢你看不惯我的又干不掉我……」14岁儿子的电话铃音完全彰显了他这个阶段的个性,这已经是我家爸爸短时间内第四次拨打儿子的电话,但很遗憾,电话那头没人接,电话这头的爹地,愤怒已经达到了极点!
儿子14岁,从小就古灵精怪的小东西进入青春期后有了不小的变化,最大的变化是不喜欢和家人说话,那耳朵上什么时候都挂着耳机。逮住机会说几句他 也有点心不在焉,有些话题一说就炸,比如学习,比如未来……
作为勤学好问的妈妈我是能理解也能接纳的。我跟儿子同学的妈妈们交流的时候发现,到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十之八九都是进家门后就躲进自己房间不愿意出来了。和同学有说不完的话,和父母就无话可说。知道大多数孩子都这样,说明这是青春期的共性,那就不用慌张,接下来要做的是找到答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共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找答案不是困难的事,难的是分辨与应用。我看了很多关于青春期的书籍,其中包括介绍青少年脑部发育的书籍。我们很容易把亲子关系的矛盾固化在相处方式上,但如果不了解矛盾真正形成的原因,即使意愿再美好,但结果可能都不能尽如人意。
所以,了解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步是要了解他们的生理结构变化,前额叶与激素水平的故事咱得心里门清才行。了解生理变化后再去了解心理变化,之后再去探究,模仿和学习成功案例。
我通过交流,学习,查找,试验,终于和14岁的儿子形成了良好的」青春期亲子相处模式「,然而我家爸爸还没找到出路。从来没打过孩子的爸爸,竟然在几个月前对1.76米的儿子动手了,现在想想真是惊悚!更恐怖的是动手之后我怎么觉得这爸爸对儿子真是感觉有些恨意呢?我也会和孩子生气,但从来没有真的产生过恨意,这是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吗?我一度认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通过观察我发现(突然就想到了火星情报局,呵呵呵!),爸爸对女儿和爸爸对儿子的态度和容忍度真是不一样,对待16岁的女儿,爸爸真是宽容的多。所以,同样是青春期,男孩女孩的父母功课还不太一样的呢!
不能看着老公和儿子的关系恶化下去,儿子是不会改变了,那就得爸爸变,但这真的很难呀!让他和妈妈们聊天?有点为难他。去读青春期相关的图书?天方夜谭呀!他已经很久不读书了!推荐相关短视频?他根本就不看呀!认真的给他讲个课?一半时间是不听,一半时间是全情投入的跟我争论,心累呀!
家里的这个大男人比家里的小男人难搞多了!
但是天助我也,后来我偶尔读了一本书,当~当~当~当!
就是这本【陪孩子一起度过青春期】,一本文笔并不美妙,作者不怎么出名,话题也不怎么新鲜的关于青春期的书籍。
这本书的作者很聪明,她知道在青春期话题领域太多太多的专家大咖,太多太多的作品,太多太多的讲座在努力的给全天下父母普及着相关的信息,怎么能在这个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呢?她选择化繁为简,她用简练的语言归纳专家们的研究结论,然后配上一个个落地的小故事。道理浅显易懂,故事打动人心,用了8个章节把青春期的那些事讲的明明白白。作为看着【故事会】长大的我们,这样结构的一本书读起来毫不费力,但收获不小,不太需要高智商就能理解,操作指导很明确呀!
但是,让我老公」读「?那依旧是奢望!总结传达?我真心不想再陷入没有结果的内耗中了,累不起呀!
于是聪明如我,改编故事小能手上线了!
我把书中的那些故事做了分类,其实作者本来分类就非常清晰,我只是选了和我家孩子吻合的问题和案例,然后在合适的时机把故事说给我家爸爸听,当然故事里的人物都变成了爸爸听说过但不熟悉的名字,多半都是儿子女儿的同学(其实心里对这些孩子们有点愧疚,感谢他们对我儿子成长的帮助吧!)
把案例和故事变成身边人的八卦,我家爸爸接纳度高多了,而且思想境界也高多了。那评论起来瞬间就有了专家视角,我再见缝插针的给补充点专业知识,呵呵,成了!爸爸无知无觉的就被我打造成解决」青春期问题「的专家了。
认识决定行为,没用太长时间,变成」专家「的爸爸在无声无息中行为就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是对于孩子的种种不良表现接纳度高了。能看出来,那些他认为糟糕的行为依然是不被他认同和喜欢的,但是他会选择忍耐,有时候还来劝我」青春期的孩子是这样,我这么大的时候比他还过分……「得,这失忆症都给治好了,终于想起来自己也是走过青春期的人了!
分享一段这样的经历,总结来说就是想提醒家有青春期宝贝的爹妈们,别一天到晚总想着改变孩子,看看自己能不能做出点改变?看看自己能不能帮助另一半做出些改变?人家孩子前额叶没长全,咱做爹妈的长全了呀!我们号称吃的盐比娃吃的米都多,矛盾爆发的时候,努力想办法努力改变的人不应该是我们吗?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