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宝宝咳嗽的正确区分与对症护理 ,超详细,建议收藏!

2024-05-07亲子

感冒、咳嗽、发热、拉肚子……这些小病小痛似乎很容易就盯上宝宝,而且反反复复总是好不利索。

前两天我们看到妈妈群里,就有宝妈吐苦水,「我家宝宝咳嗽了,白天还好,晚上有点严重,不知道应不应该给宝宝吃点止咳药」。

好像要吃,又好像不能吃,很纠结。
咳嗽咳得久了,会不会拖成肺炎啊?
吃点止咳药宝宝会不会舒服一点?
纠结要不要去医院治疗一下?

宝宝反复咳嗽不好,不仅影响生活和睡眠,也怕可能有肺炎,所以家长们就会想各种办法让宝宝不咳嗽。

但其实,咳嗽只是一个症状,是为了清除各种刺激物,找到咳嗽的原因才能对症治疗,切忌不要滥用止咳药。

许多疾病都会引起咳嗽,通常根据咳嗽持续的时间长短,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咳嗽持续时间在1个月以内的为急性咳嗽,反之,咳嗽时间超过1个月的是慢性咳嗽。

下面就为您普及有关宝宝咳嗽的相关知识,比如:

✔ 爸爸妈妈们知道诱发宝宝咳嗽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吗?

✔ 平常在家又该如何正确护理呢?

内容很干货,建议先收藏!希望能帮到宝宝。

急性咳嗽

急性咳嗽主要与呼吸道的感染有关。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感染所致,这些病源体可引起感冒、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不同的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有不同的特点:

☛ 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咳嗽:

多为单声咳嗽,有时感觉咽喉瘙痒、疼痛,咳嗽无痰,不伴随气喘或呼吸急促,常伴有流鼻涕,有时可伴随发热,食欲不振,经过治疗症状在较短时间内消失,咳嗽仍可持续3-5日。

☛ 急性(感染)喉炎引起的咳嗽:

似破竹样或犬吠样咳嗽,有时声音嘶哑,可有不同程度的喉喘鸣,病情严重时可出现面色发青、呼吸困难。

☛ 支气管炎或肺炎引发的咳嗽:

通常在感冒后接着发生,多由细菌感染导致,咳嗽多为阵发性连声咳,病初为干咳少痰,后期则多见咳嗽加剧有痰。有时咳嗽剧烈,并伴有喘息,咳嗽在夜间明显,患儿呼吸加快,肺部体检有湿鸣或喘鸣音;吸入异物性咳嗽,孩子既往无有咳嗽、流涕、打喷嚏或发烧等症状,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同时出现呼吸困难。

慢性咳嗽

★ 慢性咳嗽多数是急性咳嗽治疗不当转变成慢性咳嗽或与小儿体质因素有关。

慢性咳嗽的原因较多可以分为特异性咳嗽,和非特异性咳嗽。

☛ 特异性咳嗽:

指咳嗽由明确的病因引起,例如咳嗽伴随呼气性呼吸困难、听诊有呼气相延长或哮鸣音者,往往提示支气管炎、哮喘;伴随呼吸急促、缺氧或紫绀者提示肺部炎症。

☛ 非特异性咳嗽:

指咳嗽为主要唯一症状,胸部X片正常,常见的是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症、胃食道反流性咳嗽以及感染后(气道损伤性)咳嗽。

宝宝咳嗽日常如何护理?

宝宝咳嗽时,除了药物治疗,在平常生活中也要加强护理:

No.1合理饮水,少量多饮

只要孩子咳嗽,都应该多饮水,而不是等口渴之后才喝。孩子每天饮用一定量的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痰液变得稀薄,使其易被咳出,而且喝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排出机体代谢的废物,加快毒素的排出,以便缓解对呼吸道的不良影响。

No.2清淡饮食,避免生冷油腻

在孩子咳嗽阶段,适宜食用清淡的食物,可以适当吃些新鲜的果蔬和少许瘦肉及蛋类,但要避免食用油腻、鱼腥类食品,更不宜食用酸味食品,有碍化痰。如果是风热咳嗽,则切勿食用桔子。

No.3保持室内空气湿度

要经常通风换气,以保证室内空气达到一定的湿度,能够有效防止呼吸道粘膜过于干燥,有利于化痰排痰。

No.4慎用止咳药,化痰为主

避免孩子咳嗽初期就用药治疗。小朋友的呼吸系统功能还不完善,不易顺利咳出痰液,药物治疗后就会抑制咳嗽,让痰液无法顺利排出,从而使难以呼吸,增大咳嗽的剧烈程度,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肺部感染。所以,孩子发生咳嗽后,建议以化痰为主。

No.5拍背排痰的正确做法

让宝宝侧躺,在其咳嗽的间隙,可用一只手虚握成拳,在宝宝的前胸、侧胸和背部轻轻拍打。拍左侧让宝宝向左侧卧,拍右侧向右侧卧,两侧交替拍打。家长应注意,拍打顺序是自上而下,从外而内;拍打的时间是每侧拍打三到五分钟,每天拍打两到三次。

通过拍打能使其支气管内、肺部的痰液松动,加快肺部、心脏的血液循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宝宝咳嗽,何时去医院

宝宝出现以下情况需要格外注意,建议及时就医

宝宝咳嗽并伴有38.5℃的发烧,且发烧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宝宝烦躁不安或精神萎靡,状态不佳。

宝宝不断干咳,有很大的呼吸声响且脸色紫红,有憋气等呼吸困难的表现,家长应观察是否有异物卡住了宝宝的气管,如果有,要做紧急处理后马上送医。

宝宝最初是感冒咳嗽,经过一段时间,感冒已经消失,但咳嗽仍在。这种情况家长要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不是有其他的感染。通常,宝宝持续六周以上的咳嗽,会有更严重的隐藏病因,比如支气管炎、哮喘等。通过检查,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对症下药。

图片源自网络

内容参考来源: 深圳宝安妇幼儿保科、丁香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