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很多经典绘本来自国外,孩子受益了解了更多元的文化,但这样会不会影响他们对本国文化的喜爱和重视呢?

2019-12-16亲子

其实,绘本不止是给孩子们看的,也适合成人。而且绘本最重要的特点——图文结合的方式,更适合让人理解陌生文化,理解绘本作者想要传达的文化内核,而这在另一种层面上更有利于读者向内探索,对本民族文化产生新的兴趣。

我也不能代表别人,只讲讲我们家吧。

我本身喜欢多元文化,但无奈很多文字无法被翻译完美转达,对一些国外名著「读不进去」,因为无法共情、无法理解、无法深入。而绘本图文并茂的形式,则可以更直接地让人了解作者的意图,用语言表达不明白的,那就看图说话。因此不管是孩子抑或成人,更容易地去了解来自远方的异域文明。

就像最近我陪孩子看了凯迪克银奖作品【浆果之歌】,5岁的孩子喜欢热闹有趣,对诗意的文字已经不感兴趣,没有特别理解,也难以共情;但作为大人,作为一个目前工作内容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农场研学人,我被温柔细腻的画风折服,更被作者想要表达的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所触动。

作者是来自阿拉斯加小岛上的特林吉特人,他们的生活和大地、海洋交织在一起,与土地建立起深厚的亲缘关系。敬畏自然、感激自然的传统,通过采摘浆果这种传统丰收活动,一代代传递下去。

阿甲老师的中文翻译的确优美又易懂,但还是触发了我读外国名著时的神经:文字虽然不晦涩,但是有现代诗一样的翻译味,是我个人不太感兴趣的领域。我不得不对照着后记、注脚等来理解陌生的文字,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然而对照着画面,我却越来越能看懂,听懂,以及爱上这本书。

画作风格柔和、朦胧,有温柔的母性触感,有森林的神秘感,就像格尔吉特人和土地、森林的羁绊一样。

人物形象随着文字的描述,常常和自然融合,比如浆果和藤蔓化作头发,河流海洋化作裙摆:

外婆告诉我:「我们对土地说话……」
「就像土地对我们说话一样。」我说。

画面随着季节和时间的转换,会用不同的主色调,黄昏、秋天的橙色,夜晚、冬日的蓝色,都如梦如幻,就像阿拉斯加冬日的原野、茂密的森林、变幻的极光一般。

书名浆果之歌,的确有民谣,贯穿全文,满是好奇心的我还去搜索格尔吉特人的这首歌。

用了这么多溢美之词来称赞别人,会影响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关注吗?

并没有,恰恰相反,重回职场的我,选择和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的农场研学工作,带着孩子们刺绣、缝纫、玩皮影、打绳结、做馒头、磨豆腐……我自己也学会了很多「农学」技能,乐在其中,很有意义。

可以说,正是因为我更多地接触异域文化,甚至在国外环境里体验和思考几年后,才更愿意投身传统文化的传承中的。

不仅是我,我娃也一样。我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全球视野,最好从小就掌握多国语言(美好愿望罢了>.<),而现实中,她的确喜欢线上的外教课,喜欢漂亮的迪士尼公主。但与此同时,这些喜欢不妨碍她热爱本民族的文化,她更喜欢剪纸、喜欢和姥姥一起打太极、喜欢过年的一切、喜欢去我们的农场玩、喜欢在大人包饺子的时候也来凑热闹。

绘本里的文化传承、祖孙互动,不分国界

同理,绘本也一样,国外经典的绘本让孩子了解更多元的文化,更让孩子和大人学会审视自己的内心,激发向内的探索和热爱。同时,这也激励国产绘本,奋起直追,多产出更多优质的本土作品,也是双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