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情商培养从娃娃抓起,会讲故事是第一步

2024-12-27亲子

各位书迷,快来集合!我刚从一场文字盛宴中归来,这本小说简直是书海里的璀璨明珠!每一页都牢牢抓住我的心,每个转折都让人拍案叫绝,角色鲜活得仿佛就在眼前。这书看得我废寝忘食,根本舍不得放下!如果你也渴望一场让人沉浸的阅读体验,这本书绝对不容错过!

【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 作者:李群峰;郭艳

第一章一个好故事就是一堂情商课

故事是人类古老的智慧,故事是滋养孩子心灵的天然养分,而一个个蕴藏着巨大魔力的好故事,更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一堂堂情商课。

1.1 成就孩子,给孩子一个高情商

◎情商——孩子未来成功的关键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相对智商而言,情商主要是指一个人在情绪、情感、性格、意志、交际等方面与个人素质有关的品质,它反映了一个人控制自己情绪、承受外界压力、把握心理平衡等方面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自我意识、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认知他人的情绪、沟通交往能力这五方面的内容。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高情商的人往往拥有较多的机遇和较大的成功概率,同时,他们也往往更受欢迎,更容易融入团队,或是更能管好一个团队,带领他们创造更高的业绩。那么,情商对孩子的一生又有哪些作用和影响呢?

情商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生理前提

我们常说心态犹如天气的晴雨表,愉快的心情能使人精神振奋,忧愁的心情则会使人委靡不振,而一个高情商的孩子一定具备很好的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越高就越能及时摆脱焦虑、愤怒、抑郁、悲痛等不良情绪,保持冷静、乐观、热情、开朗的积极心态,然而,一个具有良好心态的人,其身体状况势必会处于平衡状态。如此一来,才能精神抖擞地投入到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所以说,生理素质才是孩子进行成才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情商是孩子思维活动的「激发器」

一个人要想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迅速解决问题,甚至是灵感瞬间闪现,就要使大脑随时处于最佳的活动状态,而情商好比孩子思维活动的「激发器」,可以让你拥有并保持愉快和稳定的情绪,可以让你的大脑处于最佳状态,而且潜能也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另外,提到思维活动就不得不提另一种思维方式,那就是直觉。而一个高情商的孩子,对情绪的自我认知感觉能力可以培养其对直觉的自知力。而直觉又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使主体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提出独特见解和科学预见,这一点对创造性活动尤其是科学研究有着重大作用。

情商是孩子成才活动的「支撑柱」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成才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这种时候,就格外需要情商的「支撑柱」作用。一个孩子的情商越高,当其遭遇挫折、失败时,就越能冷静、客观地分析失败,找出问题症结,吸取经验教训,坚定成功信念,从而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一步步地接近成功目标。

情商是孩子的内在「动力机制」

自我激励能力是孩子情商的核心动力,它可以把孩子的兴趣、自信、乐观、热情等情绪因素调动起来,形成一股看不见但是足够有力的「动力机制」,从而对孩子的成才活动起着发动、加强和维持的内驱力作用。以兴趣为例,它会驱使孩子从事他喜好、有趣、新奇的活动,进而一点点地激发孩子钻研、探索和成功的欲望,并将这种活动维持在一个最优的状态。所以说,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学会自我鼓励、自我强化,就会不断地战胜成才活动中的各种困难。

此外,情商还能调节孩子的人际关系,一个人的成才活动离不开其他个体的协作与支持。而一个具备较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孩子,总能得到为达成活动目标所必需的帮助与合作,毫无疑问,这对其成功成才是大有裨益的。由此看来,在孩子的成长与成才的道路上,情商的确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培养孩子高情商,先做高情商父母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家庭是培养情商的第一所学校,有高情商的父母,才会有高情商的孩子。换言之,没有高情商的父母就没有高情商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老师的引导,而父母是任职时间最长的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最深的老师。父母是否注意在自信心、意志品质、人际交往、自控情绪和自我认知等方面对孩子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父母是否注意营造和谐安全的家庭气氛,父母是否注意言传身教,都会对孩子的人生造成极为重要的影响。

