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星空 > 亲子

孩子看不进去四大名著怎么办?

2023-07-10亲子

从动漫、影视、游戏入手即可,尤其是除【红楼梦】外的其他三本,入门难度依次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至于【红楼梦】,大可以放放再看,因为:

这东西,压根就不是给绝大多数人看的,就像【西游记】离开86版和动画片,大部分人照样阿巴阿巴想睡觉,所以真没必要逼着孩子看,至少等到高中以后再看后两本也不迟,因为那里面都是专业知识(宗教与哲学)和超高的隐喻手法(用通俗话说就是阴阳手法),表面是爱情故事与家长里短(阳面),实际是简化与艺术化了的「中国历史(非演义性质,而是纪传体性质)」和「中国文学手法大百科」(阴面),别说是孩子,就是:

大人,你自己读过嘛?(不光这两本,而是四本)——【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原著尚且勉强可以放到五六年级到初中看个大概门道,但【西游记】与【红楼梦】原著,和动漫、电视、游戏、周边等,压根就不是一个物种, 难度远比其他两本高很多很多,压根就不是小孩子能理解的……

别以为只有【红楼梦】会让大多数人读不下去,【西游记】,要是抛开86版根深蒂固的影响,原著的读完率照样低到吓人。

不信,你可以随便拉一个人问问:「你读过【西游记】原著嘛?」,十个人至少有九个都会答:「我看过电视剧……」,且一大票的人都会认为:看过动画、电视剧=看过原著、了解原著,不就一堆妖魔鬼怪、封神演义呼呼哈嘿取经打怪的故事嘛,和电视剧的【聊斋志异】鬼魂、狐狸漫天飘差不多……

蒲松龄:我既有吴承恩的奇幻与深邃、曹雪芹的文笔与思想,笑笑生的揭露与批判,怎的就被你和那粗制滥造的【封神演义】给强制绑定了?

出门你别说你喜欢我原本的样子,听你这话,分明是只喜欢我表面的:上床、鬼魂、狐狸精,压根就不是喜欢我的:文采、思想以及手法,本质上和那些说,「新版红楼梦拍得像聊斋志异」的观众,没什么两样!

曹雪芹: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翻译:谁他娘的在这儿胡乱糟蹋我的书,早知我就让它原原本本整个烂在我身边,也强似落于这种充满铜臭味的烂人手里!

笑笑生:无我满纸云霞语(满纸云霞),何存你这荒唐言(满纸荒唐)?

翻译:得了便宜还卖乖,若不是有我在前开路,哪有你被糟蹋的一天?

PS:「新版红雷梦」将是【红楼梦】永远洗刷不掉的耻辱,做不到像老版一样对原著与作者都怀着敬畏之心,那都注定是拍一部骂一部的节奏,每拍烂一部,红雷梦都将被拿出来鞭尸一次,因为是它彻底开启了红楼梦这本巨著的青楼妓院风,往后估计再也收不住场了,不信,看最新胡玫导演的又一部影楼风的预告片,那效果堪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新版红雷梦」,堪称直接将「红雷梦」的「青楼妓院与聊斋志异」的下流与恐怖元素更加细化、放大,聚集,满足并坐实网上某些「红楼梦里全是鬼」的论调。

属于「大陆恐怖片」系列,若嫌老版聊斋气氛不到位不够恐怖,场景服化道不够清晰、明亮的看他俩准没问题,因为她俩对【聊斋志异】的理解,绝对要比【红楼梦】深刻的多能打败她俩的,恐怕也只有港台的尤其是李碧华的恐怖片了,就,能借着【红楼梦】的壳拍摄出堪比【聊斋志异】系列的影视剧,这功力谁能达到啊,

要知道,当初的「老版聊斋」都不见得有这效果,因为那里面的女鬼实在都太漂亮了,完全没有那种鬼的凄厉与阴狠,丑陋跟可怕,一个个长得跟天仙似的,看起来很是扫兴,有种白白让男演员占到了便宜的感觉。

现在,她俩彻底满足观众对「古代女鬼」与「红楼梦全是鬼」的所有幻想,老的、少的、丑的、毒的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就是没有美的、大方的、得体的、娇艳的,因为美的都是天仙(老版西游)跟妖精(老版聊斋),所以只有丑的(五官乱飞)且畸形(整容脸)的,才是正真的鬼与怪(新版红雷梦与新电影版),而原本的【红楼梦】里人家本来就是「天仙与妖精」集体下凡,代表的是以【山海经】为首的「上古神话」,也就是「先秦神话」的周易八卦、诸子百家体系。

