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孩在三岁的时候,会频繁地因为生气而摔东西,那时候我意识到,是时候帮助他画出他的情绪小精灵了。
我们先是引导他画出愤怒小怪兽,最后画出一个有三只眼,长头发,一条腿,穿裙子的怪兽,孩子很喜欢。每次孩子生气时,他还是会摔东西,但摔了之后,我们就坐在一起聊聊他的大怪兽的心情,大怪兽在做什么等等。
渐渐地,摔东西次数变少了,到现在四岁,孩子说,他生气的时候已经能忍住不摔东西了。如果说这是教育的结果,还不如说是小朋友大脑前额叶和杏仁核发育的结果。只是,在这几个月的发育过程中,我们没有通过打骂负强化而已。
再接着,我们看了动画片【头脑特工队】,这部动画片我很喜欢,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内容过于复杂他消化不了,于是我就用纸,画出孩子的大脑和剧中涉及到的五个情绪小精灵(忧郁精灵、快乐精灵、愤怒精灵、厌恶精灵、害怕精灵),每天用这几个小精灵结合孩子当天的生活编故事,孩子也很喜欢。
识别了各种情绪,接着就是意识到我们如何处理情绪,这就涉及到各种心里防御机制。
最早孩子说谎时,我相当开心,因为对于一个迟缓娃来说,说谎这样的高级认知是我们之前不敢奢望的。
然而,当爸爸用正常娃的代养方式对待他时就出了问题。那时娃两岁半,有一次我需要出去一趟,爸爸看不惯我对孩子的各种安抚,要求我马上出去,说孩子哭一会没事的,我用不了走多远,孩子就会傻玩傻乐的。结果当我回来时(我离开了一个多小时),孩子已经不说话了,爬到我身上就再也不下来。之后的两个月我吃饭睡觉上厕所做饭,孩子都挂在我身上,孩子的语言完全没有了,爸爸妈妈也不喊了。我跟孩子贴在一起两个多月,孩子才又出现了语言,愿意下地了。
孩子三岁半时,我给他启蒙识字,孩子怎么都不学,我发了脾气吼了他,然后孩子就有了抽动症。于是我们停掉了所有启蒙,只保留相关游戏,停掉甜食和平板,现在孩子抽动很少了。但现在有时候爸爸训他,孩子还是会抽几下。
这两次事件让我和老公认了命,咱孩子就这样,咱还需要更多耐心。
直到前天,我很郁闷,哭了。。现在的我已经不会再对孩子大吼发脾气了,但脾气来的时候又无法排解,于是就变成了委屈地哭。孩子很惶恐,起初他捂耳朵,过一会他就出去了,再后来我情绪平复了,孩子就进来抱抱我,然后让我出去跟他一起吃蛋糕,这个迟缓娃开始关心我了,我很感动,但同时我也知道,大概率他只是想要我陪他去吃蛋糕。
第二天早上,我问他,我情绪很不好的时候,我看到你也快跟着哭了,但很快你就跑开了,再看你,你似乎不伤心了,那你的大怪兽在哪里,他说在他身体里。我又问,大怪兽在你身体里干啥呢,他说大怪兽在那发呆。
我似乎明白了,他在启动一个叫做「现实感丧失」的防御机制,我小时候觉得痛苦时,也会经常使用这个机制,这是心智发育很好的表现,这个防御机制能够保护人暂时远离内心痛苦。
回想以前,孩子痛苦时发育倒退,抽动症,这些都是躯体方面的反应,而现在,孩子面临痛苦会启动心里防御机制,我很欣慰。
但同时,我也意识到,父母的路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