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你去如今的「新华书店」,会看到热销C位放着这样的书:
当然,学前/学龄也有必背古诗清单哦。
作为一枚心大的家长,我是孩子进入小学一年级才看到的。当时的真实反应,是感到一阵掩面而来的窒息感:要知道我家孩子一个学期读完,依教材也才学会了300个字,我还觉得相对于我们70后,如今的小一教材要快得多、难得多,但面前这一撂撂、明明白白地摆着合法售卖,封面硕大的字体简单粗暴地写着: 学前必会 。
那为什么还要叫 「学前」 ,又什么叫 「幼儿园去小学化」 ?
但这样那样的「必会清单」也没传说中那么神秘,总而言之,我们顶着鸡娃风气0基础入学,现在是一年级下学期,小皮入学时确实是唯一不认得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字的娃,学拼音的时候千真万确是跟不上……还好我们憨憨的一直很乐呵,非常爱上学,不怕老师(且觉得老师非常喜欢他),会和同学玩。
到了这学期开始常被表扬,最常被表扬的项目是这三个:课前准备、认真听课、精彩回答。刚刚开始的第四项是听写满分。仅就功课而言,孩子适应得比预想中要快:我们原打算把一二年级当幼小衔接来的(当然,抢跑的家长这个阶段仍要超前学习更高年级的内容)。
第一学期末的情况是这样的:
第二学期的情况是这样的:
对于轰轰烈烈的学前抢跑、必会清单与学龄适应,看到这里你有何感想呢? 当然,我们现在一年级下了,仍未能识字1000,但不妨碍他口头表达的相对精准与丰富,原因无他:小皮喜欢听故事,看图画,带养中可能相对较少压抑天性,情绪平和稳定(因而乐于交流)。
说回背古诗这事呢,我态度比较暖昧:
而我们的方式是: 跟学校和课堂走 。
老师和教材让背,就背,也认真帮助孩子更好理解。教材让背的并不困难,并没有300首之多。
老师和教材没让背的,就不背。
但是日常对话中呢,怎么开心怎么来,偶尔和孩子玩个成语接龙啊,读几页笠翁对韵啊,触景生情和皮姐夫对biao几句背串的诗句(多是恶作剧)……就挺好玩的。
对于古诗,我最大的体会是: 进入真实的生活 。
大家还记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吗,那要有机会看到真正的袅袅炊烟,注目过水与光影。
大家还记得「白日依山尽」吗,那要真正的感受并抬眼望过太阳。
当你读懂了「留得残荷听雨声」,那是因为你真的听过雨声,也见过荷叶(你问这有何难?好多孩子就偏偏从未见过)。
体验,反而是现在孩子所欠缺的 。
我宁愿让孩子先拥有真实的体验,而不是规划好的齐整灌输。
是体验带活了诗,而非机械的背颂 。