就单单是一个「太虚幻境」,别说让他们真的去读【周易】、诸子百家集成、古代谶纬集成,这些深入又专业的书籍,就单单是一个形似原著的外壳,就需要他们集体研读以下书系:

最后,再结合实际考察与指导向大道观借用场地,搭建一个「洞府似的道观」,别想着用一块破绿布与后期解决,因为「红雷梦」就已经作了一个错误示范:

红楼的太虚幻境是「神话学」(谶纬神学),不是「仙侠剧」,更不是「玄幻剧」与「恐怖片」,还是「上古神话——诸子百家」,是需要坐落在山水之间,洞庭之中,山石环绕的缥缈天宫,

且这天宫,不是「玄幻仙侠风」,而是「古老道观风」:痴情司、结怨司、秋悲司、春感司等等都是洞府造型的外观,道观丹房造型的结构。

更直接点说:「太虚幻境」的整体结构不是【西游记】里的天庭风,更不是如今的仙侠奇幻【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玄幻风,而是西游记81难里的:「菩提祖师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镇元子的五庄观」的【洞府+道观】的造型,这点,连佛祖的灵山、黄风怪的小雷音寺都不怎么符合。

也只有菩提祖师的灵台方寸山,最符合红楼里的太虚幻境所需的大致造型和意境,而镇元子的五庄观最符合各个司所需的大致造型和意境。

其他的,要么太「宫廷风」(天庭,一看就是皇宫),要么太「原始风」(花果山,纯粹的山洞),要么太异域风(灵山——你看从大鹏鸟开始,他们像是中国人吗?),要么太「玄幻风」(三生三世,它和红雷梦相互抄作业),要么「地狱风」(新电影,关键是他的地狱还不纯正,压根就不是中国的地狱,倒像是日本的地狱),其都不是曹雪芹所写的景象,因为:

原著的太虚幻境,就是参考的灵台方寸山,各个司则是参考的五庄观,这点杨洁导演已经将原书尽量还原了,甚至,「女儿国」一难就是反向拍「太虚幻境」:

从歌曲到服装,就是红楼风,就是「宝钗和宝玉大婚」,那就是太虚幻境的片段展示:歌曲【女儿情】就是为「情僧(唐僧——宝玉)与女王(国王——宝钗,准确来说是黛玉)」而写的,因为她要补齐自己对黛玉的怜惜,对标的就是【枉凝眉】

灵台方寸山、五庄观、女儿国,现成的例子都不会抄,这你能怨谁,你能指望拍得好,典型的没有杨导的审美与能力,还要来拦这瓷器活,还有更神奇和恐怖的:

你把,徐少华和欧阳奋强,朱琳和张莉,这四个人的定妆照,尤其是幻境大婚,以及宝钗大婚这部分一起截图下来,对比看看绝对会让你尖叫着给杨洁导演献上一份崇高的敬畏。

这才是太虚幻境该有的样子,如今有关「太虚幻境」的部分,除了【西游记】,没一个还原的,一个都没有,北影版的也没有,她那是「上古天庭风」,不是「上古洞府」,而曹雪芹的「上古洞府」全全按照「道观建筑群」的样式以「阴阳对称」的形式铺设开来的周易八卦,除了宝玉走进去的痴情司应该属于正中央的主殿,其余七个司里应该还是有一个副殿,其余六个殿依次按照六六三十六排开,加上主殿则是七七四十九,八个殿则是八八六十四,都是象征阴阳的周易八卦,北影版除了宝玉走进去的痴情司以及警幻仙子的造型那部分最还原,其他的照样一塌糊涂,

警幻仙子出场这段,原著写的清清楚楚:「只听山石后面有女声作歌而来曰:好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关键点就在:1:警幻仙子是自己从山石后面走出来的。2:这首诗歌是警幻仙子自己唱出来的,单单是这两点,就已经提供了「太虚幻境里有山石,也就是假山」以及「警幻仙子不仅是太虚之主,太虚爱神,还是太虚的音乐之神」两条关键信息。

