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沙拉·伊马斯(Sara Imas)是上海社科院特聘研究员,也是上海已知仅存的犹太难民后裔。她把自己在以色列的经历、养育几个孩子的经验,以及以色列教育中的成功之处,写成「【特别狠心特别爱】系列」,先后出版了【父爱是一种智慧】【上海犹太母亲培养富豪的手记】等。
用「有偿生活机制」培养责任
第一财经:怎么理解你说的「理财就是理人生」?
沙拉:在财商问题上,现在大家都在做着发财梦。其实中国在改革开放中获得的机会,是之前几个世纪都没有的,很多人才因此获得财富。举个例子,我一个好朋友当初花两万多元买的8平方米亭子间,一拆迁就拿了380万补偿款。那样的房子,当时她买了四五间。用小钱赚大钱,大钱赚巨大的钱,这种滚滚红利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趋势。但我们也必须知道,那时的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一些成功经验,现在不一定能复制。
孩子在前辈财富积累的前提下,做些适当的理财是可以的。但是家长要知道,真正要给孩子财商教育,不是教他们理财经验,而是应该培养好的人格、品德、为人之道,也就是教育他们如何理人生,怎样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在现有的财富当中勤俭节约,同时安排好合理的生活,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人,这才是对孩子的理财教育的宗旨和原则。
我碰到过一个真实案例,一位青少年看到同学都有好鞋,他家经济条件差些,就在网贷App上借了400块钱买了一双鞋。但他根本没有能力偿还,欠款一直累计,直到变成了4000元,被他父母察觉,父母第一时间帮他还掉了欠款。这位青少年就是不知道财富是怎么来的,把顺手可以拿到的钱马上变成了好鞋,这是一种很腐败的价值观。现在网络发达,有些平台审核不规范,青少年容易接触到网贷。家长从小应该教育孩子,不该碰的东西不要碰,不该用的东西不要用,享受要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围内。
第一财经:你很推崇用「有偿生活机制」培养孩子的财商,但是中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家长和年幼子女之间比较少谈钱。有家长会担心,让孩子做事就给报酬,以后是否会养成凡事先看利益大小再做决定的思维,最后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实践中怎么操作才能把握好度?
沙拉:确实,有偿生活机制如果理解得不准确,容易被人偷换概念。不是说孩子做一件事情就要给钱,这是买卖关系。犹太人的有偿生活机制的重点不在于付钱,而在于责任感。在家里,孩子本来就应该得到食物和照顾,但如果他们还想得到其他东西,就必须学会自己用劳动赚钱。
在以色列的时候,我第一次听到有偿生活机制也觉得很残酷,基本上是无法接受的。后来我在一个很富有的家庭打工时发现,他们家孩子想要一双向往很久的球鞋,父母建议他每天晚上洗一次碗,用自己的劳动来换取。也是通过这样的教育,让孩子知道每件事、每样东西都是有成本的,要想获得必须付出。
有偿机制是财商教育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孩子知道,任何东西都是有代价的,不要随便差别人做什么,能够自己做的事情就自己做,要勤俭节约,勤俭节约是培养孩子优良品质的起步。
第一财经: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宁可自己节约,也要给孩子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东西。虽然中国富起来时间不久,勤俭节约这个词对很多孩子来说有点遥远了。对此你怎么看?
沙拉:在以色列的时候,我也教育我的孩子勤劳、节俭、朴素。这些词在我在中国生活的年代,我们会经常用。勤俭节约、刻苦耐劳,是培养孩子优良品质的起步。很多家长经常讲,「没法让孩子吃苦」,「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这算什么话?为什么舍不得?确实现在条件比以前好了,怎样才能让孩子能上能下、能屈能伸,这是一个坎。
提倡节俭并不是让大家不要消费,而是不要过度消费,要在节约和消费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孩子学会选择,有所取舍。
举个例子,疫情结束后孙女要去英国读书,那时通勤有两个选择,一是直航,一是在赫尔辛基转机,直航机票4万,转机1万。我让孙女做选择题,但事前告诉她,金钱、时间、成本该怎么规划。我说,如果你是马云、比尔·盖茨,下一站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你,可以坐直航,甚至还可以坐私人飞机。如果是一个普通学生,早到十小时和晚到十小时,时间上不存在超值的价值。转机确实辛苦,要坐在铁凳子上等待,但是可以磨炼耐心,让自己学会忍受,同时还学会打开眼睛观察。芬兰有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为什么那里的人却绽放出创新和研发力,成为诺基亚的「故乡」?最后孙女听了我的话,选择了转机。
「穷养儿子,富养女儿」?
第一财经:说到吃苦,我想起很多人喜欢说的一句话,「穷养儿子,富养女儿」。你怎么看这种现象?
沙拉:确实,以色列很多家庭是「富养女儿」,但他们的「富」不是物质,是指女孩要有丰富的人生,比男孩子懂得更多,要知道如何慧眼识别,不轻易上当,因为女孩有生育功能,要对下一代负责。把女孩「富养」只限于物质是非常肤浅的,应该让她们能上能下,有各种各样的生存技能,哪怕家庭出身非常好,最后丈夫落魄了,一样能够支撑起家庭。
至于说男孩子要「穷养」,应该是指让他懂得前面我们说的吃苦,男孩子的吃苦就是有纪律,从而懂得人要自律,因为自我约束是很难的。男孩子还要培养责任和担当,长大后知道如何持家、理财,让一个家庭更加和谐。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犹太富二代衔着金钥匙出生,从小生活非常优裕。其实,「穷养」也是犹太人财商教育的一部分,犹太富豪是绝不会让孩子从小在物质上「富养」的,相反,他们认为「再富不能富孩子」,从小教育孩子节俭,否则容易养出败家子。我在特拉维夫的时候,有一次在医院看牙,正好碰到女儿同学的爸爸带着孩子在大厅等候,他经商非常成功,但是在女儿闹着要喝饮料的时候,他没答应,而是在旁边的自动售货机上拿了个免费纸杯,接了杯免费饮用水给孩子。
可能很多年轻的中国家长会说,不就是一瓶饮料吗?花不了多少钱。犹太人不这样想,他们认为,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能满足的只有很少一部分,许多欲望是永远无法满足的。因此,他们要孩子从小就懂得,每个人的享受范围是有限的,即便手中钱再多,也不买不必要、不适合自己的东西。
第一财经:中国人和犹太人都非常重视教育,但我注意到,你在新书【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以及之前出的三本【特别狠心特别爱】里,有个共同点是你更看重通过和孩子的日常相处、交流,在各种亲子互动中帮助他们独立,学会生存技能,进而形成内驱力。现在很多中国家长都热衷「鸡娃」,孩子周末的大量时间也花在了各种补习班,这样的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长吗?
沙拉:家长「鸡娃」,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学校,甚至礼拜天时间都排满了,归根结底还是焦虑,因为周围有强大的「内卷」力量在冲击着他们,他们自己都没法认清自己,觉得不补习就对不起孩子。他们其实是病了。
我认为人还是要自然成长,一朵花的花期有多长,是一种自然现象,一棵树得慢慢浇水才长大。所以我送那些焦虑的家长一句话: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善于管理自己情绪的人,孩子是会自由成长的。
如果家长都成天焦虑孩子的学习、中考、高考、就业,让这些东西过多占据大人和孩子的生活,原本的生活节奏就会被打破。作为家长要善于分辨,教孩子如何守住自己的内心。只有内心坚定,才能在财富的路上走得长久。
【犹太妈妈的财商教育】
沙拉·伊马斯 著
接力出版社 2021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