有这样两个故事,值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俊是一位名牌大学的博士生,从小在父母的严厉打骂下长大。虽说家长的非打即骂确实让他在学习上不敢松懈,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这位高才生的心理却极不成熟。婚姻中,俊对妻子施加暴力,自己也痛苦不已;养育孩子中,俊同样施行一套非打即骂的教育方式,孩子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不说,还动不动就旷课、打架。

宇是俊的邻居,两个人同龄,尽管宇从来没有考过俊那样的好成绩,没有进好大学接受多么高等的教育,但是,宇一直都是个幸福的人。宇的父母都是高情商的人,从来不会打骂他,在他犯错误的时候,只是耐心地引导他、教育他、关怀他。可以说,在高情商父母的教育下,宇也成为了高情商的人。成年后的他,有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夫妻感情和睦,孩子健康快乐。

看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唏嘘感叹,昔日众人眼里的天之骄子,为何会引发接二连三的恶劣事件?其实,越来越多的事实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对孩子而言,父母的身教才是最重要的情绪示范跟学习榜样。一个有着高情商的父母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因为高情商的父母懂得如何去开启孩子自信、成功、幸福的人生之门,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而那些对「孩子不打不成器」、「棍棒之下出孝子」深信不疑的家长,只会让孩子变得情绪不稳定、自卑、懦弱,甚至对他人充满敌意。

那么,如何让自己成为高情商的父母呢?以下几个方面就尤须注意:

不打骂孩子

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觉得打骂孩子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教育方式。其实,从情商的角度而言,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身教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绪示范。而父母越是打孩子,孩子就越不成器。即使有的孩子因被打骂而学习成绩有所提升了,但其心中的创伤却是永远都难以磨灭的。

建设性地关怀孩子

没有父母会否认自己给孩子的关怀,但是不少父母给孩子的不是关怀和热爱,而是溺爱和包办。其实,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氛围,以一种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支持他,这种建设性的关怀才是正确的做法。

对孩子进行积极的约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需要接受纪律的约束。一个正在学习和培养某种技能的孩子,需要这种约束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天赋,而一个踏入社会的孩子,就更离不开这种纪律的约束了。换句话说,要想提高孩子的情商水平,就应该对他采取一致有效的纪律约束。

训练自己的教育技巧

有些父母是非常重视孩子的情商教育的,只是基于找不到正确的教育方法,而使情商教育出现很多困难和弊端。其实,到一些专业机构接受这方面教育技巧的培训,拜读一些专业书籍,任何一个有心的父母总会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情商教育方式。

有些时候,面对孩子情商弱项的问题,作为父母,是不用讨好、不用说教的,反倒是用心地给孩子念念故事书效果会更好,而这也正是本书的主旨所在。因为故事这一人类古老的智慧,作为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滋养孩子心灵的天然养分,在家长的「心机」教育下,总能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总能在潜移默化中全方位地培养孩子的情商。

总而言之,一个有责任心的家长、一个有远见卓识的长辈,在关心孩子智商教育的同时,就更有必要关心孩子的情商培养。

1.2 好故事,造就高情商的孩子

◎好故事讲出好品格

好品格,不仅是一个人能够成功立足于社会的基石,更是让一个孩子拥有快乐人生的坚实支柱。而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总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父母朝这样的目标迈进。

讲十句大道理,比不过讲一个好故事

提起好品格,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从人格养成——尊重、乐观、诚实、自信、善良、热忱、耐心、勇敢……到人生态度——有礼貌、友爱、守规矩、分享、同理心、认真、关怀、感恩、负责任……但是,对于学龄前、正处于似懂非懂年纪的孩子来说,好品格又该怎么培养呢?

