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一定要把自己和孩子的一切剥离开,才称得上是真正的放松!
有了孩子之后,从月子开始,我都觉得自己特别疲惫,即使孩子睡着了,我躺在床上也觉得特别空虚,觉得我的生活大概率已经和孩子关联到一起了,而且一眼望不到头。
后来冷静下来发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实际上是因为自我的空间被无限挤压,和身体的疲惫感关系不大, 所以我尝试在每天见缝插针做一点属于自己的事情,说来也奇怪,即使时间很短,精力也会恢复的特别快。
我常做的事情大概有这几样:
一、午休的时候去健身
因为我是在职妈妈,每周工作五天,在没有孩子的时候,午休会选择和同事聊天或者小小的睡一下,健身的时间留在晚上。可有了孩子之后,晚上的时间要留给孩子,如果我想保持健身的习惯,必须要换个时间。
因为我觉得健身是属于「我」作为「我自己」的爱好,是属于我自己的时间,所以不想放弃,于是就在单位附近找到3公里之内的健身房,午休一个半小时,刚好可以完成一次力量训练。于是每周有三次的午休时间都到健身房去打卡,而不选择在单位休息。
这么坚持大概快两年了,让我意外的是,尽管身体上会有一些疲惫,可是精力却越来越充沛,大概是保持了一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感到不再委屈了吧。
二、做脸,皮肤管理
其实我不太在意保养这件事情啦,我总觉得,「人可以自然的老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我很少化妆,也很少做面膜,最近解锁了上班素颜的技能(我的工作性质也对妆容的要求没那么严格)。
既然我对自己的外貌并不算在意,为什么成为妈妈之后又要开始皮肤管理了呢?主要是有两点考虑。
一是,可以给我争取宝贵的一个半小时喘息时间。如果有一天晚上孩子的睡眠突然崩盘,我没有办法很好的休息,那么我就会在第二天中午(是的,也是午休时间)选择去做脸,一边做一边睡一觉。
二是,我一定要把钱花在自己身上一点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给孩子的花销会越来越多,随便一个兴趣班就要好几千上万,那花在自己身上的预算呢?凭什么?所以,我会适当压缩给孩子的经费,留给自己一点点预算,告诉自己我还爱着自己。
三、拼命工作
就也是很奇怪,过去的我在工作上实际上挺摆烂的,个性散漫,不求上进,打算就安安稳稳的等到退休,可是自从有孩子之后,我几乎成为了工作狂,脑袋里每天都想着要写什么论文、什么评论、申请那个课题、有没有机会评奖、职称能不能上去。
大概属于一种自我挣扎和价值自证吧,感觉自己在工作中变成了另外的人,有另外的生活,没有孩子和家庭的牵绊,虽然烧脑,也感到了另一种放松。
突然想起高中的时候看议论文优秀例子,什么爱因斯坦做实验累了拉小提琴(不知道真假),但是还想,他为啥不睡觉,不是睡觉更能够放松吗?
后来发现,果然那时我是真天真了。
四、写知乎
此时此刻,我的孩子正在酝酿睡觉,我在手机上码字回答这道题。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就不太喜欢发朋友圈了,觉得让认识的人看到自己的生活会有压力,于是在去年参加了知乎的「亲子训练营」,没想到认识了很多同频又努力的妈妈们,虽然没有见过,却也感觉到很熟悉。
于是就开始在上面回答问题,而知乎也似乎成为了我的树洞,甚至不开心的时候也可以找到适合的问题小小的「发泄」一下,真的很解压。
而且知乎的运营团队 @知乎亲子 (手动表白)真的超级暖心,虽然我其实不太努力,但是在中秋节也给我寄了礼物,这是我第一次在虚拟的世界得到认可,特别感动,就很想再和「家人们」熟悉一些。
所以现在,写知乎也成为了我日常放松的主要方式,有经验想分享、有伤心可以当树洞、有槽能吐、还会有惊喜(偶尔)。
回头看看,这大概是日常里能让我放松下来的主要的四件事情了,每一件都和孩子没什么关系。其实我并不相信和孩子一起玩儿能够真正的得到放松,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手机和视频上,我做的每一件事情核心只有一个,让我回到我是自己的状态中,哪怕只有短短的十分钟。
在属于我自己的时间里,请不要用「妈妈」来束缚我,我只属于我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放松下来,这也是我每天都为自己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我是谦谦妈妈栩恩,儿童文学方向在读博士生,助理研究员,左手科研闯关打怪,右手科学陪娃育儿的成长型妈妈。在这里分享好物品好童书、育儿经验和妈妈成长干货,关注 @谦谦妈妈栩恩说 ,一起守护孩子的成长,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