而且,别以为这两处是曹雪芹瞎写,因为:山石也就是「假山」,象征的是「木石前盟——假山通贾山」,而警幻唱的那首诗歌,实际就是【葬花吟】的缩略版:

好美随云散——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飞花逐水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寄言众儿女——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何必觅闲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就已经暗示了「木石前盟」注定失败的结果,后面的引子和歌曲更是坐实了这点,而葬花吟暗示的可不止木石前盟这一点,而是36个人的共同结局,和警幻仙子唱的这首歌一模一样。

因为,那首引子唱的其实就是警幻仙子她自己的故事,也是「金玉良姻」的结局,这里的警幻仙子可不是曹雪芹乱编的话本子仙女,而是正儿八经,可以被直接打造雕刻出来放在现实的道观供桌上的「女娲人身塑像」。

也就是,警幻仙子是什么样,女娲娘娘就是什么样,引子唱的其实是她和伏羲的故事,也就是故事里贾宝玉和宝钗的故事底本。

【葬花吟】唱的则是洛神宓妃的故事,因为有传说洛神宓妃是女娲的女儿(真的女娲后人),更有甚说她就是女娲本人,按照后一种说法,那么「木石前盟」讲的还是女娲(黛玉)和伏羲(宝玉)的故事,只是这是这个故事里带了女娲很重很重的冥神属性,所以原著里就跑出了迷津河,也就是传说中的忘川河,这是一个在河边(黛玉)一个在河底(宝钗),实则都是女娲,也就是警幻她自己,所以宝钗黛玉才会共用判词,因为她俩同样是一个人,上岸(太虚幻境)时是黛玉,下岸(迷津河)时是宝钗,都是绛珠仙子(洛神宓妃),警幻仙子(女娲本人)的后人,其余几十个人除去秦可卿是警幻(女娲)的妹妹(骊山老母),甄贾宝玉都是警幻仙子男性子孙(黄帝、炎帝、蚩尤、大羿、帝俊等等)的代表外,其余都是她(女娲警幻)第一批创造的带有神性的子女,也就是整个贾府的投射,包括下人也是。

而她自己也有从太虚幻境处下来陪着这些人历劫,而不是在天上干看着,只是没变成美女,而是变成俩老太婆罢了,这俩老太婆一个在贾府内部(史太君),一个在贾府外部(刘姥姥),而太君和姥姥则都是女性高阶神的称谓:

刘姥姥讲的那个茗玉抽柴,的故事其实就是洛神,也就是黛玉后期的故事结局,夹带了点宝钗与王熙凤的故事走向,黛玉一定是先死于宝钗之前的,不可能死在她和宝玉大婚那一刻,因为单单是神话这条线就把她管死了,更别提还有各种历史原型,曹雪芹就更加绝不会乱编,神话也不会,因为他这可是谶纬神学+历史纪传的特殊手法,一旦乱用典故是会直接死人的,因为,被比对象就是那个被拿来当比喻本尊,你把这可以简单理解成:把某个人比作历史上的某个人,那么这个人这一刻就是历史上的那个人,而不是单单的像:

就算一个人的说法众多,曹雪芹都能给你拆成好几份,也就是好几个人来写,警幻仙子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书上说她一会儿是女娲(警幻仙子——贾母),一会儿是洛神宓妃(绛珠仙子——黛玉+宝钗),一会儿是骊山老母(秦可卿——刘姥姥),一会儿是冥神后土(单独的宝钗)那曹雪芹就都给你写全,写透,写穿了。

这种手法单独放在前78回的任何一个人身上都适用,且屡试不爽:

说晴雯像大禹父亲鲧,性格刚烈正直,那晴雯就是鲧,不会玩儿那些殷勤事故,说夏金桂自比嫦娥,像王熙凤,那她就是嫦娥和王熙凤,因为王熙凤的神话原型就是嫦娥+九天玄女。

说王熙凤是脂粉堆里的英雄像曹操那她就是小心眼的乱世枭雄,你看她对贾琏像不像嫦娥对大羿,对尤三姐和秋彤像不像曹操对敌人各种阴毒的算计,包括她的贪财害命,像不像曹操开创盗墓去刨人家祖坟,张金歌夫妇的结局,实际伏的就是她和贾琏的结局,因为人家大名叫张金歌,她自己小名叫凤歌儿,完全就是不作不死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