不可否认,大人可以用「说道理」的方式,慢慢说给孩子听:「为什么玩具要轮流跟别人玩?为什么不可以随便批评别人?为什么每天都要早起去幼儿园?」但是,任何的「说道理」都是要看时间、场合、孩子的心情等情况而定的,当然,更要看父母有没有「说道理」的天分。然而,很多时候,就算我们费尽力气、搜肠刮肚地对孩子解释了一个道理,在你面前的孩子照样还是两眼发直、表情疑惑。别说孩子不懂,很可能连你自己都会觉得逻辑不通吧。

不过,对于那些终日忙忙碌碌的上班族父母来说,若真要和孩子来上这么一大段对话,他们很可能要惭愧地承认,自己不是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力气这么做。在他们看来,能照顾好孩子的三餐、打理好孩子的日常生活早已属尽责,哪还有时间、力气和孩子慢慢讲道理呢。孩子顽皮无理的时候,能忍住不发脾气,就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尽管道理不好说,但是孩子也不能不教啊。那么,好品格又该怎么教呢?其实,与其费力不讨好地给孩子讲大道理,倒不如给孩子念故事书听听。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一个学龄前的孩子,对于同一本故事书,即便大人给他念了再念,他依然毫不厌倦。试想一下,一本故事书一旦讲了十好几遍,就算是再小的孩子,都会知道谁是好孩子、谁不该效仿、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如此看来,大人里唆地讲一堆连自己都不想听的大道理又有何意义呢?或许,你会说孩子年纪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的心思是很细密的,只要你不间断地坚持给孩子念故事书,大部分的好习惯和好品格终究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形成。

如果你是一位深信故事书能潜移默化发挥功效的家长,那么,看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当你开始教导他一些规矩时,总会神奇地发现,有些道理只要说过一次,不用费太多口舌,孩子就能轻易了解你的话,并且乖乖地遵守、执行。也许,这份神奇连你自己都不由得暗自赞叹:「我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受教’呢?」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心愿,而他们种种作为的本意都离不了一个「爱」字。然而,给孩子念故事书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养成理想的人格特质与能力,从而开创更加美好顺利的人生。所以说,给孩子讲十句大道理,也比不过给孩子讲一个好故事。

确立人生态度要趁早

现实生活中,有一种「橡皮擦妈妈」,他们总会跟在孩子身边,陪他们做功课,帮他们解决问题。比如说,在孩子刚刚学写字的时候,孩子每写一个字,妈妈就擦一个字,一边是边写边哭,而一边则是边骂边擦。也许,这些「橡皮擦妈妈」只是为了「爱」孩子,然而,又不知有多少父母会在若干年后,对自己当初的所作所为而后悔不已。其实,这些「橡皮擦妈妈」以为是在帮孩子的忙,实则是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你的「爱」反倒成了孩子成长路上的「碍」。

让我们不妨假设一下,时光飞速到20年以后,孩子都已长大成人,进入了社会,试问一下,无论他们从事的是蓝领还是白领的工作,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会是什么呢?也许很多人会说学历、能力、人脉、家庭背景、吃苦耐劳,诸如此类,很多很多。虽说每个人的条件组合都各不相同,但是大多数成功者无一例外会具备这样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正确的态度。态度关系着事业的成功,关系着家庭的和谐,更是关系着整个人生的成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老板,最希望雇用抱持什么态度的员工呢?虽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但是如果态度不端正,你还会雇用他吗?如果你是受雇的员工,又希望遇到什么样的同事呢?是遇事推托、遇错推诿的伙伴,还是负责任、愿意与人合作的伙伴?

所以说,作父母的,如果在20年后才发现孩子的人生态度有问题,那么可就太迟了。到那时,很可能孩子的人格已经定型,父母的教育功能也早已衰退,对孩子的影响力自然也非常有限。反倒是趁孩子还是一张白纸的时候,就应该多花些心思,将好品格的观念和正确的人生态度穿插于故事中,通过故事的生动情节,自然而然地培养孩子的好品格。

◎好故事讲出大能力

如果孩子的好品格能够通过说故事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传承给孩子,那么故事书是否也能启发孩子去发展抽象的「大能力」呢?

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夏日的傍晚,带孩子去观赏星空,他们往往会瞪大眼睛望着深邃的天空。此时此刻,「小家伙」的思绪早已展翅高飞。其实,孩子天生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对新生事物没有明确概念之前,他们是如此喜欢靠自己的小脑袋想出答案。正如远望星空的孩子一样,想象力这只「翅膀」正带着他们在知识的天地里无拘无束地自由翱翔。

而给孩子讲故事时,通过文字的朗读,在孩子脑中则会有如电影般不断活动、不断流转的画面。再加上,孩子天生就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们每次构思的画面都可以有所变化,永远都不会相同。换句话说,孩子领会文字叙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想象的过程,他们会记住用文字符号所描述事物的特征,进而试着去理解它们。

打开孩子的思考之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个阶段,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常常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弄得大人都有点招架不住了。其实,孩子无休止地追问「为什么」并非淘气或故意给家长添乱,而是发自内心地想知道答案和真相。孩子的好奇程度也远远超乎大人的想象,而故事书里这样或那样的「为什么」,即使是平铺直叙的文字,对孩子小小的心灵来说,也同样充满着新奇的疑问:「为什么三只小猪长大后要搬出去自己住?」「为什么小红帽从大野狼的肚子里出来,还是活的?」

然而,另一方面,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就是,这些充满智慧的小故事既满足了孩子热爱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又提供给孩子更多思考的机会。即便孩子提出的问题超出了父母马上能解释的知识范围,但是在一来一往的讨论中,也总能激发孩子的思考潜能。

锻炼孩子的观察力

给孩子念故事书的大人往往有过这样一个体会:当你自己已经被复杂的故事情节搞得晕头转向时,孩子却对故事的来龙去脉一清二楚、没有一点混淆。因为在你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阅读中,孩子对故事书中绘图的观察力也会愈来愈仔细,甚至能够发现绘图中的错误或不合理之处。即便是角色太多的故事,孩子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透过人物的衣着、造型等,去自行比对前后出现的人物。甚至于,当故事已接近尾声时,孩子会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要求翻到书的前面部分,去印证他们之前对故事的疑问。

总之,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家长可千万要注意。

发展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在我们小的时候,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算还不认识字,只是靠着故事书中的绘图,就能一本书接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看」起来,这其中的缘由除了故事书本身所具有的极强吸引力之外,还在于我们天生就有一个「小本事」,那就是能够根据绘图中的前因后果,再加上自己的逻辑推论,进而一步步地完成「读书」的动作。如果你不相信,那么,那些在儿童书店里尚且还不识字,但是抱本书就能有滋有味捧读的小读者就会告诉你答案了。

而这一过程就好比看图说故事,孩子看的图愈多、大人说的故事愈广,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就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说,要想让孩子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逻辑推理能力就要在正确的时间给孩子讲正确的故事。

修炼孩子的应变能力

生活环境纷繁复杂、事态变故突如其来,要保证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父母在教子的过程中,就要随时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这样的话,孩子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才能临危不乱、沉着理智,迅速而果断地采取最有效的行动。但是在孩子单纯的生活中,并不会真的上演这些需要机智反应的情节。其实,通过给孩子讲故事的方式,也能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掌握高超的应变技巧。

当故事书中诸多类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情境呈现在孩子面前时,通过作者的穿针引线、旁敲侧击或抽丝剥茧,一个个令人莞尔或豁然开朗的答案终究会出现。而故事书中各类角色的机智反应更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仿佛也身临其境地走完了这些过程。孩子是需要启发的,灵活机智的应变能力当然也不例外。

培养孩子的幽默感

幽默感也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总会给人带来愉悦和开心,而且这种性格特质还会淡化人的消极情绪,消除沮丧与痛苦,舒缓紧张气氛,更能带给自己和别人喜悦和希望。

然而,故事书中自然浮现出来的幽默情境更是多得不胜枚举,不说用字遣词,甚至光是绘图,也可以蕴涵着无限的幽默感。有这样一个印象深刻的画面:一只母鸡边跑边生蛋,而且蛋还朝空中飞去。当孩子看到这里时,指着这只天不怕地不怕的母鸡就笑得东倒西歪、乐不可支,甚至连在一旁讲故事的大人也拍案叫绝,发出赞叹之声,不由得跟着孩子「咯咯咯」地乐了起来。所以说,从小培养孩子的幽默特质,不用说教,只要念故事书就好了。

其实,给孩子讲故事的好处还远不止这些,通过故事里常常需要的各种音响效果,比如动物的叫声、风雨声、雷声、流水声等,可以帮助孩子进一步感知事物,同时丰富他的语言;借着故事的不同情节,可以让孩子有机会体验喜怒哀乐爱恶等各种情绪,从而学会表达及处理自己的情绪。但是,在讲故事之前,家长一定要明确一点,千万不能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自己不能投入地享受这段亲子时间的话,孩子对故事功能的领受便会大打折扣。

◎好故事讲出专注力

当愈来愈多的父母为子女缺乏专注力而苦恼的时候,可曾想过通过趣味盎然的故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和帮助孩子在缺乏专注力的问题上,发挥宝贵的作用。

听故事是培养专注力的好方法

先来讲一个故事吧。一位妈妈从书店买了一些新的故事书回家,当时4岁的儿子和3岁的女儿很兴奋地在客厅沙发上排排坐,准备听她念故事书。刚巧这时,孩子的爸爸买了一盘影碟,正准备进房间去看他的电影。一个家、两个空间,各自进行着自己的活动。结果,看完一个半小时电影的爸爸来到客厅惊讶地叫道:「你们三个人怎么还坐在这里讲故事啊?」三四岁的孩子可以连续听一个半小时的故事而没有离开位子,这意味着什么?除了故事本身的确很好听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恐怕就是这些孩子很专心。

「孩子太专心,是不是不够好呢?孩子不都是‘皮’的吗?调皮的才聪明呢。」其实,孩子老是跑啊跳啊,总是安静不下来,这才是最需要改善的。日后成功者,必定是有动有静,连坐都坐不下来,何谈学习,何谈有出息呢?

天底下做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论是上课,还是画画,都能展现出专心的习性,因为在聪明才智等其他因素先暂且不谈的前提下,能专心的孩子,在学业上总能事半功倍许多。然而,专心又是如此抽象,甚至抽象到超出父母所能掌控的范围。我们可以强迫孩子做功课,但是却对孩子能不能专心写作业似乎无计可施;我们可以约束孩子在外面的所作所为,但是却无法要求他们的脑袋要想些什么。

不过,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借助念故事书的方式,总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尽管这是一个好方法,但是仍需长期地培养与练习,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一天,当你发现孩子每次听故事时,都要大人讲到精疲力竭才肯罢休的话,这些听故事的机会就已在不知不觉中让孩子养成专注的好习惯了。

静态的阅读,更能培养专注力

也许,很多朋友会有这样的疑问:「我的孩子看电视也很专心啊,还有必要培养他的专注力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普及这样一个科学常识:电视屏幕是每秒二十四张的连续画面,眼睛无法倒退回去寻找前面的信息。换句话说,来自电视节目里的声光音效,再加上应接不暇的画面,只需要人脑短暂的专注力,而之前提到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在此时是根本无法派上用场的。

可是,听故事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他们面对的是既没有声光音效,又没有快速转换的画面,只是许久才翻一页的绘图,所以,当孩子处于这种静态的活动中时,势必会需要较久的专注力。

然而,如果孩子从小就没有机会接触这类静态呈现又需要专注力阅读的书本,反而总是让电视或电子游戏来填补他们日常生活的空当,那么,久而久之,等孩子入学后,当父母发现孩子没有专注的学习能力,很难应付多样的学习环境时,恐怕那时处理起来就十分棘手了。如此说来,这到底是孩子的错,还是父母的疏忽呢?

◎好故事讲出阅读习惯

通过故事对孩子进行阅读教育,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和阅读兴趣,使他们较早地获得独立阅读的能力,而且更能为其今后终身学习所需要的阅读预备技巧。

故事讲得愈多愈久,孩子愈能体会阅读之乐

一位妈妈曾发过这样的感慨:会画画的人,可以用创作丰富人生;会弹琴的人,可以用音乐滋润生活;会阅读的人,可以永远不会寂寞。画画、弹琴似乎可以靠后天努力养成;那么,爱上书、喜欢上阅读呢?到目前为止,坊间好像还没有这样的才艺班,教出这样的孩子自然也成了一个可遇不可求的愿望。对很多父母来说,为了让孩子学才艺,即便花再多的金钱都无怨无悔,那么更重要的阅读习惯又该如何养成呢?

书和孩子不是天生就会互相吸引的,大人帮孩子讲故事书,就跟商品做广告一样,只要广告播得够好、够久,我们就会越发认同这个产品。同样的道理,只要父母的故事讲得够多、够久,孩子就愈能体会书本带给他们的愉悦感受。这么看来,让孩子爱上书本、主动阅读的秘密就在于父母要不间断地帮孩子讲故事书,而且愈小开始愈好。请记住,老天爷是不会平白无故送给我们一个天生爱书、喜欢阅读的孩子的。从现在开始,采取积极主动的做法,这才是造就成功的基石。

拿书「念」给孩子听,远胜过「叫」孩子自己看

「汉语拼音学了这么久,怎么还是光看图、不读字呢?」「老师规定的图书馆借书,明天就要还了,怎么连看都还没看一眼呢?」面对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大多数父母在这种时候都会心急如焚。

不过,俗话说得好,「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与其光用嘴巴「叫」孩子去看书,倒不如直接拿本书「念」给孩子听。任何优良的教育方式都是无法速成的,只要我们持续地讲故事书给孩子听,一旦启动了「自动自发阅读」的开关,那么,父母只要顺水推舟,确定孩子身边的阅读书本不虞匮乏,让孩子受用一生的阅读嗜好就是我们做父母的所能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1.3 那些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们

◎讲讲故事,喂喂奶

宝宝在吃奶的时候是不是还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也许不少家长都或多或少地有过这样的疑问,作为一个妈妈,奶也喂了,尿布也换了,能变的把戏都耍过之后,妈妈和宝贝,大眼瞪小眼,要怎么才能好好地过日子呢?

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给孩子听

专业育婴师给出的建议是,只要孩子还在用奶瓶喝奶,都是让他们爱上书本的最佳时机。一天24小时里,孩子除了喝奶和睡觉,其他时间通常都是处于非静止状态,所以只要孩子愿意平躺下来,大人就不妨赶紧挨着他们躺下,然后一本接一本地给孩子念故事书。而且趁这个机会,大人也可以赶快休息一下,等会儿才有体力继续作战。更重要的是,在宝宝很小的时候,他们的大脑是在很快地记忆的,这种做法往往会出现很好的效果哦。

有这样一位母亲,在她事业最飞黄腾达的时候,放弃了工作,心甘情愿地回家专心做起了全职妈妈,就连身边的家人、朋友都没有想到她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刚开始,亲戚朋友时不时地会带着狐疑的眼光问这位妈妈:「这样的生活不会觉得无聊吗?一天接着一天又是怎么度过呢?」

「无聊?」这位妈妈反问对方,「全职妈妈比上班还辛苦,不累出忧郁症已属万幸,怎么可能会有无聊的时候呢!」

的确,在很多旁观者看来,怎么好好过日子同时又能兼顾孩子的学前教育是一个摆在全职妈妈面前的大问题。然而,这位全职妈妈却自信满满地告诉那些关心她的人:「因为我发明了‘喂孩子故事书’的方法。」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要发问了,故事书又不能吃,要怎么拿来「喂」孩子呢?每当提起这段经历,这位妈妈总会无不感慨地说,「把故事书当牛奶‘喂’,照三餐外加点心和宵夜,每天念给孩子听,大概没有人会像我这样了。其实,说真的,很多时候奶也喂了,尿布也换了,什么都不会做的婴儿还是眼睁睁地望着你。对我来说,这种时候给宝宝念故事书就是打发时间,而对孩子来说,则是蕴涵了无限可能的教育功能。这么简单好用的方式,何乐而不为呢!在我们家,常常是孩子喂自己牛奶,我则‘喂’他故事书,结果往往该喝的东西早已喝完,孩子却一点也不想起来,因为小家伙实在是太享受了。而且一边喂奶、一边看书,顺带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孩子常常不知不觉地就把奶喝光了,不会因为其他事情分心而无法喝完牛奶。」就这样,直到孩子上小学前,这位妈妈依然坚持平均每天「喂」一个小时的故事,而且中间从未间断过。

或许又有人已经在想了:「这个妈妈不会是在乱讲吧!」其实,会有这种疑问的人,一定是没有「专心」地带过孩子。要知道,这些时光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流淌的,没有人强迫妈妈念,也没有人强迫孩子听。故事书之于孩子,就如阳光、空气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这位母亲只不过是找到了一个妈妈和孩子彼此都喜欢的生活方式而已。事实上,更微妙的是,这些在不知不觉中溜走的「听故事书」时光,在孩子的生命历程中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如果妈妈是喂母乳呢,又怎么做到一手喂奶、一手拿书呢?那就专心享受当下吧。喂母乳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亲子时光,这样的时间稍纵即逝,而且一去不复返。所以,请各位母乳妈妈记住,一定要以自己的直觉来变通着做,好好地专心享受它,千万不能死守着书上所说的来做。

◎「我被儿子的文字给震慑住了」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成长;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该做的事,这是很多教育学家给为父为母的一个提醒与叮咛。但是,学习热忱呢,孩子的学习热忱又该如何培养呢?

儿子自动自发,学习热忱高

有位妈妈对儿子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可是,从儿子上小学一年级起,她却刻意放手,让孩子独自成长,只丢给孩子一句话:「需要妈妈帮忙,随时来找我。」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每天早上孩子会听闹钟起床,回家后自觉写完功课,连考试都会自己准备。后来,这种教育方式一直持续了三年。在这期间,孩子基本上没有找过妈妈,可能是因为一找妈妈就免不了被唆,所以就能免则免。妈妈也继续坚持她的「放牛吃草」政策。

虽说到了三年级,课业愈来愈多,当然也愈来愈难,但是孩子的学校生活和学习进度却完全不用妈妈担心,因为她相信孩子的学习和成绩只能靠他自己的力量来累积,妈妈是逼不出来的。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当儿子快念完小学一年级时这位妈妈突然发现,一直只看故事书插图的孩子开始主动阅读文字了,而且自此一发不可收拾。只要大人在家里准备足够多的书,儿子总会很有主见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看。

就在身边很多家长朋友为自己的孩子缺乏阅读兴趣而担忧的时候,这位妈妈却表现得非常轻松自如:「孩子爱不爱看书,已不再是我需要担心的问题了。」尽管那时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晚学拼音符号,但是这丝毫无碍于儿子想要以文字表达、抒发内心感受的热忱。不久后,这个孩子还主动为自己准备了一个日记本,也常常会在小便条、小卡片上写些什么,以此表达自己对父母和老师的想法和心情。

这位妈妈回忆道,记得有一次,儿子与朋友家的宠物小狗玩了整整一个下午,当天晚上就要求我们也让他养一只。由于儿子从小就有皮肤过敏的问题,所以,我们没有答应他。但是,儿子却为此哭得泪流满面,伤心之余,只见他无助地坐到桌前,边哭边写着什么。等儿子写好后,只见他把信放入信封,从门缝塞进我的房间。打开信封,这些字跃然眼前:「我爱小狗,就像我爱你和爸爸一样……等我长大,可以养小狗吗?」看到这里,我几乎被儿子的文字给震慑住了,一时间,那种感动甚至让我有些不知所措。

最终,尽管这位妈妈依旧没有允许孩子养小狗,因为在她看来,毕竟感动是一回事,而养小狗是另一回事。但是,孩子在看故事书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对文字的热忱、勇于抒发内心感受的举动却是令她久久难以忘记的。

◎孩子的心其实很细腻

有位妈妈从女儿出生起就每天至少抽出一个小时读故事书给她听,8年下来,从未间断。面对身边不少亲朋好友的疑惑「我的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怎么你的孩子这么受教呢」,这位妈妈坦言道:「读故事书给孩子听,点点滴滴,就是爱的储存!各种道理不用我说,书里都有。勇敢、自信、独立、勤劳……哪里还用家长费心讲道理?孩子的心其实是很细腻的!」这位妈妈说起一个故事,令大家无不钦佩她的智慧与远见。

大手牵小手的亲子之爱

记得女儿念小学二年级时,学校举行了一次室内攀岩活动,看着三层楼高的攀岩场,男孩子们跃跃欲试,而从小就爱运动的女儿更是兴奋不已。没有攀岩过的我只能猜想三层楼看似不高,但仅凭一根绳子绑着,即使不会掉下来,那种晃晃悠悠的感觉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也够有挑战性了吧。不出我所料,没爬多久,孩子们哭的哭、喊的喊,几乎没人能爬上三分之一的高度。最后,终于有两个同学爬上了最顶端:我的女儿和她大姨家的弟弟。

看到这一幕,不只我这个做妈妈的,就连在场的其他同学还有老师们都以我的女儿为荣。可是,我们并非运动世家,缺少这方面的遗传基因,这对姐弟俩是怎么爬得上去?为此,我一直感到很纳闷。在没有找到答案之前,我突然想起了这样一些小故事。女儿从进幼儿园起,我就每天风雨无阻地接送她。后来,女儿念了小学,即使步行只需几分钟,只要我的时间允许,我依然坚持这一习惯。曾经,不少人为此而质疑我,觉得这样做实在是太娇惯孩子了,其实,只要有时间,我总会这么做,因为我实在是爱极了那种大手牵小手、边走边聊天的感觉,而这样的时光又总是让我异乎寻常地珍惜。

记得一天早上,我、女儿,还有女儿的同学,也就是大姐的儿子,三个人出门耽误了会儿,在离校门口大约50米时,看到在我们前面赶着上学的小朋友纷纷跑了起来,原来学校的侧门就要关了,这对姐弟俩二话不说也向前冲。当时,不赶时间的我也跟在后面急匆匆地奔跑起来。

眼看着,其他小朋友都从半掩的校门里冲了进去,而他们俩突然停了下来,回头望着我,直到我气喘吁吁地跑到校门口,他们俩亲了亲我的脸颊,才慌里慌张地在校门即将关上的前几秒冲进校园。这对孩子对我的关怀之情显而易见。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孩子,而他们反倒成了父母!

在当时那种紧急时刻,这对姐弟俩为什么没有直接冲进校门?多年以来,我一直不知道答案,但又似乎找到了答案,当家长花钱、花时间让孩子学才艺、学语言、学奥数的时候,不妨多花些时间在故事书中树立孩子的好品格。要知道,好孩子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

◎从未间断过的「动作」

念故事书给孩子听,不但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格、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习能力,而且还能让父母感受到充分的爱与关怀。尤其是那些从孩子一出生,就一直进行「喂故事书」的父母,在付出的同时,更能得到孩子最直接、最真诚的回馈。下面这个故事就能说明这一切。

叫人放心的一对儿女

从孩子出生到当下,芳给孩子「喂故事书」的活动一直进行着。她记得第一次到幼儿园参加家长会时,当班主任老师娓娓述起女儿在园里「守规矩、善解人意、人缘好、学习专心」的种种表现时,虽说这些话令她放心不少,但是另一方面也不免会猜想,老师应该是为了奖励妈妈的辛苦,在说好听话吧。但是,班主任老师却突然话锋一转:「虽说我已经有儿子了,而且都已经读小学了,可是,我却还常常想,如果能再生一个女儿的话,我真希望她能像你的女儿一样。」听了这番话,让芳一瞬间感动得无言以对。

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幼儿园每年两次的家长会一路参加下来,这样的肯定与表扬还真是不少。甚至于,到了后来,只要芳一走进儿子的教室,连招呼都来不及打,老师们就会来一句:「如果全班二十几个孩子都像你儿子,我就太高兴了!」事实也的确如此,芳的儿子人缘好,有领导能力,会替同伴解决纠纷,会主动帮助老师,诸多表现加在一起,总会让老师赞赏有加。尽管此时的芳还很疑虑,在她看来,第二个孩子已经有点「照猪养」了,但是老师的意外称许,还是让芳深感欣喜和欣慰。

请再次注意这个重要的信息:在孩子成长的这段时期,这位妈妈「喂故事书」的活动,还是一直没有间断过。

(点击下方免费阅读)

培养孩子的情商,从讲故事开始
作者:李群峰;郭艳
青春 {readNum}人在读
阅读

关注小编,每天有推荐,量大不愁书荒,品质也有保障, 如果大家有想要分享的好书,也可以在评论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共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